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第一讲种(精)ppt课件
最新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第一讲种(精)ppt课件
N0)/N0×100%(无单位); 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Nt-N0)/t(有单
位,如个/年)。 (2)λ≠增长率。 λ 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初始数量的倍数,而非
增长率。
增 长 率 = ( 末 数 - 初 数 )/ 初 数 × 100% = (N0λt + 1 - N0λt)/N0λt×100%=(λ-1)×100%。
迁出
间竞争
增长 率和 增长 速率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K值
无K值
有无
有K值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环境阻力大小不同, 因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
联系
[易误提醒] (1)种群增长率≠增长速率。
①种群增长率: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
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
数,即:增长率=
初始数量
解析
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曲线分析
[师说考点] 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 模型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理想状态:①食物和空间 现实状态:①食物、空间
前提 条件充裕;②气候适宜; 有限;②不断变化的自然
条件 ③没有敌害;④无迁入、 条件;③有种内斗争和种
×100%。
②种群增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即种群数量增
长曲线的斜率),即增长速率=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时间。
假设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 t(如一年)内,由初始数量
N0 增长到数量 Nt,则该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易误提醒] 增 长 率 = ( 末 数 - 初 数 )/ 初 数 × 100% = (Nt -
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
2.下面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⑤
2.K 值与 K/2 的应用
野生生物资源的保 护与利用
有害生物的防治
K值(环境
最大容纳 量)
保护野生生物生活 的环境,减小环境
阻力,增大K值
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 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 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
低K值
捕捞后,使鱼的种 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
K/2( 最 大 群 数 量 维 持 在 K/2 ,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
(2014·江苏卷 T5-B)
(3)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选择
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
(4)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密度
(×)
3.判断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叙述的正误
(1)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 )
(2014·浙江卷 T4-A)
(2)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 K 值上下波动
(2)误认为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 率。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 响出生率,不能影响死亡率。
方法技巧——样方法的计数原则
样方内的个体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正好有在边界线上的个体, 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 边上的个体。
(1)模式图:
(2)统计图:
(3)曲线图:
(4)柱形图:
上图所示的年龄组成中,属于增长型的有 ①⑤⑥⑩,属 于稳定型的有 ②④⑦⑪,属于衰退型的有 ③⑧⑨ 。
3.分析下列几种生物分别适合使用哪种方法调查其种群密 度
①蒲公英 ②田鼠 ③蚯蚓 ④鲫鱼 ⑤蚜虫 ⑥跳蝻 样方法: ①③⑤⑥ ;标志重捕法: ②④ 。 4.样方法的计数方法 下图为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两个样方,图中圆圈代 表被调查的个体,应计数的个体数分别为甲: 13 、乙: 9 。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三 单元种群和群落第一讲种(精)
知识点一 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
2.种群的空间特征
2.判断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叙述的正误
(1)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
值
(2014·福建卷 T3-C) (×)
(2)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增长速率)鱼的种群数量会迅 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
速回升
灾)
[易误提醒]
K 值的易误点解读
(1)K 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 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 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 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 况改善时,K 值会上升。
(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 K 值 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 K 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 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 K 值。
(√ )
(3)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主要是由气候、
食物、天敌等因素调节的
(√ )
(4)不同种生物的 K 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 K 值固定
不变
(×)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自主排查]
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将空缺的“”补充完整)
2.以下为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的几种表示方法,选择正 确的序号填空
解析
3.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 查种群密度 C.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 查可用抽样检测法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 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演练冲关]
1.(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生个
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
5.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 调查某草原上某种野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 M 只并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 n 只野兔中有 m 只带 有标记,则该野兔种群共有 (M×n)÷m 只。
[关键点拨] 易错易混——澄清有关“种群”的两个易误点
(1)误认为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 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多,种 群密度不一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