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含义和用法 (一)
而后:“才”,“方才”。
三思而后行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俄而、已而:“不久”,“一会儿”。 俄而雪骤《世说新语·咏雪》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明确下列句子中“而”的含义和用法
1.康肃笑而遣之。 2.聚室而谋曰。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然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表转折,“但是”、“却”。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表修饰,“着”“地”,可不译。 面上而居 《愚公移山》
表承接,“就”“接着”,或不译。 学而时习之。 《论语》
表递进,“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而 代词 通“尔”,“你的”;偶尔也作主语,“你”。
复音 虚词
而已: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无义。 往之汝家,毕敬毕戒。 《富贵不能淫》
结构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
动词 “到”“往”
已而之细柳军。 《周亚夫军细柳》
明确短文中“之”的含义和用法
动词,“到”、“往”
音节助词,不,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
连词 表转折,“可是”“但是”。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项羽本纪》
表肯定 “对的”“是的”。
不以为然
指示代词,“这样”“那样”。“然”有时和“而”“则”“后”连用,
然 代词 “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河中石兽》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语气词 了,啊,呢。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形容词、副词的词尾 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明确下列句子中“焉”的含义和用法
1.二石首并沉焉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汉之阴,无垄断焉。
兼词“于此” 疑问代词“哪里” 表陈述语气,译成“了”
微课 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之而其为然焉
1、之
代人
代词
代物 代事
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 操蛇之神问之 《愚公移山》
之 助词
主谓之间,“消独”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但微颔之《卖油翁》 音节助词,无实义
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状态,“……的样子”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康肃忿然曰:《卖油翁》
6、焉
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代词 相当于“之”。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伤仲永》
焉 疑问代词 哪里,怎么。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人不堪其忧 。 《论语》
其
指示代词“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其一犬坐于前。 《狼》
副词 加强反问语气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为
替、给、对、跟、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介词
“被”,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
为“被”。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为 语气词 用于句尾,表示反问语气。
代词,“这”
代词,“这件事”
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助词,主谓之间,“消独”
(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
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
结构助词,“的”
代词,“我”
2、而
连词
表并列,一般不译,可译为“又”。 博学而笃志。 《论语》
表修饰 表顺承 表转折 表并列
3、其
第三人称代词“他”“它”(复数)。“他的”,“它的”(复数)。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我(自己)”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代词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指示代词“那”“那个”“那些”。“这”“这个”“这些”。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动词
以为,认为。 判断动词“是”。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富贵不能淫》
实意动词,灵活翻译。“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周亚夫军细柳》
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
5、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