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河津水资源概况,分析了存在
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灌区水资源的优化
配置,节约用水,保护性利用干旱地区资源以及实现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并有利于建立当地生
态经济型的环境水模式。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灌溉;生态经济
1 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在我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
均,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很强,有水才能做到稳产高产。
目前,我国灌溉用水量的比例在经历明显的下降过程后,呈
稳定态势,但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城市,生活,生态用水
的不断增加,由于新增加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越来越小,开发
代价越来越大,因此乃将有一部分灌溉用水转为其他行业用
水。目前,农业用水占全国总有用水量的70%,由于受工程
配套状况和管理水平所限,灌溉用水效率仅有水资源短缺的
主要对策之一。如何通过各种节水措施,有效地提高灌溉水
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发展农业节水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与水资源短缺已成
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加剧了生态环
境的恶化。按现状用水量统计,全国中等干早缺水358亿
m3,其中农业灌溉缺水300亿m3。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农业年均受旱面积大2000hm2万以上,全国600多个城
市中有一半以上发生水危机,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
出,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
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
8.2万km2。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88%
降低到70%,并且后期还会持续下降,因此缺水局面一直存
在。农业用水中,灌溉所需水量较大,所以在灌溉上效率得
不到提升,水资源浪费较大。对我国水资源现状进行普遍分
析,灌溉利用的水约占43%,单方水粮食生产率只有1.0kg
左右,与发达国家水资源的利用率相比相差很远,单方水浪
费生产率2.0kg以上的水平。因此,为了节约用水,提高水
资源的利用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灌溉技
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2 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需要粮食7亿吨左
右,为保证粮食与其他农产品的供给,灌溉面积必须达到
6000万吨左右,否则指标难从实现。然而,我国是缺水国家,
尤其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供给已严重不足,在未来30年内,
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供水只能维特在目前的4000亿m3水
平上,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节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把灌
溉水利用率从目前的0.45左右提高到0.65。然而要达到这个
目标,节水灌溉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基础研究滞后节水灌溉效益最后的调控,需要建立在
一些基础研究上,而我国基础研究相对比较滞后,总体比国
外失进水率落后了3-5年。
②设备欠完善。主要表现在缺乏序列化,标准化,配套
化差,产品的水利功能及耐用寿命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从在
较大差距。
③综合性不够。节水工程技术单打一的较多,缺乏与农
业技术的综合。
3 节水灌溉发展趋势和方向
3.1 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先进的喷,微灌技术
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中,喷,微灌技术所占的比重
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大的差距。目前,国内外
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
和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任何一项节水灌溉技
术都有其适用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普及与推广喷,微灌
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发
展地下滴灌技术,就是在灌溉过程中,水通过地理毛管上的
灌水器缓慢渗入附近土壤,再借助毛细管作用或重力扩散到
整个作物根层的灌溉技术。由于在灌溉过程中几乎没有水分
蒸发损失,而且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经,因此在各项节水灌溉
技术中,该项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最为明显,而且使于农田
作业和管理,特别适合于在我国西北地区干旱,高温,风大
的自然条件下推广应用。
3.2 实现灌溉渠系管道化
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已经在我国普遍开来,因此,
为了加快灌溉的发展速度,我们应该把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
化作为首要发展方向。
3.3 改进地面灌溉最基本的就是土地平整
又因为我国土地资源广阔,需灌溉量大,各环境下造成
的地势不同,所以,为了缓解土地不平整带来的灌溉问题,
我们急需借助激光控制平底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及土壤
墒情自动检测等技术。逐步形成田间灌水的精细。
3.3 非充分灌溉技术需要研究推广
例如非充分灌溉理论是起源于传统的充分灌溉方法,当
然不是单纯的延伸,而是充分结合了生物技术、信息知识和
“四水”转化理论等方面。整合在一起的非充分灌溉技术不
仅在生产方面降低了成本,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应用尤为明
显。另一些科研单位试验站也推广了此技术。
3.4 扎实综合节水,系统节水的路子
回顾分析我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节水灌溉历程,得出的结
论有:为了增强农业节水灌溉的生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率,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水,我们必须把出发点定格在追
求效益最大化上,积极实施与当代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节水措
施,综合各方面抓好节水关。
一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节水灌
溉。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推行农业结构调
整到哪里,节水工程就配套到哪里,以调整促节水,靠节水
增效益。
二是,结合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节水灌溉。
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综合型节水灌溉工程。最近几年在
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按照“山丘果园微灌化,大棚瓜莱滴
灌化,粮食作物喷灌管灌化,渠道防渗化”的思路,大力发
展综合节水灌溉,为其他地区发展农业节水模式提供了借
鉴。
我国的农业节水发展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国外
节水发达国家相比,在农业节水工程的投入,规模,标准,
技术体系建设,现代化管理水平,工程设计的规范化,综合
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还没有形成适合
不同类型区,具有一定工程规模和示范辐射作用的农业综合
节水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李萍.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与
应用.2013(03).
[2]李彦美,陈丽,沙玉峰.浅谈节水灌溉在农业发展中的
必要性[J].才智,2011(25).
[3]吕天群.浅谈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
新导报,2011(25).
[4]周富山,孙伟涛,翟延龙.孟津县黄河渠灌区节水灌溉
发展思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09).
[责任编辑:谢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