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2.2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9.2.2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和区别
3、体验函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函数学习的求知欲。在探究活动中,培养观察、分析、总结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引导、督导学生去自学、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
[活动5]练习与思考: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8x
(3)y=-8/x
(4)y=-0.5 x -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B.正比例函数不是一次函数.
C.不是正比例函数就不是一次函数.
D.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
教师给出一组函数并提问
学生尝试解答,其他同学质疑,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师布置,学生记录
通过回顾和反思,既是培养了学生思考总结的习惯,同时也给了教者自身反思提高的机会
通过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作业要注意个体分析,体现分层要求。
八、教学后记
本节课通过三导教学,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但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一次函数概念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还用跟进辅导,帮助他们理解。
(2)k能为0吗?
(3)b能为0吗?
(4)你怎样认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教师针对概念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对常量进行讨论。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及时点拔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概念的生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活动2]课本引例
问题:某登山大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0c,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0c,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 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0c,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思考(1)这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吗?
(2)它与正比例函数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列出解析式,并板书
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1)有人发现,在20-250c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t(0c)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2)一种计算成人标准体重G(kg)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身高值h,再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
(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拔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1元/分收取)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1)上述函数表达式有何共性?
(2)你能用一个表达式表示这一个共性吗?
学生讨论、互相补充,教师口述并板书一次函数概念。
通过实例使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也为导出一次函数概念做好铺垫。
培养归纳,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的认识
[活动4]想一想,议一议
(1)结合你对一元一次方程中“一次”的理解,说一说你对一次函数中的“一次”的理解?
新罗区名师培养对象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姓 名
毛颖
学科
数学
职 称
中小学一级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八(2)班
授课时间
2018-05-16
授课名称
19.2.2一次函数(第一课时)
一、教材及教学分析
1、使用教材:人教版
2、教学内容:19.2.2一次函数(第一课时)
3、教材处理: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函数、函数的图象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为今后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提供了一般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教材处理上,我通过教科书中的问题和大量实例为背景,逐步揭示一次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而去理解它,掌握它。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展开,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习能力: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学习一次函数的基础。
3、学习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观察、分析、总结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具体情境的探究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探索,归纳得出一次函数概念
七、教学流程(应体现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数概念 2、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3、会辨别一次函数解析式 4、能根据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教师展示教学目标,学生根据目标先预习本节课内容
体现“三导”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追问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为下面引出一次函数作铺垫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是否能根据题意列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意识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使学生认识到函数与现实问题的紧密联系。
通过类比教学使学生加深对一次函数的理解
[活动3]
问题2、下列问题中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
使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类比,迁移,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既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又巩固了所学知识。在应用定义的过程中,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活动6]新知运用
1、已知函数y=(m-3)xm2-8+3是一次函数,求m的值以及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函数y =(m +1)x +(m2-1),当m为何值时,y是x的一次函数,当m为何值时 y是x 的正比例函数
启发学生通过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定义所需满足的条件,使问题得以解决
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巩固新知,及时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活动7]
(1)小结:学生自己总结,并在班上交流本节课——
我学会了……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我感到困惑的是……
结合学生所述,教师给予指导
(2)作业
这课时的课时练做完。
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把一个长10㎝,宽5㎝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2)随X的值而变化
教师出示4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找出变量对应关系表达式,并填写下表:
题号
解析式
函数
自变量
自变量的倍数
常数项
1
2
3
4
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然后教师让各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师生互动,对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追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