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大纲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大纲

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山东省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Safety training program & examine standard of chief principal in corporation of non -high dangerous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主要依据.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培训与考核目的. 24.1 培训目的. 24.2 考核目的. 25. 培训与考核要求. 35.1 培训要求. 35.2 考核要求. 36. 培训内容与考核要点. 46.1 培训内容. 46.2 考核要点. 77. 再培训内容与考核要求. 107.1 再培训内容. 107.2 再培训考核要求. 108. 培训学时安排. 11附表. 12前言本标准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培训与考核的规定,在充分考虑山东省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以及人员安全素质现状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与考核工作,提高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促进安全生产。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艾克斯博特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青岛东方盛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山东诚安安全培训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发虎、朱钰、成炳国、潘国军、刘衍胜、高峰。

山东省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与考核的依据、目的、要求和具体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境内从事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培训、再培训及相应考核。

2 主要依据本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了以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20号)(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4)《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80号)(5)《关于印发<山东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鲁安监发〔2006〕81号)(6)《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鲁政办发〔2007〕54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 Corporation of high dangerous industry是指危险性系数较高、容易对人身造成伤害、对生产经营造成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

主要包括从事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生产经营的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

3.2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 Corporation of non-high dangerous industry是指除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以外的(不需进行安全生产许可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

3.3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Chief principal in corporation of non-high dange rous industry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含实际控制人),以及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及二级单位的经理、厂长等。

4 培训与考核目的4.1 培训目的4.1.1了解安全生产形势、方针政策及行业安全特点。

4.1.2熟悉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4.1.3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和应急救援知识。

4.1.4掌握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知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生产安全事故,达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目的等。

4.2 考核目的4.2.1掌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等的认知程度。

4.2.2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及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5 培训与考核要求5.1 培训要求5.1.1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按照本大纲要求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5.1.2 培训内容必须包括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等知识。

5.1.3 培训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注重职业道德、安全法律意识、安全技术理论和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综合培养。

5.1.4 培训应采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推荐的优秀教材。

5.1.5 培训应安排授课、复习等环节。

授课内容、课时安排应符合本标准要求。

5.1.6 培训应按照电力、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及其他行业等分类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培训的内容、课程及课时设置应体现不同行业的安全特点,确保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5.1.7 培训应注重实效,内容系统全面,合理安排每次培训内容,每次培训应根据各自行业安全特点对本标准要求的培训内容全面覆盖。

5.2 考核要求5.2.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应按电力、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及其他行业等分别进行考核。

5.2.2考核内容分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等三部分。

考试采用百分制,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

其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占40%、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占40%、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占20%。

5.2.3考核要点的深度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内容。

了解:能正确理解本标准所列知识的含义、内容并能够应用。

熟悉:对本标准所列知识有较深的认识,能够分析、解释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掌握:对本标准所列知识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能够综合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相关问题。

5.2.4实行计算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的命题范围根据培训大纲和考核要点确定。

如受条件限制无法实行计算机考试的,经负责考核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采用笔试考试。

5.2.5 考核不合格者,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应重新培训考核。

6 培训内容与考核要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内容分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三部分。

6.1 培训内容6.1.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6.1.1.1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其发展历程。

6.1.1.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及法律法规体系。

应培训的法律法规至少应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工伤保险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 13号)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6.1.1.3 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

应根据安全生产监管形势的需要,对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下发的规范性文件要求适时培训。

包括《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鲁政办发〔2007〕54号)、《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发〔2008〕1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10〕77号)等。

6.1.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6.1.2.1安全生产责任制与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义、内容及法律法规要求;——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作用及要求;——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作用及要求。

6.1.2.2现场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场安全管理的意义、作用及要求;——现场安全管理的经验及典型做法;——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标准化规范及建设实践经验。

6.1.2.3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现代安全管理的目的、意义、模式及作用;——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管理模式与机制;——现代安全管理实践要求及典型经验。

6.1.2.4 风险管理——危险源的定义、分类、识别方法;——风险的定义、风险评价方法及风险控制措施制定要求。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识别标准及监管监控要求。

6.1.2.5 事故致因理论与事故预防原理——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轨迹交叉理论;——事故预防原理、事故原因分析方法及预防措施的制定原则及要求。

6.1.2.6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及救援预案——事故应急的定义、应急体系的内容及事故应急响应要求;——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事故应急的管理要求;——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培训、演练、评审及备案要求。

6.1.2.7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及现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目的、特点及原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容;——建立、实施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要求及方法等。

6.1.2.8 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背景、过程及现状;——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原则、方法及步骤。

6.1.2.9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及报告要求;——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分析要求;——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要求;——工伤保险法规及政策。

6.1.2.10 劳动防护及用品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的要求;——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规定。

6.1.2.11 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的相关规定;——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申报、监测及有关职业病的法规要求。

6.1.2.12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与本行业相关的典型事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汲取教训,改善本企业的事故防范措施。

6.1.3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电力、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及其他行业在实施安全技术知识培训时,应结合本行业的安全生产特点进行。

——安全生产技术的分类、意义及要求;——根据行业安全特点不同,涉及的安全生产技术至少包括:机械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焊接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厂内运输安全技术、压力容器(锅炉)安全技术、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技术、职业健康防护技术、事故应急技能及现场急救技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