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国学教研室工作总结

2014国学教研室工作总结

国学教研室工作总结
我校借鉴永年一中国学教育模式,于9月份正式成立了国学教研室。

国学教研室本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师生学习古圣先贤的经典教诲,达到启迪师生心灵,规范师生言行的目的。

但是由于我校的国学教育初步尝试,师资力量不足、对当代学校国学教育的基本构建还不是特别清晰,所以我们本着探索的精神,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反思、修改以及总结再实验的形式,逐步加深对国学教育的领悟,我们希望在国学教育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完整的适合职业技术学校的国学教育模式。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本学期国学教研室尝试着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国学讲座:
9月5日在我校报告厅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传统文化讲座,由丹东国学大师李星莹、曹凯主讲。

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内心深受触动,都感悟到了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我们学校及至整个社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也就达到了我们举办本次讲座的目的。

讲座结束后,我们在全校师生中举行了“讲座感悟心得”的征文活动,并挑选出优秀的师生作品做成展牌,这项活动的开展,初步打开了我校师生接受国学教育的心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重视我校国学师资力量的培养:
国学教研室通过人脉、网络、新闻广播等多方渠道收集全国传统文化讲座信息,积极鼓励老师们外出培训学习,自8月份以来,我校已有20多名领导老师参加了社会上的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目前由各部门选派的6名教师正在辽宁丹东进行为期21天的国学师资班的培训。

以后这种师资力量的培养还将持续进行。

通过培训,我校涌现出了一批热爱国学并积极参加国学授课的教师,其中李洁蓉老师已多次为中赵庄的村民进行传统文化的课程讲授,受到当地村民的极大认可。

这也为我校国学教育的发展储备了能量。

3.组织被培训教师的汇报和分享活动:
我校教师参加完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后,立即在学校展开汇报和分享活动,说心得,谈体会,更加深刻的剖析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全体教师受益匪浅。

4.组织参观各类推行国学教育的学校、企业:
我们相继组织教师参观了岔河中学、邯郸永年一中、秦皇岛民族学校、鑫华新培训学校,从这些学校或企业的国学教育推广形式上吸取了大量的经验,为我校国学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5.在专业部开展国学课程的讲授:
一方面各专业部语文老师进行弟子规的诵读讲授;另一方面国学教研室刘春秀、徐金霞两位老师开始尝试采用合班课的形式进行以规范学生品行教育为主的国学大课程。

此课程波及20多个教学班,600多名学生,两位老师围绕中华传统美德课题对学生深入浅出的讲解,耐心细致的教导,用仁爱之心感染着每一位孩子的心灵。

6.积极与社会上的传统文化协会组织联系,取得社会各届人士及机构的支持与帮助。

其中河北省传统文化协会为我校邮寄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书籍与光盘,由网络中心进行了刻录,这将为我校教师讲授传统文化课程提供极大的帮助。

同时,省传统协会和丰润传统协会也将为我校安排更多的仁人志士来进行传统文化的讲座。

7.着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由于我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完善中,我们还无法对学校整体的文化建设进行规划。

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对国学大课堂的教室进行了美化。

同时,在9月28日孔子诞辰日我们亲自设计了2幅纪念孔子、弘扬传统文化的展牌,悬挂于2号教学楼的显著位置。

下一步,学校如果要进行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我们打算将1号2号教学楼打造成分别以弟子规和孝道为主要题材的系列文化内容。

8.举办经典诵读班:
通过与丰润区传统文化协会协商,从本周开始,在我校2号教学楼117教室举办国学经典诵读班,诵读班为全公益性质,招生对象为热爱国学经典的儿童、我校学生或成人。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诵读班,不仅让我校师生更多的接触国学经典,也希望有更多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和我们共同学习经典、懂得感恩、博爱、宽容、奉献。

9.筹备国学公开课和国学大赛:
基于我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我们急需一批能讲授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师,所以语文和政治老师要准备国学公开课,通过学习、教研、共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并快速成长为我校国学教育的骨干。

另外以弟子规、古诗词、国学相关知识为题材组织了一次国学知识大赛,使我校掀起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10.在校内组织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每周三下午7、8节课组织全体教师在报告厅观看优秀传统文化视频,单周周五的政治学习也加入了传统文化学习的内容。

11.每天上午第一节课组织教师读书活动:
周一至周五上午的第一节课没课的教师去2号教学楼117进行读书活动,读书内容包括:孝经、弟子规、大学、论语、中庸、道德经等经典
国学书籍。

12.对2015级新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初步教育:
2015级新生提前入校一周,这期间安排了骨干教师的国学课、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等,使我校新生初步接触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进而逐步的喜欢上优秀传统文化。

2015-1-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