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指导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实验教学目录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探究实验十四扦插材料的处理 (89)第四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课外探究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91)第四节鸟的生殖探究实验十五探究鸟卵的结构 (92)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探究实验十六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94)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97)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探究实验十七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00)探究实验十四扦插材料的处理■实验预习1.下列不属于无性生殖方式的是()A.试管婴儿B.克隆C. 组织培养D.出芽生殖2.下列不属于无性生殖的优点的是()A.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B.繁殖速度快C.培育新品种D.以上都是3.有性生殖有生物个体生命起点是()A.生殖细胞B.受精卵C.卵细胞D.幼体出生4.某同学在橙树枝上做了多次嫁接柑桔枝条,就是没有成功。

可能的原因是()A.形成层对齐B.温度不适宜C.水分适宜D.接穗和砧木属同科植物5.下列哪项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最大区别? ()A.是否产生生殖细胞B.是否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结合C.后代是否有性别之分D.亲代是否有性别之分6.克隆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后,经一系列培育而成。

试根据遗传学原理,分析“多莉”的面部毛色应是()A.黑色B.白色C.黑白相间D.不能确定■实验指导1.材料选取:用茎繁殖成活率高的植物,如柳枝、玫瑰枝、葡萄枝、枳壳枝等一年生新枝。

2.对枝条的处理:(1)上下两端至少各有一个芽。

上芽利于长茎叶;下芽利于长根。

(2)上端切口角度是45度,而下端切口是斜向的3.扦插的要求:茎插入角度为45度,保证上端切口与地面呈90度角。

■实验报告目的要求:1.进一步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2.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材料用具:剪刀,葡萄枝,花盆,肥沃湿润的土壤。

方法步骤:一、提出问题:二、作出假设:三、制定计划:六、表达与交流:讨论:1.为了扦插成活,影响它成活的外界因素还有哪些?2.通过这次实验,你获得了哪些经验和教训?1、为什么扦插葡萄枝上端切口角度要45度?2、我能否可以将枝条倒过来扦插?■实验探究18.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①取4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同的4块,每块马铃薯上都带有芽眼。

将这4块马铃薯分别埋进4个花盆土壤中,处于适宜的、相同的深度。

③将这4个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见表),进行观察并记录。

请问:(1)马铃薯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选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2)将l号和3号花盆进行比较,可以研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3)这个实验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课外探究家蚕的生殖与发育■实验指导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时间较长,教师可以在开前初布置此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进行家蚕的养殖和观察。

■实验报告1、由教材P9图可知,家蚕的生殖方式是什么?并说出理由。

2、由图可知,家蚕的发育顺序是什么?3、发育的起点为何要从⑤开始?4、常见的动物中,与家蚕发育过程相似的有哪些?5、家蚕及与其相似的动物发育过程有哪些相同的特点?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什么发育过程?■实验探究下图是家蚕发育的几个典型阶段,请据图作答:⑴家蚕发育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作答)⑵小红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联想到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觉得不太确切。

通过翻阅资料,最后她大胆向同学宣布:李商隐的这首诗虽然文学价值很高,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结果引来同学们哄堂大笑。

你赞同小红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⑶家蚕成虫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与樟树叶的栅栏层细胞比较,这些细胞中没有哪些结构?(至少写出两种)探究十五鸟卵的结构■实验预习1、小明在煮鸡蛋时,发现随着水温的升高,有许多气泡从鸡蛋里冒出。

这一现象说明()A.该蛋卵壳上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B.该蛋新鲜,内部在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C.该蛋已受精,可发育成雏鸡D.该蛋已坏死,卵壳和壳膜失去了保护作用2、鸟卵的卵细胞是指()A.整个鸟卵B.胚盘、卵黄和卵黄膜C.卵黄和卵黄膜D.卵黄3、鸡是由鸡蛋中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成的()A.卵白B.卵壳C.胚盘D.卵壳膜4、受精的鸟卵在雌鸟体内开始发育,但是鸟卵产出后就停止发育,原因是外界()A.不具有阳光B.缺少水分C.温度太低D.空气质量太差5、鸟的受精卵在胚胎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由哪部分提供的?()A.卵白B.卵黄C.胚盘D.母鸡■实验指导选择的鸡蛋必须是新鲜的,且未经洗蛋处理(不能洗,但可稍作轻擦除表面的污物)。

■实验报告目的要求:1.认识鸡蛋的结构。

2.区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材料用具:鸡蛋二个、放大镜、镊子、解剖剪、刀片、烧杯2个、酒精灯、培养皿、火柴方法步骤:1、照蛋,注意区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

