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周练试卷(政治)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2007.9.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历史上黄金曾担负流通于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等货币职能。
上述职能中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来执行的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2.张同学花60元在某商店购买了一台复读机,商店将其中的若干元用于纳税。
在这一过程中,货币先后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D.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3.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但并不意味着国家能够决定A.纸币的发行数量B.纸币的购买力C.纸币的发行时间D.纸币的面值4.王女士的孩子在某学校读书。
新学期即将开始,学校向学生收取本学期的早餐费200多元。
王女士于是把钱交给女儿,让其带到学校交费。
但老师要求:所有交到学校的钱上,一定要有学生家长的签名。
材料中老师的做法A.是正确的,这样可以保护人民币B.是错误的,破坏了被涂人民币的整体形象C.是正确的,这样做有利于打击持假币现象D.是错误的,影响了人民币的正常流通5.下列选项中,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A.纸币贬值,物价上涨B.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C.纸币贬值,物价下降D.纸币供应量与流通需要量不符6.要抑制通货膨胀,就应①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②一味扩大商品生产规模③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④减少纸币发行数量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7.2007年是考验中国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一年,既要防上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共性是A.由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B.表现为物价长期低水平状态C.表现为市场销售不振D.表现为居民购买力下降8.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说,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积极探索和拓展国家外汇储备合理使用的渠道和方式。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实现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B.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协凋健康发展C.提高人民币币值,增加我国的国民财富D.通过降低人民币汇率促进外汇储备增长9.漫画所示,过高的房价A.是供求关系造成的B.是由其价值决定的C.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D.会抑制人们的消费需求10.2006年11月下旬,我国小麦、玉米、大豆和籽棉收购价格分别出现不同上涨,全国食用油平均零售价格较10月份上涨了6.04%。
截至12月21日,国家根据市场需求,共安排临时存储粮在粮食批发市场竞价销售6次,累计成交86.8亿斤。
国家的这一举措①有利于稳定粮价②能确保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③能使农产品价值量降低④是利用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体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2007年3月以来,汽车市场的降价声此起彼伏,这对有意购车的望而生畏消费者来说是个不小的刺激。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众多厂家的一浪高过一浪的降价潮,反而增加了待购族持币观望的态度,以及对其他同档次车型的降价预期,很多人都想等一等,是不是还有更优惠的在后头。
这一现象A.是消费者“买涨不买落”消费心理的表现B.说明消费完全是公民个人的事情C.说明价格变动对消费者没有影响D.说明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映情况不同12.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运营,有相当一部分旅客改乘火车,这促使从西北地区和青藏公路沿线进入拉萨的汽车客运价格、民航机票价格下降。
材料中铁路、汽车、民航运输服务属于A.互补商品 B 互为替代商品C.价值相同的商品D.使用价值相同的商品13.在目前汽车竞争激烈消费者选择度非常大的时候,卖方市场早已经被买方市场所代替。
同时人们要根据自己的职业、个性等来选择适合自已的车,如果哪个汽车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符合其要求,那么即使是企业单方面定义的“好产品",在消费者看来也并没有意义。
上述材料说明A.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商品供过于求B.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商品供不应求C.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商品供过于求D.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商品供不应求14.上题材料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是A.应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B.应改进技术,提高效率C.应注重产品质量D.应注重生产市场短缺的产品15.时下,在长三角、广东、北京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自驾游、农家乐等休闲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同时,读书、健身、数字娱乐、艺术欣赏、饮食、茶艺、收藏等各种各样的休闲方式层出不穷。
上述材料表明A.消费方式随着经济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B.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C.享受资料消费已成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D.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是发达地区居民的消费主流16.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对租赁消费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租赁消费逐渐叩开了寻常百姓家门。
小到一部电脑、一件礼服,大到一辆汽车、一套居室,只要你想租就有得租。
租赁消费主要适用于A.中高收人家庭B.消费者使用次数有限的商品C.未来收入预期好的家庭D.劳务消费和精神文化用品消费17.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①意味着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将继续下降②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逐渐改善③表明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④这是人们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的结果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8.广州市环保局调查显示,广州每天使用的塑料袋高达2亿个,全年由此产生的塑料垃圾高达60万吨。
