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法制史第9章唐朝法律

中国法制史第9章唐朝法律


构成非法占有的侵权行为,将视其具体情况给予一定处罚。前者以应归 还部分的价值计算赃值,后者以所发现的文物价值计算赃值,按坐赃行
为减三等论处。
严禁“得阑遗物不送”。根据唐律规定,凡拾得阑遗物,有人识认者归 还失主,无人识认者上缴官府,由官府通知失主认领,满一年无人认领, 归官府所有;五日内不按规定及时缴还者,即构成非法隐匿占有他人财 物的侵权行为,须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处罚。凡拾得官府阑遗物逾期不 缴还者,各按亡失有关物品论处;计赃价值重于亡失行为者,则按坐赃 罪论处。凡拾得私人阑遗物逾期不归还或不上缴者,按坐赃行为减二等
(三)令、格、式的制定
h
3
二、立法活动
(四)《唐六典》的编纂
编纂方式:“以官统典”
“六典”指治、教、礼、政、刑、事六类官署,分别掌管行政内务、民 政教化、礼乐祭祀、军政武备、刑狱治安、工艺管理年间(847—859年),左卫率府仓曹参军张戣根据以往的立 法经验,对法典的编纂体例进行重大改革,“以刑律分类为门,而附以 格敕”,编成了《大中刑律统类》十二卷。该法典共“集律令格式条件 相类一千二百五十条,分一百二十一门”,因而实际是一部将律、令、格、 式、敕等各种法律形式汇编在一起的综合性法典。这种法典编纂形式, 改变了战国秦汉以来刑律与其他法律形式分别编定的传统立法体系,成 为五代、北宋时期制订“刑统”法典的滥觞。
(3)侵害人身罪,包括杀人罪和伤害罪。
六杀:谋杀、故杀、斗杀、误杀、戏杀、过失杀 。
保辜:“诸保辜者,手足殴伤人者限十日,以他物殴伤 人者二十日,以 刃及汤火伤人者三十日,折跌支体及跛骨者五十日。”(《唐律疏议•斗 论律》)伤害越重,辜限越长。
(4)官吏职务犯罪,如私出界,“三赃”等。
(5 )破坏家庭秩序罪,包括十恶中的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等,还有违反教令、供养有阙、冒荣居官、冒哀求仕等罪名。
(6)破坏社会秩序罪,主要有“无故于城内街巷走车马”罪、“向城官 私宅射”罪、“失火”罪、“盗决堤防”罪等。
3、刑罚
封建制五刑
h
7
四、法制内容
(二)民事规范
1、所有权
唐朝的所有权,仍包括不动产所有权与动产所有权两大类。其中不动产 所有权的主要内容是官私土地所有权,而动产所有权则包括其他官私财 产的所有权。根据唐律规定,无论动产与不动产,其所有权都是受法律
(二)唐律的制定与修订
“五十三条新格”(“唯吏受赇、犯盗、诈冒府库物,赦不原。凡断屠 日及正月、五月、九月不行刑。”(《新唐书·刑法志》)→ 《武德律》 (唐朝第一部成文法典,实际则是隋朝《开皇律》的翻版。 )→ 《贞观 律》 (初步定型)→ 《永徽律疏》 →《开元律疏》
《唐律疏议》十二篇中,前十篇属于实体法内容,后两篇属于程序法内 容。其中第一篇《名例》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性质,第二篇《卫禁》 至第十篇《杂律》相当于刑法分则性质,最后的《捕亡》和《断狱》两 篇则相当于刑事诉讼法性质。因此,其结构特征与《开皇律》一样,就 是“实体法在前,程序法在后”。
第9章 唐朝法律
一、法律指导思想 二、立法活动 三、法律形式 四、法制内容
h
1
一、法律指导思想
(一)“德本刑用”(根本思想) (二)重法慎罚
即重视法律,慎用刑罚,这是在根本思想指导下对法律与刑罚的具体态 度。
h
2
二、立法活动
(一)约法十二条
早在大业十三年攻入长安时,鉴于天下“百姓苦隋苛政”的问题,李渊 “即布宽大之令”,“约法十二条。惟制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 余并蠲除之。”( 《旧唐书·刑法志》)这是唐朝立法活动的开端。
论处。
此外,唐律还对漂流物、生产番息及山间野外的自生、无主之物进行了 详细规定。
2、契约
(1)买卖契约;唐朝的买卖契约,必须经官府批准,并订立市券。
(2)借贷契约,包括出举(有利息)与负债(无利息)两种;
(3)赁庸契约,又可具体分为租赁契约与雇佣契约。
h
4
三、法律形式
律,国家的基本法典 令,国家政权组织方面的法律规定 格,禁违止邪的官吏守则 式,国家各级行政组织活动的规则和上下级之间的公文格式 典,行政法律的汇编 刑律统类,将律、令、格、式、敕等各种法律形式汇编在一
起的综合性法典
h
5
四、法制内容
(一)刑事规范
1、刑法原则
(1)十恶重惩原则
(2)特权法原则
(3)区分公罪与私罪
(4)同居相隐不为罪
(5)自首减免刑罚
(6)老小废疾减免刑罚。15-70岁,完全刑事责任;7-15岁,70-90 岁,相对刑事责任;7岁以下,90岁以上,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7)加刑与减刑的不同措施
(8)数罪并罚重罪吸收轻罪
(9)共犯区分首从
间接正犯
(10)法条类推
(11)准五服以治罪,主要针对亲属之间的侵犯、奸淫、财产犯罪做出 特别规定。 (P158)
(12)涉外案件处理 :属人兼属地
h
6
四、法制内容
2、罪名
(1)危害国家罪,如十恶中的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等罪名。
(2)侵犯财产罪
“六赃”:强盗、窃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坐赃。
一律要根据情节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严禁“得宿藏物隐而不送”。根据唐律规定,凡在国有土地中发现宿藏
物,归发现者所有;而在他人土地中发现埋藏物者,则须如实告诉土地
的主人,双方平分所得物品。但发现文物者,必须原物上缴官府,由官
府付给一定酬金。如非法隐匿占有官私地下埋藏物,不按规定及时交还,

h
8
四、法制内容
保护的。
(1)官私土地所有权的法律保护 。 唐朝的土地所有权,包括国有与私 有两种形式。为了保护官私土地所有权,《唐律疏议·户婚》明确规定了 排除各种侵权行为的法律内容。凡是违反唐朝有关法律规定者,一律依 法进行处罚。包括盗耕公私田、盗卖公私田、妄认公私田、在官侵夺私
田等。
(2)其他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保护 。其他财产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基 本包括除土地以外的所有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这些财产的所有权,无 论是国有还是私有性质,都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凡有违法侵权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