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中学五年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阿图什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主旋律,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牢固确立“为每一位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走“出名师、育名生、塑名校”的可持续发展品牌战略,不断增强竞争力,为实现“一年具规模、三年显特色、五年创示”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现状透析:我校是一所中学学校,学校占地面积约一万九千平方米,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体育运动场等。

现有教学班12 个,在校学生371余人,教职工51人。

学校党、政、工领导班子健全,教师队伍结构良好,高级教师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人数占42.8%,专科人数占57.1%,43.33%以上的教师具有计算机初中级合格证书。

学校拥有配套设施:电脑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学校广播室等。

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平均年龄38.11岁,大部分教师思想开放,安于工作,乐于奉献,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较好,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较强。

开学以来,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效益均有显著提高,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教改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激发,管理工作还要加强计划性、主动性和协调性,德育工作还需加大力度,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改进和加强。

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遵循“质量立校、科研兴教、全面育人、创建特色”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广聚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彰显办学效益,培植特色学校。

以创建现代名校为目标,以形成特色为突破,以全面发展做示,扎实开展课程改革。

把握机遇,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学校,设计学校,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和探索,形成“职责分明、目标明确、调控及时、成效显著”的目标管理,以一流的管理彰显办学质量,一流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一流的师资实现学校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 . - 总结资料-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现代化教育的市级窗口学校,真正置身于时代前进的一年目标:生员数量初具规模,形成科学性、主体性、性、发展性、自主性“五性”结合的教学格局,教学秩序规、充满活力,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富有人文气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确保顺利通过市素质督导评估;创建市级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先进“教工之家”、“五好党支部”、州市示学校”。

三年目标:学校“传承并弘扬地方传统民俗、民间文化,推展多元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建设形成板块品牌;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现代化教育逐步实施,创建州级“文明学校”、“课改先进单位”、“园林式学校”,“十配套”达标校、“创安先进单位”、“少先队工作金奖单位”。

五年目标:打造一个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教育初具规模的市级示名校、文明学校。

具体涵为:突出“四性”:1、超前性:教育观念意识超前,各项规划及配套设施具超前性。

2、开放性:借助信息高速公路,学校融入整个信息熔炉之中,广泛与兄弟学校、家庭、社会交流沟通,不断调整办学举措、教育方法及课程设置等。

3、示性:办学方向、科学管理、教育科研、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具有较强的示带头作用。

4、实验性:以“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为基本思路,兴科研,强队伍,提质量;做到“人人有课题,课课在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优化办学要素:1、教师队伍:五年在原有基础上,培养5-7名州、市、乡级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专、本科学历达90%左右。

同时打造一支理念前瞻、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富有创意的教师群体队伍。

2、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成效显著,课堂学生生活、社会、自然,通过特色建设实现学科融合,培植特色学校,彰显办学效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使师生广泛享受教育、享受课堂。

.资料. 3、育人环境:实现两大突破。

一是有限向无限的突破:建立“大课堂”理念,以特色建设为纽带,倡导综合化,让课堂融入社会、生活与自然之中。

二是有形向无形的突破:通过网络开辟时空园地,实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校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4、学生群体:具有五种能力:实践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

具备四大优势:基础扎实优势、文艺特长优势、汉语口语优势、可持续发展优势。

四、主要举措:(一)学校管理:1、全面深入实施现代管理,深化改革,真正使管理成为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发展的有力手段。

⑴、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班子成员要树立全局、合作、服务、责任和榜样意识以及超前意识、到位意识和科学创新意识,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熏人,以实际行动带动人,形成一个“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⑵、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研究先于决策,服务大于领导,协调多于控制,观念重于方法,环境优于制度”的管理理念,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形成以“落实目标责任”为核心,以“规管理、目标管理、管理”为主要容,以“科学、、高效、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科学高效的岗位目标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规;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

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学校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真正体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充分发展;⑷、通过科学规划,建章立制,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大的飞跃,基本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和管理理论,创建市级示学校。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⑴、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教育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⑵、营造“文明、和谐、拼搏、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⑶、营造“博爱、、严谨、合作”的教师工作氛围;⑷、营造“乐学、自主、活泼、奋进”的学生学习气氛;⑸、倡导“求知、敦行、立志、报国”的校园精神;⑹、注重奠基础,外树形象,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的特色品牌。

(二)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形成教师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健全奖惩机制,建立一支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1、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敬业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评价制度,每学期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每年推出1-2名师德先进典型,形成“领导当楷模、党员做示、教师创榜样、学生树形象”的良好德育氛围;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综合评估的主要容,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与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的依据,同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对于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在教师评优评先、竞争上岗、职务评聘、晋升职称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努力建设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综合素质较好的教师队伍.2、以“名师工程”为载体,以业务培育为关键,建立高层次的教师业务进修制度,特别是区级“双语”培训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水平;建立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制度,组织教师参观一流学校、拜访一流名师、学习一流经验,以达到“采百花之蕊,酿自家之蜜”的目的;不断完善教师苦练功的教学比武制度,通过开展优质课比赛、说课竞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强化教师基本功,使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确保60%的教师能胜任市级及以上级别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课教学,涌现5-7名乡、市、州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3、以学科带头、骨干教师为龙头,开展以构建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为主要容的教研教改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争取每年在乡、市、州、区级的刊物上交流或发表论文的教师达总数的20%左右;.资料. 4、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鼓励和提供条件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技能,要求每位教师在三年基本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45岁以下的全体专任教师五年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达到中级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考核要求;能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各种辅助教学课件;能掌握网络知识,自由地上网交流、获取信息;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网上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容、彰显办学效益;(三)教育科研: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不能脱离教育教学这个中心。

这五年,学校将瞄准市级一流名校的目标,以新课改为契机,坚持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强化课题建设,吸取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做到两个确保:确保每次活动都有智慧火花的碰撞,确保每次活动都有质的提升,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学运行体系,使课堂有人文精神、生活气息和感性经历,并不继总结新课改课堂实践的理性经验。

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提高对规化教学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形成“围绕课堂抓考核、围绕质量抓教研、围绕科研抓提高、围绕特长抓竞赛”的学科特色建设,使实施新课程与提高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2、加强教学目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强化督查评估力度,基本实现整体教学最优化,确保各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3、实施全面质量监控,形成规的质量监控的分层负责、分层管理。

(教师自控、教研组互控、学校调控、社会协控);4、加强教研组建设,逐步形成立体型教研工作机构,形成造血型的教研工作模式,通过这种结构模式,把学校的各类有关教学信息传递给教师,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指导,通过教研组全体组员的教学观念、知识、技术的更新,使教研工作规、创新;5、坚持“常规管理与各项活动相结合,师资建设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宣传与检查督促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特点,将语言文字规化纳入学校工作常规,规有序地推进“创建”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