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旅游认知与对丽水旅游认识名字:周狄杰学号:20091001806指导老师:李江敏前言选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这门课之前,自己对于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也比较期待了解。
因为自身喜欢户外,喜欢背上书包,跨上相机,游荡于天地自然之间,惊叹自然的鬼斧神工,探寻人类的奇思妙想。
我初中开始的梦想是逛遍全世界,一览天下风景,从高中开始,因为课程的需要,也对一些风景区,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有所接触,接触了富有徽商气息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平遥古县城;帝王之陵的明显陵和南京的李杰墓。
他们是中华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彰显着古老中国文化的深厚与辉煌。
但是自身知识尚浅,不甚了解或了解微乎其微,对于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了解只是一隅,对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了解的渴望,对背包客的向往,使我选择了这么课,来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丰富自身的关于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知识,帮助我的专业学习和见证中华的博大精深。
由于知识有限,报告结合自身的了解于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以及结合已有的资料和对一些个例的认知了解结合所成。
我来自于华东的天然氧吧,浙江的绿谷,借以向更多人展示丽水优秀的旅游资源,分析丽水旅游现状。
遗产旅游遗产介绍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
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文物、遗址。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中国幅员辽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然世界鬼斧神功。
为世界的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增添了光鲜亮丽的一笔。
中国是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自1987年至2011年6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1处。
其中文化遗产29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见附表一)关于中国世界遗产的思考遗产分布情况中国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丰富众多,值得保护的遗产资源也不在少数,遗产的分布情况直接的影响到了我国旅游业的区域发展状况,间接或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如北京是中国自然遗产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截至2006年,拥有世界遗产六项,是世界上世界遗产分布最密集的城市,许多省市世界遗产近乎没有如重庆等。
从空间上看,我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呈现南多北少格局,长江流域较为密集。
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遗产分布呈现组团形式分布,如北京及其周围的文化遗产,黄龙九寨沟及其周围的自然遗产。
开发现状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是自然和闲人留给我们一笔不可替代的财富,它们在各个方面都给人类带来重大意义和影响。
世界遗产不但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和重要地方,也是旅游业的一大开发点和增长点。
中国世界遗产资源众多,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列世界第三,种类也较为齐全。
世界遗产也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吸引力,一旦申请为世界遗产,便会吸引世界的目光,如浙江衢州的江郎山,本来不为外界太多人所熟知,申遗成功后是浙江旅游业的一大品牌。
中国世界遗产在一定程度上讲,旅游开发较为充分,旅游收入节节攀升,游客数量众多,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保护程度近几年,随着中国代表团申遗的成功,中国世界遗产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2010年7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同年8月,中国丹霞以组团形式成功申请为世界自然遗产,2011年六月,杭州西湖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从03年到11年8年间增添12处,至此,中国共有世界文化遗产41处。
由于各个地方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不到位,以及需要申遗成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所以许多世界遗产呈现比较注重开发和申请,申请成功后对遗产保护程度和力度都不够,没有一套有效的完整的保护体系,以及一些固有无法改变的原因,使遗产保护难以做到全面保护。
遇到的问题世界遗产是一个有力的资源,是一笔可贵的财富,但是在开发保护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与探讨,根据自身对世界遗产现状的认识和思考,将从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遗产保护方面随着申遗的成功,世界遗产带来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游人纷至沓来,游人的保护意识等等方面的缺失,给世界遗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经济开发的需要,破坏了世界遗产的原始度和历史价值。
我们行走在安徽皖南古村落时,为了适应游客的需要,许多村民在古村落里兴建了一些现代住宅,使世界遗产失去了原有的风貌。
当地居民保护意识缺乏。
同样在皖南古村落中,我们看到,皖南古村落申遗成功后,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并未转变,垃圾随意堆放与丢弃,小溪中垃圾漂浮。
遗产开发方面开发模式单一。
世界遗产是一笔可贵的旅游资源,在湖北钟祥,明显陵的开发模式较为单一,所以游客稀少,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为不足。
宣传力度不够。
同样是明显陵,在去钟祥之前,我们一行人并不知晓钟祥有着明显陵这样一块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在景区我们也发现不了太多关于明显陵的宣传。
管理体制不足。
我们在平遥古城还是在皖南古村落,还是在明显陵,景区内有一些没有执照的土导游和破坏世界遗产原有风貌的一些因素存在。
景区门票较为昂贵,普通人难以承担。
如平遥古城门票150元,黄山门票为230元,武当山门票为240......对于问题的反思世界遗产是不可丢失的一笔财富,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景区保护问题,对于一些热门景区,我们可以限定游客数量,减少游客给遗产带来的压力。
