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CU常见管路的护理

ICU常见管路的护理


【与输液相关的管路】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护理
1、选择置管部位正确置管:常用的穿刺位置为贵要静脉,肘正中静 脉头静脉因贵要静脉直,静脉瓣少,常为首选 2.选择正确的封管液及封管液量,掌握正确的冲管及封管方法脉冲 式正压封管:冲管:0.9%NS 20ml.封管:先抽回血,见回血后,用 0.9%NS 20ml冲管再注入或输入药物,输液完毕后,用0.9%NS 20ml冲管 后,予稀释的肝素溶液封管。 3.保持正确体位:穿刺部位高位 4.应用可来福接头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 5.采用输液泵控制速度:脂肪乳,白蛋白,血浆大分子粘稠易附着堵塞 管路 6.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无菌操作 7.每日检查导管情况:输液前后抽回血,观察输液是否顺利 8.导管堵管后的再通:首选尿激酶。
例:上腔静脉导管,既可快速补液,也可测 中心静脉压,表明右心前负荷,对指导补 液有意义。
【综合性管道】
具有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 在特定的情况下发挥特定的功能。如胃管 等。
例:胃管有三重作用:(1)可通过胃管进食 。(2)在胃肠大手术后,肠胀气、胃液滞 留可通过胃管减压,减轻腹部压力和不适 。(3)当上消化道出血时,胃管可监测出 血的速度和量,了解治疗的效果。
• ④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 淀,术后1~2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 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一 旦脑室内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 ~7日,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浑浊,呈毛 玻璃或有絮状物,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表现。⑤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 液逆流入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细 菌培养。⑥拔管: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日,此时脑水肿 期已过,颅内压开始逐渐降低。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闭 引流管24小时。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颅内压再次升高的 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瓶 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并告知医师。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 内液体逆流入脑室内引起感染。拔管后,切口处若有脑脊液漏出,也 应告知医师妥善处理,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危重病人常见 管路的护理
ICU 郑尚娟
【重症监护室】
重症监护室 : (intensive care unit,ICU) 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患者常因 病情的需要而留置各种管路,管路护理成 为ICU护士一项重要工作。那么怎样完善管 路护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下面我们共 同学习
【临床管道分类】
【与气道相关的管路】
• 气管切开的护理:
• 1、固定导管的纱带要松紧适当,以容纳一手指为宜。 • 2、支撑与呼吸机管道相连处的管道,以免重力作用于导管,引 起气管受压而造成气管粘膜坏死。 • 3、导管套囊适当充气,防止漏气或因压力过高而影响气管粘膜 血液供应。 • 4、切口周围的纱布每日2次定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检 查切口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湿疹等;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或用 凡士林纱布;若使用金属带套囊导管,其内套管每日取出、消 毒2次。 • 5、套囊充气放气同气管插管。 • 6、拔出气管导管后,及时清除窦道内分泌物,经常更换纱布, 使窦道逐渐愈合。
【与输液相关的管路】
5 、防止堵塞:输液完毕后用0.9%生理盐水5ml冲管,将剩 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 也可用肝素盐水(每毫升盐水含 1000u肝素)3-5ml正压封管一次正确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通常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 先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封管液充满 整个管腔。每6~8小时进行重复封管。避免血栓形成。

