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变革中的中国政府采购政策与法律框架ppt课件
变革中的中国政府采购政策与法律框架ppt课件
.
23
采购方法:邀请招标适用 之完善
财政批准 规定了两种适用条件
.
24
竞争性谈判的法定适用条件
不能确定技术规格 时间紧迫 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 公开招标采购失败:考虑原因?
.
25
竞争性谈判之程序方面
谈判组及其组成 供应商最少人数要求 顺序谈判 最终最佳投标书 授予合同标准: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
.
50
续(二):采购型政府的能力建设
制定政策能力 缔约能力 监管能力 协调能力 政府治理模型的转型
.
51
.
18
政府采购法
适用范围 公共政策目标 一揽子采购方法 质疑投诉制度 集中采购机构及其监管问题
.
19
政府采购法的适用范围
主体: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资金来源:财政性资金 采购对象:货物、工程、服务 限额以上或集中目录以内 例外
.
20
政府采购公共政策目标
政府采购的商事目标与公共政策目标 政府采购法中的公共政策条款
改革 评述:促进私人融资、市场化改革、市场效
率、公共服务质量与人民福利的提升
.
38
政府部门的协调
保持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对项目成功实施十 分重要
有些法规十分注意政府在特许项目中的积极 作用,努力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
但在缔约主体、监管主体等问题上,需要更 多的政府协调
.
39
特许经营项目的确定
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
.
26
竞争性谈判之问题
竞争范围 信息转移 评标标准的模糊性 采购信息公告? 透明度?竞争性谈判中评标标准
-事先确定和公布 -是否尽可能量化
.
27
单一来源采购之含义与适用
含义 唯一供应来源(可作扩大解释,补充适用不足) 紧急情况 服务一致性或者配套要求,添购,且金额不超过
- 社会经济政策条款(第9条) - 采购国货条款(第10条) 政府采购公共政策目标的实施手段
.
21
社会经济政策条款
环保政策 不发达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 中小企业 其他:监狱产品、妇女企业、下岗工人再就
业、劳工政策
.
22
采购国货条款
应当采购“国货” “国货”定义 “合理商业条件”之裁量性 采购国货政策实施之问题:来自产业的压力 采购中心 更多的质疑和投诉
计
.
41
项目招标公告
特许经营项目确定后,有些法规要求主管部 门发布推荐介绍项目的公告
评论:透明度要求
.
42
特许经营者的选择方式:招标
招标作为一种优先选用的选择方法 直接委托:现有项目,在位国有企业 拍卖: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方法,适用拍卖法 其他方法:竞争性谈判等 私人部门主动提出特许项目的政策考虑 评述:(1)对招标以外方法缺乏充分的透明度规
策法律趋向
.
35
特许经营立法趋势
建设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立法 《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条例》 其他地方政府立法
.
36
.
37
立法目标(1)
促进私人参与及平等待遇 在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寻求进入程序的公开、透明和竞争 寻求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更大范围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市场化
监管体制具有很强的过渡性,(3)监管能力建设 面临巨大挑战
.
47
财务融资安排 风险分担 担保问题 特许权转让 项目公司控制权转让 项目协议变更 争端解决机制
其他问题
.
48
几点观察与思考
在较短的时间内,中国进行了三次采购法律 改革
在立法层面上,中国政府采购改革已经取得 显著成绩,尤其在透明度等方面
在某些关键环节上,采购法律政策并不统一
公共采购的又一次全球革命:机遇与挑战 国内市场化改革与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
(GPA)
.
49
续(一)
私人参与公共服务:更深的政策考虑 -公共部门的市场化改革 -国有公司治理或是私有化? -国有独资公司问题:角色利益冲突与政企
不分 -私人参与与中性竞争政策
.
32
第三次浪潮: 特许经营立法的最近发展
.
33
观察(1):中国的早期实践
早期的个案型结构 以外资参与为主 在部门之间实践不一 缺乏统一的政策法律规范 个案立法
.
34
观察(2):当前政策立法走向
十六届三中全会 建设部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务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36条 城市公用事业与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立法 一个观察:民间参与正在成为一个显著的政
.
44
特许权人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特许经营权 收费权 其他收益权 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义务 普遍服务义务 互联互通义务 信息披露义务
.
45
特许经营授权与监管主体
市政府或其授权的政府部门 获得授权的政府部门包括市政公用事业主管
部门,或者发展改革部门 这些部门有的与监管部门分离,有的与监管
实践中扩大适用趋势
.
