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染物排放j计算方法

污染物排放j计算方法

工业污染物排放统计方法一、工业污染物估算常用方法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中对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及所含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的计算通常采用三种方法,即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产排污系数法。

1、实测法实测法是通过监测手段或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连续计量设施,测量废气、废水的流速、流量和废气、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用环保部门认可的测量数据来计算各种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总量的统计计算方法。

G=KC i Q式中:G——污染物产生量或排放量;Q——介质流量;C i——介质中i污染物浓度;K——单位换算系数。

浓度和流量的单位不一致时,单位换算系数K取不同的值。

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单位常取mg/L,系数K取10-3;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一般取mg/L,系数K取10-6。

实测法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于环境监测站。

监测数据是通过科学、合理地采集样品、分析样品而获得的。

监测采集的样品是对监测的环境要素的总体而言,如采集的样品缺乏代表性,尽管测试分析很准确,不具备代表性的数据也毫无意义。

因受现有监测技术和监测条件的约束,实测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主要是目前除了重点污染源有比较准确的监测数据外,其他多数非重点污染源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测;而且很多重点污染源还未实现连续监测,监测结果的代表性有待提高。

例某炼油厂年排废水2万t,废水中废油浓度C油为500mg/L,COD浓度C COD为300mg/L,水未处理直接排放。

计算该厂废油和COD的年排放量。

解:G油=K C油Q =10-6×500×2×104 =10(t)G COD=K C COD Q =10-6×300×2×104 =6(t)例某冶炼厂排气筒截面0.4m2,排气平均流速12.5m/s,实测所排废气中SO2平均浓度12mg/m3,粉尘浓度8mg/L计算该排气筒每小时SO2和粉尘的排放量。

解:每小时废气流量Q=12.5×0.4×3600 = 1.8×104(m3/h)每小时SO2排放量Gso2 = 10—6×12×1.8×104 = 0.216(kg/h)每小时粉尘排放量G粉尘= 10—6×8×1.8×104 = 0.144((kg/h)2、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是指根据物质质量守恒原理,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即:投入物料量总和=产出物料量总和=主副产品和回收及综合利用的物质量总和+排出系统外的废物质量这里的排出系统外的废物质量包括可控制与不可控制生产性废物及工艺过程的泄漏等物料流失。

物料衡算的实际计算常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一个生产周期的各种用料单据,作为投入的物料量,主副产品和回收及综合利用的各种产品量作为总产品量,两者之差是生产过程物料流失量,即污染物产生量或排放量。

如某水泥厂一个班次投入各种原料115t ,生产水泥100t ,回收各种物料12t ,则一个班次排放粉尘3t ,每生产1t 水泥排放30kg 粉尘。

另一种是把生产过程的物料守恒关系,用一个公式表示,即流失量 = 投入物料量 - 回收物料量这就需要建立各种生产条件下的物料衡算公式,如燃料燃烧废气量公式、SO 2产生量公式、烟气量公式、各种治理设施的去除量公式等。

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时,关键是确定守恒公式两边的参数,但这些参数的确定有时也是比较困难的。

统计人员只有在对企业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从物料平衡分析着手,对企业的原料、辅料、能源、水的消耗量、生产工艺过程甚至是管理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出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才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例 某除尘系统每小时进入的烟气量为10000标m 3,含尘浓度2200mg/L ,每小时收集粉尘18kg ,若不计漏气,求净化后废气含尘浓度。

解: 每小时进入除尘系统的烟尘量:10000×2200×10-6= 22(kg ) 净化后每小时排出的气体中残留烟尘量:22-18 = 4(kg ) 净化后废气含尘浓度:4×l06/10000 = 400(mg/L )例 某污水治理设施,每小时通过的污水量为Q t ,进口COD 浓度为C 1,排放口COD 浓度为C 2,求该治理设施的去除率。

解:对该治理设施而言,每小时COD 投入量为KC 1Q ,每小时COD 排放量为KC 2Q 。

每小时COD 去除量为:KC 1Q -KC 2QCOD 去除率为:121121()/()/K C Q K C Q K C Q C C C η=-=-例 某火电厂月耗燃煤Bt ,检测燃煤中碳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C 和A ,若锅炉内碳的未燃烧系数为K ,每月炉渣出渣量为G 渣,除尘器的除尘率为η。

求:用物料衡算法计算该电厂每月粉煤灰和烟尘排放量。

解:该厂燃料燃烧过程中炉渣、粉煤灰、烟尘的产生量为B (A+KC ) 烟尘产生量为:B (A+KC )- G 渣烟尘排放量为:[ B (A+KC )- G 渣](1- η)烟尘的去除量,即粉煤灰的产生量为:[ B (A+KC )- G 渣] η 3、产排污系数法产排污系数是指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产生(或排放)的污染物数量的统计平均值。

产排污系数实质是长期与反复实践的经验积累。

产排污系数包含产污系数和排污系数。

(1)产污系数:指在某一四同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使用单位原料)所产生的污染物量。