【与引流相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路】
• 脑室引流管
• 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 引流至体外。 • 1、部位: 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 • 2、目的:①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机状态病 人,如枕骨大孔疝。②自引流管注入人造影剂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 注入同位素行核素检查,以明确诊断及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 ③脑室内手术后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激症状, 预防脑膜粘连和蛛网膜粘连,以保持日后脑脊液正常循环及吸收功能 ;此外,引流术后早期还可以起到控制颅内压的作用。
【与输液相关的管路】
6.严格控制静脉炎的发生 a、严格无菌操作下置管:穿刺前洗手,皮肤消毒剂一定要待干,使用透明敷 料贴覆盖穿刺口,皮肤消毒范围应大于敷料贴面积。留置针脱出部分切不可 再送入血管内。 b、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穿刺完毕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便于观察穿刺 点及早发现静脉炎,发现透明敷料松动、卷边或敷料下有气泡、水珠等情况, 应及时更换敷料。 c、正确给药:严格把握给药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高浓度大分子溶液如脂肪 乳、氨基酸等液体时,应减慢滴速(0. 5~1ml/min)并给予足够的稀释。 d、加强置管期间静脉炎的观察和护理:掌握静脉炎的观察指标:Ⅰ度:局部疼 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 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 状改变,可触及硬结。一旦出现静脉炎征象,应立即拔除套管,24小时内进行 50%硫酸镁冷敷, 24小时后给予热敷,以增加血液循环,缓解不适,促进炎症的 消散。 e、关于置管时间:推荐为3~4d,超过4d一律拔管。
• • • • • •
中心静脉压监测 中心静脉压(CVP):5-12cmH2O。代表右心房或腔静 脉内压力变化,可反应全身血容量与心功能之间 的关系。 <5 提示右心充盈不佳或血容量不足, >12提示右心功能不良。 与血压的关系:CVP低血压低 血容量不足,应快速 补液; CVP高血压低 心 功能不全,减慢或停止输液,遵医嘱应用强心剂。
中心静脉压监测
• 中心静脉压监测适应症: 1.各种大中型手术,尤其是心血管、颅脑和胸部大而复杂的手术。 2.各型休克。 3.脱水、失水和血容量不足。 4.右心功能不全的病人。 5.大量静脉输液、输血病人。
【与气道相关的管路】
• 气管插管的护理:
• • • • • • • 1、病人的头部稍后仰,协助其每1~2小时转动变换头部位置,避免导管压迫 咽喉部及头皮压伤。 2、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而损伤气管粘膜;标明导 管插入深度,随时检查导管位置,以及时发现导管有无滑入一侧支气管或滑 出。 3、选择合适的牙垫,应比导管略粗,避免病人咬扁导管,影响气道通畅。 4、保持导管通畅,及时吸出导管、口腔及鼻腔内的分泌物;定时雾化吸入, 防止痰液粘稠不易吸出。 5、保持口腔清洁,定时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溃疡。 6、气管套囊每隔3~4小时放气3~5分钟,防止套囊对气管粘膜的长时间压迫 。放气前,吸净口腔和咽部的分泌物。放气后,套囊以上的分泌物可流入气 管,应经导管吸出。重新充气时应避免压力过高。 7、拔除气管插管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注意有无会厌炎、喉水肿、喉痉 挛等并发症发生,并经鼻导管或开放式面罩给予吸氧,以防低氧血症。
【排出性管道】
指通过专用性管道引流出液体、气体 等。常作为治疗、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如胃肠减压管、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 例:留置导尿管,它不仅排出尿液,消除代 谢的产物,而且通过尿量测定,计算液体 平衡,量出为入,指导输液,同时还有助 尿量来评估抗休克的效果。
【监测性管道】
指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哨和监护站,不 少供给性或排出性管道也兼有此作用。如 上腔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测压管等。

3、护理要点:①引流管的位置:待病人回病室后,立即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 连接引流瓶(袋),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瓶(袋),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 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②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应 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 。因此,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瓶(袋)挂高,以减低流速,待颅内压力平 衡后再次放低。此外,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引流量不 超过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增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 时应注意补液,以避免电介质失衡。③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 曲、成角、折叠,应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应避免牵拉引 流管。主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 面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多表明引流液通畅;若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出 ,应查明原因。可能的原因有:a.颅内压力低于0.98~1.47kPa(10~15cmH2O), 证实的方法是将引流瓶降低再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b 引流管放入脑室过长 ,在脑室内盘曲成角,可提请医师对照X线片,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 脊液流出,然后重新固定;c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 口离开脑室壁;d 若疑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活挫碎的脑组织阻塞,可在严格消 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 内阻塞物被冲至脑室系统狭窄处,引起日后脑脊液循环受阻。经上述处理后 ,仍无脑脊液流出,必要时换管。
【与引流相关管路】
• 导尿管
• 1) 妥善固定 防止牵拉和滑脱。气囊注水10~20ml可起到固 定作用;肾、膀胱造瘘管于术后2周内严防脱落,否则尿液外渗 到周围组织间隙而、引起感染,造成手术失败。 • 2) 定时观察 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记录经造 瘘管及尿道排出的尿量,24小时总尿量,以判断双侧肾功能。 • 3) 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长度适中,勿使导管扭曲,受压或 堵塞。对急性尿潴留、膀胱高度膨胀的病人,应缓慢解除;危重 病人或肾功能不良者,采用持续引流,若引流不畅,先用手指 挤压引流管,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肾造瘘管冲洗必须在医 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综合实际分类】
• 简单可分为四类:
与输液相关 与气道相关 与引流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