29
实践中的“其他”采购方法
协议供货或定点采购 电子采购与反向电子拍卖采购
.
30
质疑与投诉制度
向采购人的询问 向采购人的质疑(7+7) 向监管部门得投诉(15+30) 采购暂停 行政复议 司法审查
.
31
集中采购机构及其监管
采购集中化趋势 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 部门集中采购 集中采购机构设立概况 对集中采购机关的监管
部门是同一部门 评述:实现授权职能与监管职能的分离
.
46
有效的监管机制
对监管职能重要性的认识显著提高 现有法律确认了监管主体。监管主体有特许权的
授予权,也有将监管委员会作为一个协调机构。 定价受价格法管制。规定了社会监管的内容。 注意监管信息的获得和监管中的公众参与 注意了监管透明度问题 评述:(1)缔约职能与监管职能分离问题,(2)
.
4
招标法的几个关键环节
适用范围 采购方法 公告 技术规格 等标期 投标截至时间与公开开标 评标与确定中标人标准 分包与转包 谈判
.
5
适用范围:强制招标范围
(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 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 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项目确定和特许项目实施方案需要政府批准
项目确定与实施中的透明度:听证或其他公 开方式,促进公众参与
评述(1)政府在项目确定上具有灵活性 (2)对私人部门主动提出特许项目的情况
缺乏政策(3)促进公众参与
.
40
参与资格
内资与外资待遇 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待遇:鼓励民
间资本参与 评述:需要确保平等参与的更详细的制度设
范; (2)招标:合理违法;(2)选择程序上的 透明度与规范需要提高;(3)政府的缔约能力面 临巨大挑战
.
43
项目公司
成立项目公司的政策考虑 项目公司作为特殊目的事业法人的监管问题 评述(1)要求成立项目公司对某些特许经
营项目具有优点(2)需要对项目公司的管 制要求进行更多的规范(3)公司社会责任 在公共服务领域具有特殊的含义
.
10
开标法律制度
事先确定的时间、地点 立即开标 公开开标 开标会主持人及程序 所有投标书都应被开启 开标记录
.
11
评标委员会独立评标制度
评标委员会制度 “独立”评标制度 (1)外部专家 (2)评标权与定标权:中标人推荐权 (3)招标人需要从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中确
定中标人 国务院可以对中标人的确定做出特别规定 。
15
招标采购合同的履行
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与责任 禁止转包 限制分包及分包之条件
.
16
招标法的实施
行政监管部门 缺乏独立的质疑投诉制度 招标代理机构问题 评标委员会 在几个关键环节上的缺陷 (1)曲解立法精神 (2)合理违法:缺乏充分方法 研究与能力建设
.
17
2003年政府采购法:中国政府采购 立法的又一座里程碑
如公共政策考虑。
.
12
评标标准的先定性 量化标准
评标因素
.
13
授予合同标准
最低投标价格标准:价格为唯一考虑因素 综合评标标准(多因素评价) 标底的作用
.
14
招标投标中的谈判问题
合同授予前的谈判问题 确定中标人后的谈判问题:招标人和中标人不
得再行订立品的描述不能直接指向唯一供应商或产品 -不能倾向于潜在投标人 -须执行国家强制技术规格:如环境标准、安全 标准、健康标准、其他公共政策考虑等。但必须 法定。 政府采购法之要求:采购人承担非歧视义务
.
9
投标截止时间(等标期)
强制招标的项目,从发布招标文件到投标截 至日不能少于20日
拒绝接收已过投标截至时间的投标
原合同之10%,附加合同? 国防安全?例外适用之常用方法、公共政策考虑 重复合同?反复购买 季节性采购? 关键部件作为性能之保证?
.
28
询价之适用条件
采购现成的并非按采购实体的特定规格特别 制造或提供的货物或服务,且
采购合同的估计价值低于采购条例规定的数 额
我国法定条件:“货物规格、标准统一、现 货充足其价格变化幅度小的采购项目”。
变革中的中国政府采购 政策与法律框架
.
1
中国政府采购改革与立法: 三次浪潮
中国招标投标法2000 政府采购法2003 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2004
.
2
中国招标投标立法 Regulation of Bidding Activities
.
3
概述
早期改革:70年代末-80年中 立法高潮:80年代中后-90年代中 招标投标法:1995年-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