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5) 《苦恼》
契诃夫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契诃夫是 19 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小说和戏剧方
面的成就而著称。
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世
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鳏居多年,又刚刚失去爱子的马车夫姚纳,想找人诉说一下丧子的悲痛,但却屡次遭到周围人的冷眼、蔑视和辱骂,后因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只得向自己的老马诉说内心的哀痛与苦恼。
小说一方面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不幸的处境,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沙俄社会里人情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并对黑暗的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
3.苦恼的主要原因
小说中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是:姚纳的老伴早已不在人世,的儿子又死了。
他想找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结果偌大一个彼得堡城里竞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肠,最后姚纳只得跟自己的小母马倾诉。
姚纳的苦恼主要是心中的苦恼和痛苦无处诉说。
作者写的是小人物的苦恼。
姚纳的苦恼主要折射出整个社会残酷无情的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小人物得不到关心和尊重的悲剧。
整部作品弥漫的是一种悲剧性的气氛:在沙皇等级制度的压迫下,社会底层人民从物质上被剥夺到精神上被摧残,他们处处受压抑,甚至连诉说心声的最低愿望都无法实现,这是时代的悲哀。
正如作品中作者写姚纳的一段独白:“连买燕
麦的都没到呢⋯⋯就是我会么苦的故了。
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
事⋯⋯自己吃得的,自己的也吃得的,那他就会永心平气和。
”姚的
段独自是小人物的心声,也是沙皇**** 社会的有力控。
4.心理描写
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作者在小中采用内外合的方式,既通境景物来托
人物心理,通刻画神情、言和作来表人物的心理,又以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和第三人称人物叙的心理勾画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取得了烈的效果。
小开部分首先描写充冷寂与孤独感的都市夜景,
在暮色晦暗中湿雪的景主要托夫姚因子而抑郁的心情。
小中有多
刻画人物神情、言和作的。
如夫姚在雪之夜,“孤独一人,在街
呆,他下腰,坐在赶的座位上一也不,周身被落下的雪花覆盖,看上
去像个幽灵。
” 的描写主要表人物痛苦到了极致、已近乎麻木的心情。
此外,作品中有一情写姚内心郁痛苦到了
极点,不吐露出来就会憋死,来了三位年人,只愿付 20 戈比的不公道价姚送他去很的地方。
而姚不但没有不公道的
价抱屈,也没有他的粗野辱和手打他而感到痛苦,反倒是:“看到几
个人,孤的感就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
”在里,无法排遣孤独痛苦感的姚元式的羞辱人的都能接受,个反常从面表他内心渴望与人交
流、心声的迫切的心理状。
最后,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和第三
人称人物叙的心理勾画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如姚在寒冷的雪
之夜特想找人衷,果接二三遭到冷眼和辱,他立在街,打量着街
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
作者在此以第三人称姚的心理活行叙的
勾画。
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姚、愿意听他衷曲。
作者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来形容此姚在面奔走不停的人群的
内心感受和他所体到的极度孤
独的悲哀,即这时的姚纳因痛苦胸膛快要裂开,他的苦恼已变得无边无际,恰似一江流水,要冲溢出来,一泻千里,淹没全世界。
作者的议论和形象的比喻表现出了人物内心苦恼之深,以及无处诉说的极度悲哀感。
这为结束部分姚纳向马倾诉衷肠,以第一人称内心独自形式展示人物心理埋下了伏笔。
5.细节描写
小说中,马车夫姚纳想对人倾诉儿子怎样死亡的细节,反反复复多次出现,尤其是结束部分对马倾诉衷肠的细节描写十分感人。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者主要揭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贫穷和得不到关心又无处诉说的悲惨处境。
这些细节描写把马车夫姚纳为自己因贫穷而无力挽救儿子的生命所感到的那种万般无奈的无助感细腻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把马车夫姚纳因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而未能如愿以偿、只得对马倾诉衷肠的孤苦伶仃的心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6.对比手法
这部小说出色地使用对比手法,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马’’的关系加以对照、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人情冷漠的批判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