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组织(tissue):位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内,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2、HE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细胞质内的核糖体染为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液,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染为红色。
3、连接复合体(junction complex):位置:在细胞侧面结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连接同时存在功能:是细胞的特殊结构,起到细胞连接的作用4、肌节(sarcomere)位置:位于相邻两条Z线之间结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包括1/2I带+A带+1/2I带功能:是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5、尼氏体:Nissl body位置:位于神经元胞体内;结构:为一种嗜碱性物质,多呈斑块状或颗粒状,由许多发达的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组成;活跃的蛋白质合成功能:尼氏体的形态结构可作为判断神经元功能状态的一种标志。
◆6、central fovea(中央凹)视网膜后极处有一浅黄色区域,称黄斑,其中央有一小凹陷称中央凹。
中央凹视网膜最薄,只有视锥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此处的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均向外周倾斜,故光线可直接落在视锥细胞上,且与双极细胞形成一对一的通路。
因此,中央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7、胸腺小体(thymic corpuscle)位置:位于胸腺髓质内;结构: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小体外周的上皮细胞较幼稚,细胞核明显,中心的上皮细胞已经完全角质化,呈嗜酸性染色,或呈均质状,小体内常见有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功能:尚未明确。
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T细胞。
◆8、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位置:位于甲状腺滤泡间和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结构:细胞圆形或椭圆形,光镜下HE染色切片中嗜酸性,染色浅,银染和电镜下显分泌颗粒。
功能:合成和分泌降钙素◆9、intestinal villus(肠绒毛)位置:肠绒毛在小肠的黏膜表面;结构:由小肠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官腔内突起的指状突起,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中轴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含有孔毛细血管、中央乳糜管和散在平滑肌。
功能:扩大小肠吸收表面积。
10、月经周期:位置:子宫内膜;过程:在卵巢雌、孕激素周期性作用下子宫内膜功能层出现的周期性变化,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与出血及修复和增生,称月经周期。
功能分期:月经周期分三期: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
◆11、排卵位置:卵巢皮质浅层;过程:受垂体释放黄体生成素(LH)影响,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随卵泡液从卵巢排出的过程;功能:卵母细胞从卵巢排出后,若受精则形成新个体。
●12、植入位置:子宫体、底后壁;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植入。
于受精后第5~6天开始,第11~12天完成。
◆13、sinusoid(血窦)是毛细血管的一种类型,又称窦状毛细血管;位置:位于骨髓、肝脏、脾脏及一些内分泌腺;结构:官腔大而不规则,内皮细胞间间隙大,基膜连续或不连续或缺如;功能:与其所在的器官有关。
14、微绒毛(microvillus):位置:位于上皮细胞的游离面;结构:为指突状突起,表面附有细胞膜,胞质内含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利于物质的吸收。
●15、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位置:位于肺泡腔与血液间;结构: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毛细血管基膜与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组成;功能:为肺泡腔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经过的结构。
◆16、基膜位置:位于上皮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均质半透明膜;结构:基膜可分为透明层,致密层,基板和网板;功能:有支持、连接和固定作用,加强上皮与结缔组织的连接并进行物质交换。
17、triad(三联体)位置:主要见于骨骼肌纤维内;结构:由一条横小管及其两侧相邻的肌浆网终池组成,横小管和肌浆网膜紧密相贴形成三联体结构。
功能:将肌膜的兴奋经横小管和三联体连接传递到肌浆网膜,使肌浆网膜储存的钙离子迅速大量释放到肌浆内,为肌丝滑动,肌纤维收缩创造条件。
18、骨单位:位置:长骨内环骨板和外环骨板之间结构:呈筒状,由哈弗斯骨板及中央管(与穿通管相通,内含血管、神经及结缔组织)构成功能:为长骨支持作用的主要内容结构19、黄斑位置:位于眼球后极视网膜的一浅黄色小凹区;结构:中央有浅凹,为中间凹。
中央最薄,只有色素上皮和视锥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位于中央凹周围。
功能:视锥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之间成一对一关系,精确传导视信息。
20、胎盘屏障:位置:胎盘内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结构:早期胎盘膜结构为合体和细胞滋养层、基膜、绒毛内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
晚期胎盘膜细胞滋养层等消失,胎盘膜变薄;功能:物质交换与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激素和雌激素等激素。
21、精子形成位置:生精小管近腔面;结构:变化为A、细胞核染色质高度浓缩,形成精子头部的主要结构。
B、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位于核的一侧;C、中心体移至顶体的对侧,中心粒的微管延长,形成轴丝,成为精子尾部的主要结构;D、线粒体汇聚,螺旋盘绕于轴丝周围,形成线粒体鞘;E、多余胞质集于尾侧,最后脱落。
功能:精子细胞经变化,由圆形分化转变为蝌蚪形精子,此过程称精子形成。
22、胰岛位置:位于胰腺外分泌部(或分布于腺泡)之间的内分泌细胞团;结构:内含A、B、D和PP细胞,细胞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功能:分泌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及胰多肽素等。