2、先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表面,发现卵壳有很多小孔。

3、在鸡蛋钝圆的一端敲出裂缝。

4、小心地剥去表面的卵壳。

5、露出里面的卵壳膜。

6、将卵壳膜剪开,将鸡蛋的内容物倒到纸杯中。

7、观察内部的结构,认识卵黄、卵白和胚盘。

8、将鸡蛋煮熟后剥开,观察气室的大小。

9、将熟鸡蛋切开,观察内部的卵黄和卵白。

10、对比生鸡蛋和熟鸡蛋的结构。

■实验探究1、通过实验操作,你认为鸟的生殖方式是什么?并说出理由。

2、有性生殖的生命起点是什么?3、作为生命起点的受精卵是生物吗?并说明理由。

4、作为生物的受精卵,是如何获得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的?由此可知,如何理解陆生动物必须的三大基本生存条件?5、一个鸟卵就是一个生物细胞吗?①在受精情况下:②在未受精情况下:6、鸟卵的哪一结构将来可能发育成雏鸟?探究十六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预习1、下面所举的实例中,不属于生物性状的是()A.麻雀体表覆盖着羽毛B.青蛙后肢有蹼C.鲫鱼生活在水中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2、对右图所示豌豆粒的描述正确的是()A.豌豆粒表面光滑和皱缩是一个性状B.绿色皱缩豌豆描述了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C.豌豆的表面光滑和皱缩是一对相对性状D.豌豆的表面与菜豆的表面是一对相对性状3、关于基因和性状表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性状表现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B.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相同,性状表现一定相同C.基因相同,性状表现一般相同D.在相同的环境中,性状表现相同,基因一定相同4、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B.基因是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显性基因表现出显性性状,隐性基因表现出隐性性状D.每个基因都包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5、关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B.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是不普遍存在的C.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的变异主要是可遗传的变异D.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是用来育种■实验指导1、性状选取:找出用肉眼容易观察到的一些生物性状,如大小、形态、颜色等。

2、实验方法:统计方法3、统计时的要求:(1)要做到随机取样。

(2)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每一个样品建议不少于30粒。

(3)如以果实大小为研究性状时,测量果实长度时应以长轴为准,以毫米计,四舍五入。

(4)测量工具:用一把直尺和两个直角三角板测量较好。

(5)绘制曲线图:以水平轴为果实长度,以纵轴为样品数量。

■实验报告目的要求: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材料用具:大小花生各30粒,一把直尺,两个直角三角板。

方法步骤:一、提出问题:二、作出假设:三、制定计划:四、实施计划:数长度五、得出结论:六、表达与交流:1、引起变异的原因很多,首先决定于的基础不同,其次与也有关系。

单纯由于引起的变异,是不会遗传给后代的。

2、每种生物都能够基本上保持稳定,并且丰富多彩,向前发展,其原因是生物都有和的特性。

3、某种自花受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在一次突然性冰冻后,偶尔发现一株开白花,且其后代均开白花,这种变异是由于发生改变引起的,属于变异。

■实验探究有一种脚很短的鸡叫爬行鸡,由显性基因A控制,正常鸡是隐性(a),在爬行鸡的遗传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①爬行鸡×爬行鸡→2977只爬行鸡和995只正常鸡②爬行鸡×正常鸡→1676只爬行鸡和1661只正常鸡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组两亲本的基因型是,子代爬行鸡的基因型是,正常鸡的基因型是。

(2)第二组产生的后代中,爬行鸡雌雄互交,在F2中共得小鸡6000只,从理论上讲,有正常鸡只,有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只。

2.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00米、500米和10米的同一山坡上。

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升高而明显变矮。

小芳和小华对此现象产生了疑问,准备进行一番研究。

她们经过讨论,对影响野菊植株高度的因素提出如下假设:假设一:野菊株高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假设二:野菊株高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假设三:野菊株高变化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你帮助她们完成以下实验设计:(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米和1000米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米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米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填操作方法)。

(4)预测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如果“假设三”成立,那么,实验结果应是:实验组野菊的株高。

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预习1、自然选择是指()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能力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2、青霉素刚制造出来时,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但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

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A.青霉素的质量下降 B.细菌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C.细菌中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存在D.青霉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3、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A.鹿经常伸长脖子够高处的树叶造成的B.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使鹿的脖子有长有短C.长颈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D.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得长4、鱼和鲸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但它们都有相似的外部形态,这是由于()A.自然界的偶然巧合B.进化方向相同C.有共同的祖先D.相同的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5、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生物进化的动力是()A.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都在进行的生存竞争C.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 D.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6、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保护色形成的原因是()A.遗传→自然选择→适应B.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C.变异→遗传→适者生存D.遗传→变异→进化7、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它们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A.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B.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实验指导1、进行探究活动时,全组同学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要有条不紊.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颜色的布料,以利于结果的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