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作者:
赵静萍单位:
文水县人民医院,山西文水 032100 【关键词】子宫肌瘤诊断病例分析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良性肿瘤。
多见于 30 岁~50 岁育龄期妇女的子宫体部。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时偶尔发现。
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与肌瘤的生长部位、生长速度、大小等有关。
1 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主要症状表现为:
月经改变,如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压迫症状,如尿频、排尿障碍、便秘等;疼痛,肌瘤本身不会引起疼痛,一般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腹部坠胀、腰背酸痛等;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腹痛剧烈且发热;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症; 阴道分泌物增多;贫血;不孕。
肌瘤的分型为:
一般可分为浆膜下肌瘤、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三种。
可为单一的,也可为数目很多的。
子宫可均匀性增大,表面光滑,也有的表面凹凸不平,大小不等。
1 / 6
当肌瘤生长较大或过速时,易发生肌瘤变性,如玻璃样变。
若继续发展,则较多组织液化,最后形成囊性变。
由于钙盐沉积于肌瘤中,也可发生钙化。
在孕期及产褥期的肌瘤可发生红色变性。
2 子宫肌瘤的超声声像图子宫肌瘤的声像图表现各异,取决于肌瘤的大小、部位和生长的时间长短。
肌瘤为多发或位于子宫表面时,子宫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单发的小肌瘤位于肌层内时,子宫形态和大小均无明显异常。
宫腔线可因肌瘤的压迫变形、移位,黏膜下肌瘤宫腔线不规则,宫腔内可见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区。
子宫肌瘤声像图以低回声为主,根据平滑肌组织及纤维组织的构成和排列不同,其回声分布有所差异。
以平滑肌组织成分为主的肌瘤,其回声低,后方有声衰减;纤维组织增多时,肌瘤的回声相对增强;肌瘤较大时会发生囊性变,相应部位会出现低回声或无回声区。
若肌瘤有钙化时,钙化部分呈强回声带,后方伴声影。
较大的肌瘤内呈旋涡状回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衰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
彩色血流信号多分布在肌瘤病灶的周围,呈ldquo;环状rdquo; 特征。
3 病例分析我们采用美国 GE 2019 型实时超声仪,探头为 3. 5 MHz 凸阵式探头,嘱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后,对子宫及双侧
---------------------------------------------------------------最新资料推荐------------------------------------------------------ 附件区及整个盆腔内进行多切面的探查。
病例 1:
患者女, 35 岁,停经 45 d,尿妊免试验阳性,来我院行早孕常规超声检查。
超声声象图显示:
子宫体积增大,约12. 0 cmtimes; 11. 0 cmtimes;8. 9 cm,形态失常,宫壁回声不均匀,于子宫肌层可探及多个实质性低回声结节,内回声不均匀,向子宫外突出,其中最大的为 4. 1 cmtimes;
3. 2 cmtimes; 3. 2 cm 左右,于子宫腔内可探及直径约 1. 8 cm 的妊囊回声,妊囊完整,内可及小胎芽回声及原始心管搏动,双侧附件区未探及异常。
超声提示:
子宫浆膜下多发性肌瘤伴早期妊娠 6 周左右。
检查后随访,患者于检查后 1 个月左右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超声检查提示宫内胚胎发育不良而终止妊娠。
鉴别诊断:
子宫浆膜下肌瘤突出子宫表面时,应与卵巢实性肿瘤相鉴别。
尤其是多发性肌瘤,子宫增大、外形失常,推挤正常卵巢不易显示时,易将浆膜下肌瘤误诊为卵巢肿瘤。
鉴别要点在于寻找两侧正常的卵巢。
病例 2:
3 / 6
患者女, 40 岁,以往有肌瘤病史,现来我院复查。
超声声像图显示:
子宫体积稍增大,约 8. 0 cmtimes; 6. 1 cm,形态尚规则,宫壁回声不均匀,于子宫底部肌层壁间可探及一大小为 3. 5 cmtimes;
3. 1 cmtimes; 2. 4 cm 的实质性结节,内回声不均匀,周围为等回声,中心为液性无回声区,其余肌层回声均匀,子宫内膜线居中,厚度 0. 8 cm,内回声均匀,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子宫后方未见明显液性无回声区。
超声提示:
子宫底部壁间肌瘤伴中心液化。
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变性应与宫角妊娠鉴别。
宫角妊娠时可见宫角处结构紊乱,当缺乏典型结构时,有时难以与变性的子宫肌瘤鉴别。
此时应结合病史和 HCG 测定,宫角妊娠时局部血流丰富,呈低阻;而肌瘤变性时血流往往减少。
病例 3:
患者女, 48 岁,停经 45 d 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部包块 1 周来诊。
超声声像图显示:
子宫体积增大,约 12. 0 cmtimes; 11. 0 cmtimes; 12. 0 cm,肌层回声均匀,厚度一致,宫腔内可见一大小为 8. 6 cmtimes;8. 0
---------------------------------------------------------------最新资料推荐------------------------------------------------------ cm 的类圆形光团,边界清晰,其内为低回声、无回声及强回声光斑,无声影,宫腔内左后壁可见节育环ldquo; Trdquo; 形回声,内膜厚度显示不清,CDFI:
子宫肌壁见点状血流信号, RI:
0. 68,光团内部及周边均未见血流信号,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超声提示:
子宫增大,宫腔内混合性光团(稽留流产黏膜下肌瘤变性);节育环移位。
经查尿 HCG(-),血正常。
手术证实,子宫增大为 15 cmtimes; 14 cmtimes; 12 cm,形态欠规则,左前壁略突起,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行子宫全切术后,子宫肌层厚度均匀一致,宫腔内见一黑褐色胶冻样肿物,大小为 11. 0 cmtimes; 9. 0 cm,质软,与子宫左前壁相连,将宫腔挤压向一侧,宫壁内见节育环,病理诊断:
子宫平滑肌瘤出血红色变性,内膜萎缩。
超声检查子宫肌瘤简洁、方便,能准确分辨出肌瘤的部位和大致性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检查时一定要多切面探查,定期复查,同时一定要重视相关的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是激素依赖性的肌瘤,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卵巢淄体激素密切相关,尤其是雌、孕激素。
5 / 6
而其发病年龄多在 30 岁~50 岁,所以我们真诚提醒广大妇女患者,应定期来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控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申明:
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