特定四同条件下,产污系数计算公式为:G 产=O 产/P 式中:G 产——产污系数; O 产——污染物产生量;P ——产品(或原料)总量;根据不同行业生产特征或习惯表达方式。

一般按产品,也可按原料;计量单位根据行业特点和习惯用法,可以是长度、质量、体积、面积、台(套)等,但不能是产值。

(2)排污系数:指在某一四同以及相同(类似)末端治理设施的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使用单位原料)所排放的污染物量。

特定四同条件下,排污系数计算公式为:G排=O排/P式中:G排——排污系数;O排——污染物排放量;P——产品(或原料)总量;根据不同行业生产特征或习惯表达方式。

一般按产品,也可按原料;计量单位根据行业特点和习惯用法,可以是长度、质量、体积、面积、台(套)等,但不能是产值。

(3)四同:指在某一行业中,产品、原材料、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四种因素的组合。

一个四同组合(条件)代表生产相同(或类同)产品时,使用相同(类同)原材料、采用相同(相近)生产工艺、具有相同(相近)生产规模。

不同行业需要根据本行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特点,识别影响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一般因素等进行四同的划分和组合。

对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无显著影响的因素,不需要进行类别的划分。

例由产品(碳钢)、原料(生铁水、石灰和铁合金)、生产工艺(转炉法)、以及大规模(≥150万t)四个要素形成一个四同组合。

表1-4-1 钢铁行业四同因素组合表(4)产排污系数法的应用由上述产排污系数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污染物产生量O产=G产P污染物排放量O排=G排P例某大型企业应用转炉生产工艺年产160万t普通碳钢,其转炉生产原料为自制生铁水,废气治理设施是LT干法除尘器,试应用产排污系数法计算废气中烟尘去除量和烟尘排放量。

解: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查得:由产品(碳钢)、原料(生铁水、石灰和铁合金)、生产工艺(转炉法)、以及大规模(≥150万t)四个要素形成的四同组合下,对应有一个产污系数(18.5),同时结合末端治理技术(LT干法除尘)对应该四同条件下排污系数(0.027)。

烟尘产生量O产=G产P = 18.5×10-3×160×104 = 29600(t/a)烟尘排放量O排=G排P= 0.027×10-3×160×104 = 43.2(t/a)烟尘去除量O去=O产-O排= 29600-43.2 = 29556.8(t/a)二、工业废气排放统计估算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包括煤和石油在内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被大规模使用,使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损害,大气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工业污染源排放废气主要包括燃料燃烧废气和工艺生产废气。

废气排放统计中通常使用的单位为Nm 3,这是指排放的废气在标准状况(一个标准大气压和摄氏零度)下的干气体积。

在用实测法计算废气排放量时,通常要将实测值折算成标干体积。

折算公式为101110100108042.1670.8040.804P T P Q nd Q Q e T P e T ==++式中:P 1——操作状态下废气压强,单位取千帕(kPa);T 1——操作状态下废气温度,单位取开(K ); e 0——混合气体含湿量,kg/Nm 3; Q 1——操作状态下废气体积;P 0、T 0——标准状况下大气压强(101.33 kPa)、温度(273.15K )。

1、燃料的消耗量 (1)燃料的消耗量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是能源型污染。

燃料消耗量是应用物料衡算法与排污系数法计算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烟尘、SO 2、NO x 产生量的最基本的参考指标。

正确估算燃料消耗量是准确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前提。

常用的燃料有固体燃料(煤、木材、植物秸杆等)、液体燃料(原油、柴油、汽油、渣油等)、气体燃料(天然气、煤气等)。

在燃料燃烧污染统计中,使用量最大、污染最严重的燃料主要是煤,煤的消耗量是生活和工业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尤其是缺乏监测手段的小型企事业单位燃料燃烧废气排放的主要参考指标。

环境统计涉及的有关燃料的指标有:燃料煤消费量指企业厂区内用作燃料的煤炭消费量(实物量)。

包括企业厂区内生产、生活用燃料煤,也包括砖瓦、石灰、水泥等产品生产用的燃煤,不包括炼焦等行业的原料煤。

原料煤消费量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用作原料并能转换成新的产品实体的煤炭消费量。

如转换成焦炭、煤气、水泥、碳素、活性炭、氨氮等的煤炭都称为原料煤。

燃料油消费量指企业用作燃料的各种燃油的总消费量(不包括车船等的交通用油量)。

洁净燃气消耗量指企业用作燃料的清洁燃气消费量。

(2)煤的几个基本概念: ① 煤炭成分含量的表示基准在煤炭使用过程中,煤炭的性质常用以下基准来表示:应用基——进入燃烧设备的燃料实际成分为应用基,含一切成分和水分。

分析基——实验室内由应用基去掉水分的煤样品成分为分析基,应用基去除外在水分是分析基。

干燥基——去掉煤样品的外部和内部水分后的煤样成分称为干燥基,灰分的含量常用干燥基来表示。

可燃基——去掉煤样中的水分和灰分,剩余有机质和部分可燃硫成分称为可燃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