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政治 第一课 基本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

九年级政治 第一课 基本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

2011—2012学年度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第一课成长在社会※体验社会变化
一、必背内容:
1、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4、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人口问题突出、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等。

二、必须理解熟记内容:
1、人类生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三个方面: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文化生活(精神文明)
2、三个文明的相互关系:
互为目的,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①时间:21世纪头20年。

②具体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①时间:本世纪中叶
②总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新的社会问题和新的挑战
①表现:人口问题突出、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
②影响: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我们如何认识这些社会现象呢?
发展是主流,问题是支流。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会不断的解决这些问题。

④对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关心社会发展
一、必背内容:
1、积极关心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
2、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由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3、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二、必须理解熟记内容: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个人离不开社会;②社会离不开个人
2.为什么个人离不开社会?
①人们生存与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

②理论依据: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3.为什么社会离不开个人?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生产活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

4.青少年如何做到关心社会?
①从关心时事做起;
②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建设;
③更为重要的是,明确作为公民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5.了解时事政治的主要途径和意义。

途径: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等。

意义:①有助于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②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③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青少年要不要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建设?为什么?
①青少年学生既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员,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成长与社会变化发展密切相关;
②这不仅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自己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

※学会亲近社会
一、必背内容:
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社会公德是人们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3、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4、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5、遵守社会公德,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必须理解熟记内容:
1、亲近社会的要求有哪些?
①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

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关爱他人、关心集体、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②必须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

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2、为什么这些冷漠的看客会无动于衷呢?
①他们对他人缺乏同情心,见义而不为;
②对国家、集体的利益漠不关心,不愿意承担社会义务。

3、亲近社会的意义有哪些?
①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②才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健康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谈谈自己对这种“看客”现象的感想。

社会是由许许多多个人的活动构成的,现实生活既丰富多彩,又纷繁复杂。

我们要努力培养亲近社会行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热爱祖国,奉献社会。

5、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
①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条件;
②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6、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①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②有利于形成讲公德、讲文明的社会风尚。

能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7、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见5、6题答案)
8、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是非现象
是: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
非: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乱砍乱伐,偷捕偷猎、聚众赌博,贩毒吸毒
9、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
①不断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积极弘扬真、善、美,坚决抵制假、丑、恶,勇于拒绝各种不良诱惑。

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个性心理、道德修养、交往合作、文化知识等),做生活的强者。

※自觉服务社会
一、必背内容:
1、自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

2、承担的责任,有主有次,有轻有重。

最重要的责任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国家利益处在第一位。

3、将个人放在第一位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

也不提倡忽视个人正当利益的错误做法。

4、国家应以人为本,关心群众生活,一切从维护人民利益出发。

二、必须理解熟记内容:
1、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要求?
①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法律义务;
②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③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个性心理、道德修养、交往合作、文化知识等素质)
2、在责任承担过程中,公民个人应该如何做?国家政府应该怎么考虑?
公民个人:最重要的责任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不能把个人、家庭责任置于国家、社会之上。

国家政府:应该以人为本,关心群众生活,一切从维护人民利益出发。

不能只强调国家、社会责任而忽视个人、家庭的利益。

3、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依然以国家利益为重,关键时刻要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来保证国家利益。

4、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呢?或者说为什么要为社会做奉献呢?
①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美好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创造;
②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一个人都曾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过帮助,那也应该以合适的方式积极回报他人和社会。

③奉献他人可以展示自己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爱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5、怎样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呢?
要积极参加义务劳动,照顾老人和儿童,自愿清理社区卫生死角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