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物理表格题

初三物理表格题

初三物理表格题1. 某小组同学探究“浸在水中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① 首先,他们进行“比一比,谁的小船货物装得多”的活动,装载货物前后的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

请你仔细观察、比较图1(a )和(b ),并简要描述相关现象: 。

由此,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猜想A 、B 和C 。

猜想A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

猜想C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有关。

② 接着,该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不计重力)、水等器材进行实验。

他们先在可密封的圆柱体内装一些小铅粒,然后用细线将圆柱体悬挂在测力计下。

当此圆柱体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不同的深度处保持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和小桶中的水量如图2所示。

他们通过思考图中“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原因”,得到浮力测量的方法。

根据图2(c )和(d )所示的测力计示数、小桶中水量等变化情况,可排除猜想 (选填“A ”、“B ”或“C ”);在猜想 的基础上(选填“A ”、“B ”或“C ”),进一步分析并形成假设D :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

③ 为了验证假设D ,继续实验,他们记录了圆柱体在空气中、水中静止时的测力计示数F 和小桶所收集的排开水的重力G 排,其部分数据见表一。

随后,他们又在该圆柱体添加了若干铅粒,重复上述实验,其部分数据见表二。

(a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初步验证假设D 是 。

(选填“正确”或“错误”)(b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出其它的初步结论是 。

(a ) (b )图1表一 表二 (a ) (b ) (c ) (d )图22、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研究铅笔芯的电阻。

实验器材有:若干型号的铅笔芯,电源、电流表、电压表、若干导线、电键、小灯泡。

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⑴把图2(a )所示的铅笔芯分别接入图2(b )所示的A 、B 之间。

他们判断铅笔芯的电阻大小是根据 。

⑵小华猜测:铅笔芯的电阻大小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小柳猜测:铅笔芯的电阻大小可能与导体的粗细有关;小琦发现HB 、6B 铅笔芯的软硬不同,于是猜测:铅笔芯的电阻大小可能与其软硬程度有关。

①若要证实自己的猜测,小华应选择下表中实验序号 进行实验,小柳应选择下表中实验序号 进行实验。

小琦则把图2(a )中的A (HB )、E (6B )铅笔芯接入电路进行实验,你认为小琦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②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铅笔芯的电阻,请在上面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用2B 铅笔绘画)(17);并将表格中的第一行的栏目补充完整。

其实验原理是 。

3、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f 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按表一、表二中的物距u 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 、成像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数据中物距u 、像距v与焦距f 、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 2(a) A BCD E图 2(b)表二 表一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物距u 、像距v 与焦距f 、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u 大于凸透镜的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像距v 大于2倍焦距。

③小明同学在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与表二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提出了一个猜想:“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某一特定位置时,会成等大的实像”。

(a )为了验证该猜想,小明继续进行实验,他首先在表一或表二基础上再做当物距u 为_________厘米时的成像情况。

(b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猜想,小明在原有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再添加了器材,并设计了有关实验记录表(表三),请完成表三中空格处的填写。

4.为了探究拉动物体时用力大小与用力方向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将一重物放置粗糙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慢拉动重物匀速前进,如图3(a )所示。

然后,他们改变测力计的用力方向,使测力计的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已知β>α),如图3(b )、(c )所示。

接着,他们继续增大测力计的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如图3(d )所示(已知γ>β>α)。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3(a )与(b)或(a )与(c )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图3(a )与(b)与(c )与(d )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三(a ) (b ) (c ) (d )图3图4(e )(d )(b )(c ) (a )5.某小组探究大气压的特点。

他们用三个相同的塑料杯、水、硬纸片进行实验,其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4(a )、(b )、(c )所示。

然后,换用不同的塑料杯重复实验,其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4(d )、(e ) 所示。

⑴分析图4(a )、(b )、(c ),你认为图4(c )中纸片下落的原因是: 。

⑵分析比较图4(b )、(d )、(e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6.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的关系,小亮同学将长方体置于水平放置的海绵上,如图5(a )所示,然后分别将相同的长方体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或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实验现象分别如图5(a )(b )(c )(d )和(e )所示。

图5(1)实验中,小亮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小亮分析比较图5(a )、(b )和(c )发现长方体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3)分析比较图5(a )、(d )和(e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某小组同学在“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以下三个猜想:(1)与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2)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7、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组同学用如图6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 50克的水装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a ) (b ) (c ) (d ) (e )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在烧杯中再加入50克的水,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设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图6表一表二为了验证猜想(1)应该分析比较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等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经过推理,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为:。

(4)为了验证猜想(3)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请你简要说明实验方案。

8、在学习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三个要素后,某小组同学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

他们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以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保持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不变,在杠杆的另一侧用力(视为动力)将杠杆拉到水平位置平衡。

他们或改变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或改变动力与杠杆的夹角(即动力的方向,已知θ<90°)。

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的大小如图4中测力计所示。

请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和测量结果,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b)(c)图7①分析比较图7中(a )和(b )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在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 ; ②分析比较图7中(a )和(c )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在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 。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发光物体等器材,做其中“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部分实验。

实验中他们首先观察、记录了所用凸透镜的 ,并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接着他们按表中的物距u 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要移动光屏直至在其上观察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并将相应的像距v 及像高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f =10厘米,物高4厘米) 表二(f =10厘米,物高4厘米)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③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像距v 随物距u 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

⑤你认为该组同学所做“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是否完善?请简述主要理由: 。

10、小明用相同的空饮料瓶、水、盛水容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和大小特点”。

他在饮料瓶的不同位置上扎了些小孔,其中小孔a 与c 的深度相同,b 与d 的深度相同,a 与e 与f 的深度不同,如图8所示。

仔细观察小明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8中,水从小孔a 与c 或b 与d 流出的方向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图8中,水从小孔a 和e 和f 流出的远近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11、某小组同学根据生活中“大瓶矿泉水和小瓶矿泉水的质量不同”的经验,提出了猜想,他们分别用冰及另外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

用仪器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下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1)实验前,他们提出的猜想是 。

从实验设计的表一、表二或表三的栏目内容可知,他们在探究 的关系。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继续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4)实验结束时,他们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实验过程中放在不同烧杯里的冰块已分别熔化为水,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用仪器分别测出烧杯里水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四所示。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四中实验序号1与10(或2与11或 3与12)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

为了研究其他物质是否也能得出以上结论,接下来他们 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

12、某小组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甲、乙、丙三个导体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并把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