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黑板报内容:圣诞老人的传说
圣诞老人在西方世界是圣诞节一个标志性的角色,圣诞节如果没
有这个角色那绝对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圣诞树可有可无,圣诞大餐
能够不吃,但怎么能够没有圣诞老人呢?作为圣诞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
符号,没有圣诞老人,圣诞节就没有了生气、没有了乐趣,人们过节
的好心情也将所以大打折扣。
圣诞老人神话般的故事牵动孩子们的心
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事,在欧洲民间流传的版本很多。
但被世界绝
大部分的人们认可的还是来自北欧芬兰的圣·尼古拉斯的故事。
传说
在公元3世纪,也就是圣诞节刚刚形成的时候,有一位生活在芬兰北
部名叫尼古拉斯的老人,他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而又乐善好施。
他
喜欢乘坐鹿拉雪橇漫游各地,遇到穷困人家,总要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协助人家渡过难关。
有一次,正值圣诞前夕,他走过一座城市,
听说有户穷人家的女儿要出嫁,但因为没有嫁妆和漂亮衣服,新娘为
此愁容满面。
老人同情这位姑娘,便在夜深人静时,悄悄从姑娘的窗
户投进一袋金币,作为自己的贺礼。
因为夜晚天黑,又投之匆匆,这
袋金币正好落在姑娘挂在壁炉旁的长筒袜里。
姑娘第二天起床穿袜时
发现金币,颇觉蹊跷,又喜出望外。
在老人的协助下,姑娘体体面面、热热闹闹地出嫁了。
老人不但经常给穷人送金币,还乐于在圣诞夜给
孩子们送糖果、玩具之类的礼物。
不过,他的礼物并不公开地送,每
每在夜深人静时,把礼物从烟囱投入,这样孩子们总能在圣诞节的清
早得到一个意外的惊喜。
时间一长,人们便发现这些礼物是一位慈眉
善目,满脸银髯,身穿镶着白绒的红袍,头戴白边红帽,手持拐杖,
乘坐雪橇的老人送的。
于是,人们便称这位名叫尼古拉斯的老人为圣
诞老人。
当然,圣诞老人不但仅给孩子们送来礼物,对于调皮捣蛋不
听劝告的孩子他不但不给你礼物,反而会扬起拐杖在你的屁股上来两下。
后来,人们为了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梦想和向往,就习惯于在圣
诞节前打扫通向壁炉的烟囱,并告诉孩子在睡觉前将长筒袜挂在壁炉旁,以迎接圣诞老人的礼物。
同时对于调皮的孩子,大人们总会以
“你想要圣诞老人礼物还是想要圣诞老人打屁股”来规劝。
于是,听
话的或不听话的小孩都会带着热切的期盼乖乖地进入梦乡,第二天醒来,当他们发现长筒袜里装满了盼望已久的圣诞礼物时,还以为真是
圣诞老人的恩赐。
久而久之,这个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礼物的雪橇,
挨家挨户送礼物的快乐老精灵的形象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圣
诞老人也所以成为圣诞节最重要的象征和传统。
圣诞老人身世形象众说纷纭,故乡处所终有定论
尼古拉斯生前曾是小亚细亚梅拉城的主教,死后被尊封为圣。
关
于他的身世,有人曾推测他是奥丁神的后裔。
在北欧神话中,专司智慧、艺术、诗词、战争的奥丁神,习惯于在寒冬时节骑上他的八角马
坐骑驰骋于天涯海角,惩恶扬善,分发礼物。
其子雷神习惯于身穿红
袍以闪电为武器,与冰雪诸神拼杀,并最终战胜寒冷。
人们据此联想
到传说中的圣·尼古拉斯的穿着与品性,便认为他是奥丁神的后裔。
其实,今天多数人所认同的圣诞老人的服饰及其戏剧化形象始于19世纪。
1823年,一个叫克门特的诗人在他的诗歌《圣·尼古拉斯的印象》中,将尼古拉斯描述为慈眉善目,满脸银髯,身穿镶着白绒的红袍,
头戴白边红帽,手持拐杖,乘坐雪橇的快乐老精灵。
从此,圣·尼古
拉斯的形象便在人们心目中定型,作为尼古拉斯的化身的圣诞老人也
从此以诗人描写的形象深入人心。
11世纪,意大利的传教士把尼古拉斯的遗物从北欧带回意大利,
并在港口城市巴里修建了尼古拉斯教堂。
很快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纷
至沓来朝拜这位圣人。
这些朝圣者将尼古拉斯的故事带回他们的本土
传颂。
也许正是因为口传的不一致性,才导致了今天的多种版本的故事。
关于圣诞老人身世的传说,虽然版本各有不同,倒也相安无事。
一直争论不休的,是圣诞老人的故乡。
因为圣诞节在全世界的兴起,
圣诞老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所以稍与圣诞老人的传说沾边的国家都争着抢着给这个早已仅仅一个象征的人物追加国籍。
参与争论的有瑞典、丹麦、荷兰、德国、芬兰,当然也少不了美国的掺和,印第安纳州就曾一口咬定圣诞老人的故乡就在该州南部的一个小镇。
丹麦首相施卢特也曾在1992年信誓旦旦地说“圣诞老人就住在该国的格陵兰岛已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
荷兰、瑞典、德国也有他们各自的依据,并按他们的“版本”描绘他们心中的圣诞老人的形象。
如荷兰人描绘的圣诞老人是个又圆又胖的荷兰老人,瑞典人描绘的圣诞老人是个调皮的矮个子护林老人,等等。
据说荷兰人的根据于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喜剧《纽约的历史》,剧中所刻画的圣诞老人就是一个圆乎乎胖嘟嘟的荷兰老头。
而瑞典的护林老人有何来历就不得而知了。
争论直到1995年圣诞节前夕,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将一封封发给圣诞老人的节日贺卡寄往芬兰的罗瓦涅米,这才使争论停止。
因为加利的贺卡起到了一种盖棺论定的作用———联合国承认圣诞老人的故乡是芬兰的罗瓦涅米。
从此,芬兰北部的拉普兰省的省会罗瓦涅米便成了北欧人气最旺的城市。
它的兴旺不但仅表现在客流量上,更重要的是它从此成为全世界的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
圣诞老人离我们并不遥远
据传说,罗瓦涅米也并不是圣诞老人的第一故乡。
圣诞老人的第一故乡在北极的一座外形像耳朵的耳山,这里是芬兰拉普兰省的最北端。
1920年,一名很受的芬兰广播员马库斯·罗狄欧曾向芬兰的孩子们宣称:圣诞老人住在耳山,所以能听到孩子们的心愿。
孩子们对此深信不疑,便纷纷寄信给耳山的圣诞老人,诉说他们的心愿。
但耳山毕竟太过遥远,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孩子们所写的信往往传送到北部的伐木工人手上就无法再传递下去。
到1950年,有位伐木工人突发奇想,代圣诞老人给孩子们复信,他的行为引起其他工人的兴趣,便纷纷效仿。
孩子们收到回信还真以为是圣诞老人的回复。
于是给圣诞老人写信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现象终于引起芬兰观光局的重视,便于1970年开始组织专人从事圣诞邮件服务工作。
为了传递邮件方便,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