有人提议,对顾客有偿提供塑料袋,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和丢弃量。
购物不使用或少使用塑料袋①反映了绿色消费的要求②符合可持续消费的要求③符合商家的利益,但不符合消费者的利益④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9.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每学期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4819元,部分学生陷于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物质享受之中。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应该在大学生中大力提倡勤劳俭朴的消费观②应该在大学生中强调合理与适度的消费③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与社会无关,人们不应干预④国家应对大学生个人的生活消费进行强制管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美国学者罗伯特.J.格林说:“事实上,美国现在采取的是一党制如民共党,却伪装成两党制(即民主党和共和党)。
不管你投哪家的票,你总归是投民共党的票。
”我们从格林的分析中可知A.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阶级基础相同B.美国的选举制度是为一党服务的C.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没有任何区别D.美国需要成立新的政党——民共党21.法国一学者在评价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时, 认为多党制比两党制更为民主。
因为两党制让选民二者选其一,非此即彼。
多党制让选民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这一观点A.揭示了两党制的实质B.看到了多党制的优越性C.没有认识到多党制的实质D.不懂得两党制的历史进步性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
1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得分。
22.2007年,天津市武清区石各庄镇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引导农民开发农作物新品种,以新奇特占领市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这一事实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是A.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B.要增加商品价值量C.要努力开拓创新D.要完全为消费者着想23.“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在空调涨价的刺激下,激发了更大的购买热情,因为买家都怕以后会花更多的钱乱这一现象说明。
A.价格下跌,购买者一定增加B.价格上涨,购买者就会减少C.消费行为受价格的影响D.消费行为受人们的心理预期因素影响24.右图反映的我国主要资源价格的涨落A.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B.是受供求关系决定韵结果C.决定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质量D.调节着生产的规模2006年以来主要资源价格变动趋势图25.2007年6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行至7.6165,再度刷新此前创下的新高纪录,自年初以来升值幅度达到2.46%。
这意味着A.用100美元可以兑换更少的人民币B.用100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C.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升高D.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跌落26.“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某消费者因偶尔失眠,在广告的狂轰滥炸下,也模仿别人开始服用脑白金。
由此可以看出A.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由从众心理引发的B.攀比心理可能引发人们的消费C.人们开始注重享受性消费D .人们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受外部因素影响27.中国81%的消费者在外出就餐时存在食物剩余的问题。
据统计,仅上海餐饮业每天产生滤去液体后的泔水垃圾就达1100多吨,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超过2000吨。
在这些垃圾中,保守估计被浪费掉的食物就达1200吨。
这一现象启示我们A .应坚持量入为出B .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C .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D .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周练政治试卷高三政治试题答题卷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
共二、双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每小题3分·共18分。
_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 __………○………线………○………………○……………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三、简答题:18分28.近年来,受一些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令人忧虑的变化,把勤俭节约看作寒酸和低贱,把吃苦耐劳看作迂腐和“傻冒”,把奢侈阔气当作时髦和荣耀,把挥霍浪费当成慷慨和大方,贪图安逸、追求享乐、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滋长蔓延。
元。
别以为这是社会上哪个阶层的消费,这其实是我国许多城市中学生消费的现状。
据调查发现,许多中学生之间相互比穿着、搞人情之风盛行,他们出手甚至比成年人还要阔绰。
(2)通过调查,说明上述现象的危害性。
(6分)四、辨析题(10分)30.背景材料:2007年第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5元,同比增长1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60元,同比增加166元,增长1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
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支撑了消费的持续增长。
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5%,增速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辨题: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唯一因素。
五、论述题.32分。
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说明。
31.2007年6月,车市降价潮再次爆发。
价格大战变成一部热闹的“连续剧”,短短一个多月内,几乎所有汽车厂家的主流车型皆被巨潮袭卷而“跳水”,即便是一直相对稳定的中高级车市也未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