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
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
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
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
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
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
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
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
在此时期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中国军民以重大牺牲换来了国际尊重,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和其它在华特权,中国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屈辱状况。
三.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消极抗战史实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4月10日日军占领豫陕边界的重阳店,14年中,国民党共丧失国土2753254平方公里——当时全国面积11174002平方公里(含外蒙);丢掉城市970余座——全国城市为1200座;抛弃同胞2.57亿——全国人口4.5亿。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民党有退无进,屡战屡败,300多个师打了八年,唯有台儿庄一役获胜。
但是蒋介石却不愿承认这一胜利。
延安1943年秋,日军全线转入战略防御,中国抗占已接近胜利。
为挽救颓势,日军1944年4月,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其目的有三:一、摧毁美军设在中国的空军基地;二、贯通中国大陆南北交通;三、吸引美军在中国大陆决战。
该战役于4月18日打响,至同年12月10日结束,紧接着又在1945年春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
日军临死前的一搏中,国民党军先后丢掉了河南、湖南、广西和福建等4个省的省会及200余座县城,近8000万人民,遗弃美军6个空军基地和30余座机场。
在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即将胜利,中国抗日军民已经进入战略反攻的时刻,国民党军仍是如此不堪一击,使日军想占哪里就能占哪里,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连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被激怒了,把视线投向了延安,拟拨出5个师的装备送给共产党抗日。
1944年7月23日,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
四.1.中共和国民党在各自战场作用对比
8年的正面战场和8年的敌后战场同样面对血腥和杀戳。
国共两党的信仰不同、军队战略战术不同、规模实力不同、群众基础不同,但都在为民族危亡浴血奋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到底哪一个战场的作用更大一些呢
先来看一组统计数字:据国共两党战后公布,国共两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战情况如下:国民党正面战场,在8年期间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军队伤亡321万(其中阵亡131万),歼灭日军100余万;共产党敌后战场,大小作战12万余次,军队伤亡是60万,歼灭日军52.7万,此外还歼灭118万伪军。
除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和一九三三年长城抗战——即榆关、热河、长城三大战役外,自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
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
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
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此外国民党还牺牲了包括张自忠再在内的11名上将,34名中将,50名少将从上述数字来看,正面战场的牺牲和战果明显地高于敌后战场。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统计,即按兵力多少来算,敌后战场平均每个兵员歼敌数字和平均伤亡率又高于正面战场。
仅以上述统计为依据,就可以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
2.对中共和国民党在各自战场作用客观分析
但是我却认为,无论是哪种答案,源于这样的依据都是不能使人信服的。
在我看来,尽管如
前述战争规律决定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划分成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但抗日战争面对的不是任何一个党派的敌人,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因而这个战争是中华民族争取生存权利的整体战争。
而从军事方面来看,两个战场也是缺一不可。
没有战争初期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的开辟;反过来,没有敌后战场对敌人的牵制和消耗,正面战场也难以长期坚持。
因此我认为,上述统计数字,虽是寻求答案的客观依据,却不是问题的关键。
既然两个战场缺一不可,那么“抗战胜利”,就不能单纯地归结为是“蒋干”的结果,同样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共工”的结果。
五。
对国民党在整个正面战场抗战的客观评价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
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