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2020届“二诊”理综答案(康德试卷)

重庆市2020届“二诊”理综答案(康德试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5月调研测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参考答案1~6 DCACCB解析:1. D。

大肠杆菌的遗传控制中心是拟核,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膜,真菌分泌纤维素酶需要高尔基体参与,ABC 正确,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D错误。

2. C。

在植物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激素经体液运输可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经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以囊泡形式运输;ABD正确。

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通过物理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无载体蛋白参与转运,C错误。

3. A。

病毒是严格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侵入人体后人体会发生,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产生针对该病毒的记忆细胞等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反应,BCD正确,A错误。

4. C。

该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据图分析可知,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AB、Ab、aB和ab四个精子,A错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中都有A 与a分离,C正确;图示染色体片段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5. C。

尿液中有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A正确;木瓜果实释放的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正确;“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说的是螟蛉与蜾蠃之间是捕食关系,此过程中能量由螟蛉流向蜾蠃,C错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豆苗和杂草是竞争关系,豆苗在竞争中处于劣势,D正确。

6. B。

据系谱图分析,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故A错误;Ⅲ3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Ⅰ3,故C错误,Ⅱ2个体是杂合子,而Ⅲ2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故D错误,根据伴性遗传的的特点,Ⅳ1个体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B正确。

29.(10分)(1)叶绿体基质(1分)C5和酶(1分)(2)甲不变,乙减少(2分)(3)甲<乙(1分)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加上净光合速率,600Lx 时,两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甲组的呼吸速率小于乙组的呼吸速率(2分)(4)突变体(1分)突变体的气孔导度大,进入叶片的CO2多,而胞间CO2浓度与普通相近(1分),说明突变体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CO2(1分)【解析】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场所及影响因素相关知识点(1)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具体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可以为暗反应提供能量,暗反应涉及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需要C5固定和酶的催化。

(2)将光照强度由3200Lx突然降至1600Lx,甲光照强度高于饱和点,乙光照强度低于饱和点,叶绿体中C5瞬间变化情况甲不变,乙减少。

(3)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加上净光合速率,600Lx 时,两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甲组的呼吸速率小于乙组的呼吸速率,故光照强度为600Lx时,甲组幼苗的总光合作用速率<乙组幼苗的总光合作用速率。

(4)突变体的气孔导度大,进入叶片的CO2多,而胞间CO2浓度与普通相近,说明突变体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CO2。

30.(9分)(1)大脑皮层(1分)不属于(1分)(2)手术但不切断支配胃的神经(或切除实验动物的胃)(2分)摄食(觅食)行为(1分)(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2分)下降(1分)反馈调节(1分)【解析】考查神经、激素调节相关知识,实验与探究能力(1)感觉形成的部位是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反射活动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兴奋由相关感受器传至大脑皮层,并未体现由大脑皮层将分析的结果经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并再现相关反应,故不属于反射活动。

(2)要通过实验探究“饥饿感觉是否由胃排空之后所发生的阵发性收缩引起”,就需要切断支配胃的神经,或者切除实验动物全胃,还需设置对照组排除伤口对结果的干扰,再观察动物的摄食情况。

(3)甲状腺激素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31.(10分)(1)非同源(1分)F1自交后代落粒∶不落粒=9∶7,为9∶3∶3∶1的变形,说明该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分) 3/7(2分)(2)否(1分)假设该性状由基因A、a和B、b表示,根据自交结果说明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落粒,其他均表现为不落粒。

不落粒的基因型为Abb、aaB_、aabb,则杂合不落粒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其自交后都表现为不落粒(答案合理即可)(2分)(3)C(2分)【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解可知,落粒与不落粒杂交后代全为落粒,则落粒为显性,F1自交后代落粒∶不落粒=9∶7,为9∶3∶3∶1的变形,说明该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假设该性状由基因A、a和B、b表示,根据自交结果说明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落粒,其他均表现为不落粒。

不落粒的基因型为Abb、aaB_、aabb,则杂合不落粒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其自交后代都表现为不落粒,F2不落粒植株中纯合子比例为3/7。

32.(10分)(1)群落演替(次生演替)(1分)加快了演替的速度(1分)(2)样方(1分)随机取样(1分)灌木长得更高大,在竞争阳光中占优势(2分)(3)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2分)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流向下一营养级(2分)【解析】略37.(15分)(1)蒸馏水和甲苯(2分)透析袋(1分)(2)血红蛋白(2分)血红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较大(1分),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1分),路程较短,因此移动速度较快(1分)。

(共3分)(3)磷酸缓冲液(2分)保持体外溶液的pH与体内环境中的pH基本一致,维持蛋白质正常结构和功能(或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正常结构和功能)(3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4)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分)【解析】(1)血红蛋白样品处理及粗分离时,为了释放血红蛋白需要加入蒸馏水和40%甲苯,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然后离心分层出血红蛋白溶液,最后进行透析。

(2)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比较分子量,血红蛋白分子量大于微蛋白,所以血红蛋白移动速度较快。

(3)洗脱时需要加入磷酸缓冲液,主要是保持体外溶液的pH与体内环境中的pH基本一致,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正常结构和功能。