增强对景区居民保护遗产和如何保护遗产进行普及教育。
加强对景区的监管,减少景区内现代建筑对原有遗产的风貌的冲击与破坏。
增加对遗产的环境管理和清理力度。
在开发方面,加强对景区的定位,创新型多元化发展,如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对景区的管理,保证景区内部的人员清洁和秩序。
世界遗产属于公共资源,并非为私人占有,现代遗产中,许多地方往往是其的经济价值大于遗产所有的社会价值,应当重新合理审视门票价格定位,使更多的人有能力有机会去享有这一社会资源,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祖先的奇思妙想,感悟这伟大的世界财富。
丽水旅游丽水地理位置及其概况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两省的结合处,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2万,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辖莲都区、龙泉市及景宁畲族自治县、缙云、青田、遂昌、云和、庆元、松阳七县,是浙江省面积最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
丽水市古称处州,始名于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至明洪武年间,演变成处州府。
丽水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丽水地处浙西南丘陵地区,相对来说地势落差较大,山体旅游资源丰富,如处于缙云的仙都风景区;另一个层面说,丽水森林覆盖率接近80%,促使了丽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对全国的县市区生态环境评估中,无愧为中国生态第一市,是丽水生态旅游的主要依托点,如龙泉山-凤阳山景区;绿水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丽水良好的生态系统,保留了珍贵的生物物种,如庆元的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约40余种。
丽水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从一定层面上讲,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价值含量,丽水以其拥有良好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被誉为浙江绿谷,是华东最大的天然氧吧。
人文旅游资源江南出才子,浙江自古以来又是一个文化大省,自然而然,处于浙江西南的丽水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
丽水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建处州,592年改为括州,607年改为永嘉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改为括州,779年改为处州。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处州路,1359年改为安南府,随后改为处州府。
这长久的发展中,祖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财富,如距今1500多年的通济堰。
名人多好山,丽水有许多名山,所以留下了许多古人的足迹等,如仙都的道教文化和摩崖石刻。
丽水人民在长久的生活中,依山而建,傍水而居,以山为伴,衍生了许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自然景观,如梅源梯田、仙宫湖等,在长期的发展中也保留了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龙泉的宝剑、青瓷、青田的石雕、廊桥文化等。
少数名族文化,丽水拥有浙江省唯一一个少数名族自治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丽水摄影拥有奇山秀水的丽水是我国著名的“摄影之乡”,拥有庆元百山祖、缙云仙都等20多处国家级,省市级摄影基地,更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国际摄影创作基地南尖岩景区。
丽水摄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渐渐的成为丽水摄影的一张金名片,从2004年起,中国摄影家协会连续十年五届把全国规格最高的“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和“国际摄影文化节”放在丽水举办。
丽水拥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人数可与上海市媲美,拥有国家级摄影协会会员100多人,拥有国内第一家摄影博物馆。
截至2010年,全市先后有3000多幅作品在国际国内各比赛中获奖,入选和发表的作品难以计数。
丽水依托其深厚的摄影文化,先后开展了瓯江摄影等诸多以摄影为主体的旅游等多种开发方式,是丽水的一颗璀璨明珠。
丽水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现状丽水发展旅游业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凭借“生态”和“民俗”两个品牌已经闻名于长三角。
丽水着重打造浙江绿谷,秀山丽水等生态旅游品牌,至2011年12月,我市已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3家;同时云和仙宫景区等的4A景区创建已经通过国家局评定。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和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拥有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拥有遂昌国家森岭公园,括苍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旅游总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2 亿元;旅游经济占GDP的比重从9.42%增长到17% 以上。
丽水旅游已经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中,相关政府部门做出了相关政策规定,对旅游景点有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1年,丽水开始向央视投放丽水形象宣传片,并向国际化迈进,致力打造浙江绿谷,生态旅游,打出口号“秀山丽水,养生福地”丽水旅游逐步走向成熟。
丽水旅游面临的问题丽水旅游发展较晚,且在发展中势头较猛,难免会出现问题。
丽水最多的旅游属于生态旅游,但是常常生态旅游资源无序开发,麻木开发,大造人工建筑,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气息,且景区布局松散,使旅游区的定位下降。
丽水属于浙江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致使投入不足在宣传还是在景区规划和设计上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提并论,致使无法将优质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可开发的优质旅游资源。
景区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
许多景区工作者是当地的村民或者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