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困生成因分析丰田九年制学校邹兴华2014年11月一、调查目的: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我们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
我校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语文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进行了《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
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
在“语文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归因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
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摸底调查、教师的科学分析,总结出其形成学困问题的具体原因。
二、调查时间:2014年11月——2014年12月三、调查对象:丰田九年制学校小学1-3年级6个班。
四、调查过程:1、概念的界定语文学困生:不同学者、不同学科往往从自己的观点或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出发来定义语文学困生。
到目前为止,有关语文学困生的概念与定义的讨论与争论仍在持续。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语文学困生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之外,还与每一学者或每一学科从自己观点出发来看问题有关。
研究者目前比较一致的认为,语文学困生定义的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个维度:第一,必须有形成学业不良的一些主要原因,或指出在某些基本心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第二,必须强调智力正常,但在学业与学习任务上有困难。
第三,必须指出学业成就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显著差异,即两者不一致性的存在。
第四,必须有排他性,即排除一些相关联的或容易混淆的概念。
第五,有必要的话,还应提出特殊教育的需要性。
根据上面的维度,课题组研究人员把语文学困生定义为:第一,语文学困生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力测验的分数(智商)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具体地说,在某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中有一些特殊的缺陷;第二,语文学困生儿童可能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如解决问题、听、说、语言、注意、记忆、写作等等)上有一定的缺陷;第三,上述这些能力的缺陷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的,也不是由于情绪障碍、教育与环境剥夺造成;第四,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及格水平)或达到教育大纲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这是那些在学习语文学科上存在困难的学生。
2、具体实施(1)确定个案,在调查研究、前测的基础上,在语文学科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建立个体档案。
(2)对学困生进行“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从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收集数据。
(3)与学困生本人以进行谈话,了解他在学习上遇到的障碍,进而了解其心理、情绪等。
(4)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困生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教育情况。
(5)通过对本班学生及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学困生的在校的各方面表现。
(6)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和学习水平测试进行客观的分析。
3、数据整理课题组成员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我本人依据所报材料及研究人员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
为了使后期“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专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有效地进行,我本人又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材料分析(一) 综合调查数据表明:丰田九年制学校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3%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2,随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呈增长趋势。
(二)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对学困生情况分析如下:1、学生年龄:6-10岁2、性别:男生64人女生26人3、户籍类别:农村59人乡里31人4、家庭所在地环境:乡镇33人村乡结合30 农村27人5、独生子女:74人是16人不是6、孩子学习负责人:父12人母26人其他52人7、父母期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27人良好33人一般30人8、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大15人一般64人小11人9、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大2人一般73人小15人10、家庭经济条件:很好12人一般50人较差28 人11、父母职业:只有个别是有固定工作,少数是打工、经商12、孩子有自己固定的安静的学习场所:有77人无13人13、孩子的家庭劳动:多6人一般27人少57人14、音乐老师讲课是否听懂:听得懂26人大部分听得懂54人一点都听不懂10人15、认为音乐老师严格与否:很严格36人一般52人不严格2人16、老师是否提问自己:经常12人有时57人很少11人17、觉得知识是否难:很难41人一般25人不难24人18、觉得班级同学是否爱学习:39个觉得大部分爱学习 5 1个觉得有时爱学习19、是否喜欢上音乐课:喜欢37人一般33人不喜欢2020、音乐课爱发言:喜欢33人一般35人不爱22人21、上课时喜欢干什么:听老师讲课38人和同学讲话21人想其他事情32人22、学习是否进步:很大11 有点进步50人没有2923、当学习进步时,你会:放松一下61人更加努力29人24、当学习退步时,你会:很担心,努力学习赶上去10人很担心,但不知道努力学习58 无所谓2225、你平时是否看课外书:看34人有时看45人不看11人26、你的学习成绩是否想超过同学:很想10人有点想50 无所谓26 不想427、你放学后先做什么:写作业30人看电视36 打游戏机2 和同学玩2228、学习有困难时想找谁帮助:找老师14人找同学30 找父母46人29、为什么要学习:为父母21 为老师3 为自己66(三)通过研究人员对“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及所做出的分析可以看出:1、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男生占学困生的大多数,其中大多是居住在农村从农村转学而来的学生。
2、绝大部分有人负责孩子的学习但父母缺乏稳定的工作相应的知识水平也较低,不能担起辅导的职责;大部分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过重的家庭劳动;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但比较溺爱他们。
3、班级里贪玩的学生比较多,课堂纪律不太好。
这些学生自觉性比较差,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
对于老师的讲课他们还有不能完全听懂的地方;老师对他们的提问也还不够多。
4、大多数学困生还是喜欢上语文课的,且有点进步,但上课发言还不够积极。
有进取心,但怕动脑筋,学习不能持之以恒。
(四)通过与部分学困生家长的调查了解,可以看出家长的情况:1、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特别注重语文的学习成绩的提升。
2、对孩子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感到无从下手,辅导缺乏持久性和必要的耐心。
对孩子的转化与提高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的成分较大。
3、在和教师沟通辅导孩子的学习方面的力度不够。
六、发现的问题及结论通过课题组成员的有效调查、统计和分析,每班确定学困生10人。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个人因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违反纪律,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作业好拖拉,平时贪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语文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学困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也不会及时做笔记或在课本里作注释;课后则不知道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再加上课外也不爱阅读,阅读量少之又少。
长此下去,语文学习越发困难。
(二)外部原因(环境因素)1、社会的因素。
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在这个游戏、网络盛行的时代,它们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便捷,同时也对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其沉迷,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2、家庭因素。
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由其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教育,长期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加之爷爷奶奶只知溺爱,不知关心其学习,造成他们学习日趋地困难。
有的虽父母都在家,但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粗暴简单对其子女在教育管理上方法欠妥,致使这些孩子产生学习困难。
七、转化的策略及建议在分析出的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应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以摸索、形成、积累克服学习障碍的有益经验。
应结合我校的具体校情,根据代表性大的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些具有我校特色的学困生调适策略,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的实践研究。
1、学困生教学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建构。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进行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而教师与后进生的关系尤为重要,一位耐心体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师,肯定为后进生所尊敬;而尊敬老师的后进生往往又会顺应老师的期望,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学习。
2、学困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教师的心目中要有学困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学困生,特别是不能把们他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
针对学困生,我们要做到:“挖掘闪光点,扶持起步点,把握转折点,促进飞跃点”,要向学困生多提供成功的经验,让学困生多体会学习的价值,多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减少学困生学习的挫折次数,以此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觉的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
3、学困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困生内心世界的偏常,心理素质不好,学习行为习惯差,是造成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内在因素。
因此,在学困生的身边树立榜样,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改变他们原有的不良习惯;针对不同的学困生以不同的思想教育来影响他们,使他们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我们研究人员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
4、学困生音乐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中好的学习方法相对缺失,对学习方法的探求也同样缺失,如果教师不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他们探求学法的积极性,长期以往必定影响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及学习成绩的提高。
针对学科及不同学困生的特点,研究人员应当因材施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对他们要有信心和耐心,为他们创造更多条件,参与更多实践。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变课后辅导为课前指导、课内点拨、课后补差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