38.(15分)(1)基因枪(2分)自然条件下农杆菌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能力(2分)(2)基因组文库(1分)己知抗旱基因核苷酸序列合成的引物(2分)(答引物给1分)(3)不是(1分)转化是指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表达的过程(2分),农杆菌不是受体细胞(1分)(共3分)(4)干旱(2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实验组抗旱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2分)(没有比较0分)【解析】(1)基因枪法是针对单子叶植物转化的常用方法,但成本较高。

农杆菌自然条件下能感染双子叶植物细胞,这时农杆菌中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到受体细胞。

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因为这两种植物受伤时,伤口分泌大量酚类化合物,会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伤口处。

(2)基因组文库是利用限制酶直接切割的基因,序列未知,cDNA文库是利用反转录合成的基因,序列己知,就可以合成PCR技术所需要的引物。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此过程只是将重组质粒载体导入农杆菌,没有导入真正的受体植物细胞,所以不是转化。

(4)对转基因抗旱植物进行个体鉴定,需要干旱处理,比较导入抗旱基因与普通植物的抗旱性,若实验组抗旱能力比对照组明显,则导入的基因表达成功。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5月调研测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参考答案7~13 CADBDCB解析:7.“蛎房”指牡蛎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A正确;金的密度大、化学性质稳定,通过千万遍淘洗、过滤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金,B正确;“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错误;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D正确。

8.根据题意,HCHO作还原剂,C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生成氧化产物CO2,A正确;观察图可知:反应过程中HCHO 中的C=O键没有发生断裂,B错误;CO2分子中的氧原子一个来自HCHO,一个来自O2,C错误;HAP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9.有机物①最多有9个原子共平面,A正确;有机物②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B正确;有机物③和④的分子式都为C10H16,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有机物③和④不能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且不具有漂白性,D 错误。

10.标准状况下,CH3OH为液体,2.24L CH3OH的物质的量不为0.1mol,A错误;100g 46%的HCOOH水溶液中含46g HCOOH和54g H2O,共含5mol氧原子,为5N A,B正确;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1mol铁粉参与反应转移电子数为83mol,C错误;SO2与O2反应生成SO3为可逆反应,2mol SO2与1molO2反应不能生成2mol SO3,D错误。

11.A选项中,在待测液中在加入稀硝酸和BaCl2不能排除SO32-和Ag+干扰,A错误;B中仪器缺少酒精灯,试剂缺少浓硫酸,B错误;C中仪器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和温度计,C错误,D正确。

12.根据题意推断Y为Na,W为Si,M为Cl,X为O,氧的常见单质氧气常温下为气体,A正确;稳定性:H2O>SiH4,B正确;Na2O为白色,C错误;化合物G中O都满足8电子结构,D正确。

13.由图可知b极H+得到电子生成H2,故b极为阴极,d为电源的负极,c为电源正极,Y溶液为稀HCl溶液,A错误;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H4+-6e-+3Cl-=NCl3+4H+,B正确;二氧化氯发生器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NCl3+6NaClO2+3H2O=3NaCl+3NaOH+6ClO2↑+NH3↑,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C错误;有0.3mol阴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时,二氧化氯发生器中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 NH3,D错误。

26.(14分)(1)增大锡碲渣的碱浸速率和浸出率(2分)(2)浓度超过100g/L后,锡浸出率几乎不变,碲浸出率也提高不大(2分)(3)2Na++TeO32-+H2O2=Na2TeO4↓+H2O(2分);温度低于60℃反应慢,温度高于70℃,过氧化氢受热分解(2分)(4)Na2TeO4+3SO2+2H2O=Te+Na2SO4+2H2SO4(2分)(5)TeO32-+4e-+3H2O=Te+6OH-(2分)(6)5(2分)解析:(1)生产过程中将锡碲渣粉碎可以增大锡碲渣的碱浸速率和浸出率(2)碱浸过程中,理想的碱的质量浓度为100g/L,超过100g/L后,锡浸出率几乎不变,碲浸出率也提高不大(3)“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2Na++TeO32-+H2O2=Na2TeO4↓+H2O,温度控制在60~70℃,原因是低于60℃反应速率慢,高于70℃时H2O2受热会分解(4)“还原”的化学方程式为Na2TeO4+3SO2+2H2O=Te+Na2SO4+2H2SO4(5)电解Na2TeO3溶液获得Te,阴极上电极反应为TeO32-+4e-+3H2O=Te+6OH-(6)23312233(HTeO)(H)(TeO)(H)(H TeO)(HTeO)a ac c c cK Kc c-+-+-⋅⋅==,,2113312233(HTeO )(H )(TeO )(H )(H )(H )0.2210pH 5(H TeO )(HTeO )a a c c c c K K c c c c -+-+++--⋅⋅⋅=⋅=⨯⨯=⨯=, 27.(14分)(1)4NH 3(g )+3O 2(g )2N 2(g )+6H 2O (l ) ΔH =1(2330)5a b c -++kJ /mol (2分)(2)N 2比氢气易得,增加N 2的量可提高氢气的转化率,整个反应速率是由N 2的吸附和分解速率决定的,N 2的比例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