23、睾丸间质细胞(testicular interstitial cell)位置:位于生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结构:光镜下成群分布,胞体大而圆或多边形,胞质嗜酸性,电镜下具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特点;功能:合成和分泌雄激素。
24、突触位置:位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结构:特化的细胞连接,有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以及突触后成分;功能:实现细胞间通讯。
25、Filtration barrier(滤过屏障)位置:肾小体内;结构:由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组成;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将血管球内血液中小分子物质和水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
26、桑葚胚位置:位于子宫内;结构:受精后第三天,受精卵形成一个由12~16个卵裂球组成的实心细胞团。
27、血-胸腺屏障位置:位于胸腺皮质毛细血管和周围组织内;结构:由a、连续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b、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c、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d、上皮基膜;e、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组成功能:阻碍大分子物质通过血管进入胸腺实质。
28、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位置:位于弥散淋巴组织间;结构: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又称高内皮微静脉;功能:是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29、运动终板:位置:分布于骨骼肌上;结构:躯体运动神经末梢抵达骨骼肌是失去髓鞘,起轴突反复分支形成葡萄状中末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功能:具有支持作用。
◆30、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位置:位于结缔组织的细胞外基质;结构:呈嗜酸性,纤维粗细不等,呈波浪形。
电镜下,显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横纹。
功能:胶原纤维韧性大,抗拉力强。
◆31、网织红细胞:位置:外周血中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结构:细胞胞质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
功能:网织红细胞计数在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的病人计数降低,如果在贫血患者计数增加,说明有效。
◆32、生理性脐疝:◆33、reticular fiber(网状纤维)位置:分布于结缔组织与其他组织交界处(基膜网板):结构:银染法切片中呈黑色,纤维较细,分支较多,交织成网;功能:构成某些实质性器官的细胞外支架。
◆34、闰盘位置:心肌纤维连接处;结构:呈着色较深的橫形或阶梯形粗线,电镜下,位于Z线水平,是相邻心肌的连接面,在橫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
功能:有利于心肌纤维间交换化学信息和传递电冲动,保证心肌纤维同步收缩。
牢固的连接作用。
◆35、肺泡隔(alveolar septum)位置:存在于相邻肺泡之间;结构: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主要有连续毛细血管、丰富的弹性纤维、肺巨噬细胞、淋巴管和神经等;功能:参与气体交换,保持肺泡弹性和防御保护功能。
◆36、球旁复合体位置: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呈三角形;结构: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功能:分泌激素和信息传递的作用。
37、致密斑:位置:位于远端小管靠近血管极一侧的管壁上皮细胞形成的椭圆斑结构;结构:细胞为柱状,胞质着色浅,核椭圆近腔面,排列紧密。
基部有细小的突起与邻近细胞突起镶嵌。
功能:是一个离子感受器。
38、肝小叶肺小叶是肺的结构单位。
由每一个细支气管连同以下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
39、胚泡受精后第四天,卵裂球达到100个左右,此时胚呈现囊泡状,称胚泡。
胚泡壁称滋养层,与吸收营养有关。
胚泡内为胚泡腔,充满液体。
胚泡腔内一侧的一群细胞称内细胞群,是发育成人体的原基。
问答题1、叙述胎盘的结构与功能?结构:足月胎盘呈圆盘状,中央厚,周边薄,胎盘有子体面和母体面两个面。
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与母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
胎盘绒毛干间为绒毛间隙,基蜕膜形成的胎盘隔伸入间隙内,将胎盘分为若干小叶,绒毛间隙含母体血,绒毛干毛细血管与绒毛间隙之间存在有胎盘膜,胎盘膜是胎儿血和母体血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早期胎盘膜结构为合体和细胞滋养层、基膜、绒毛内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
晚期胎盘膜细胞滋养层等消失,胎盘膜变薄。
功能:A.物质交换:胎儿吸收氧、营养物质。
胎儿排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某些药物、病毒和激素等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
B.分泌激素:主要由胎盘的合体滋养层细胞产生。
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进母体黄体的生长发育,维持妊娠(第2周开始分泌);b、绒毛膜促乳腺生长激素:促进母体乳腺的生长发育(第2月开始分泌);c、孕激素和雌激素:维持妊娠作用(第4月开始分泌)。
2、以运动终板为例,试述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和功能1.突触前成分:一般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其内含有许多突触小泡,还有少量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微管和微丝等。
突触小泡有清亮小泡和致密核芯小泡,内含不同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2.突触后成分: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3.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狭窄间隙。
功能:实现神经传导的过程当神经冲动沿轴膜传至轴突终末时,突触前膜的钙离子通道开发。
细胞外,Ca2+进入突触前成分,在Ca2+和ATP的参与下,突触小泡移至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
通过胞吐作用将小泡内的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兴奋或抑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