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经典四字成语典故1、合浦珠还典故来源:《后汉书·孟尝君传》国学故事:孟尝君到合浦当太守,合浦原来盛产珍珠,但由于官吏滥采,使得珍珠蚌迁到别的地方去了。
孟尝君就任后,发现过去的许多弊端,对滥采滥捕、贪赃枉法现象进行整顿和治理,于是珍珠蚌又回到了合浦。
2、程门立雪典故来源:《宋史·杨时传》国学故事:杨时和宋游酢早年曾向程颐学习,并且考取了进士。
一次两人相邀又到洛阳向程颐求教。
到了程家,先生程颐正在闭目养神。
于是,两人便站在门外恭恭敬敬地等候。
等到程颐睁开眼睛,门外纷纷扬扬的飞雪已在地上积了一尺厚了。
3、戴逵破琴典故来源:《晋书·戴逵传》国学故事:魏晋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贵族门阀观念严重,一些文人仕途艰难但又不愿寄人篱下、阿谀奉承。
谯县人戴逵,年轻博学,喜好谈论,善作诗文,会弹琴作诗。
当时有个大官,听说他琴弹得极好,便派人叫他演奏。
戴逵却在使者面前摔破了琴,并说:“我不是为王公使唤的艺人。
”4、披裘负薪典故来源:《论衡·书虚》国学故事:相传延陵季子出游,见到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
当时正是农历五月,却有位穿着皮袄背柴的人。
季子叫他拾起金子,那人十分生气,睁大眼睛,摆摆手说:“我难道是拾取人家金子的人吗?”5、锦屏射雀典故来源:《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国学故事:隋朝末年,战乱不定,各路诸侯争雄天下。
窦毅不愧老谋深算,为女儿择婿别出心裁。
一次窦毅指着大公主说:“这女子才貌双全,不能轻易许配人家,应当为她选择一个好的丈夫。
”因此便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求婚的人,均给两支箭让射,暗定若有能射中孔雀眼睛的,就把大公主嫁给他。
有几十人前来求婚,但都未能中标,后李渊到来,两箭分别射中两只孔雀的眼睛。
窦毅见了十分高兴,便把女儿许配给李渊。
当时战乱以武治国平天下。
6、割席分坐典故来源:《世说新语·德行》国学故事:有两个读书人,一名叫管宁,一名叫华歆。
他们俩一起在菜园锄地,看见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把它看得像破瓦碎石一样挥锄拨开,华歆却赶紧拾起来看了又看。
后来他们又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
这时,一位衣着华贵的大官乘坐马车从学校门前经过,管宁不为所动,仍旧专心致志地读书。
而华歆却非常的羡慕,扔下书本跑出去看。
他回来后,管宁二话没说,立即与他割断坐席,并郑重宣布:“你不是我的朋友!”·7、逢人说项典故来源:《赠项斯》国学故事:唐代有位很有名望的江东人叫项斯,在他未出名之前,曾拿自己的诗文去拜见朝廷官员杨敬之。
杨敬之十分喜爱他,赞道:“几次看诗都觉得很好,见到人后觉得人品更值得称道。
我生来不会隐瞒人的长处,因此只要见到人我必会称赞项斯的人品和诗文。
”不久,项斯便被选拔重用。
8、牧羊读书典源:《三国志·魏书·杨俊传》国学故事:西晋的权臣杨俊隐居太原时,见到一个名叫王象的少年,生活很清苦,但却十分勤奋好学,常常一边牧羊,一边偷偷读书,为此被主人鞭打了一顿。
杨俊喜爱他珍惜时光,勤奋好学,于是便将王象赎买到家中,给他一定的条件和时间,让他继续用功读书,年长后还为他定亲娶妻。
王象身为仆奴,不甘沦落,仍勤奋刻苦“牧羊读书”。
9、指鹿为马典故来源:《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阴谋篡位,但又怕别的臣子不服从,就设法试探。
他故意给秦二世献了一只鹿,并说:“这是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
”赵高问其他大臣,有的不吭气,有的巴结赵高就附和说是马,也有的说是鹿。
赵高就把说是鹿的人暗害了。
10、爱屋及乌典故来源:《尚书大传·大战》。
乌:乌鸦。
:“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意思是说,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后用“爱屋及乌”比喻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和他有关系的人或事物。
【篇二】经典四字成语典故1、殃及池鱼出处: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
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火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
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
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
过一会,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于是满池的鱼都遭了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
比喻无端受祸。
2、东施效颦来源于:《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3、班荆道故成语典故:班:铺开。
荆:黄荆,一种灌木。
原为用荆条铺地,坐在一起谈说过去的事情。
后常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
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于食,而言复故。
”4、至死不悟成语典故:至:到;悟:醒悟。
到死也不醒悟。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临江之麋》:“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5、安步当车成语典故: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6、不二法门成语典故: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
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后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成语出处:《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成语例句: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不二法门。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7、暗室不欺成语典故: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成语例句:知县生平暗室不欺,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跖之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8、匕鬯不惊成语典故: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
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成语出处:《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成语例句:赣、宁之乱,坐镇上游,匕鬯不惊,指挥若定。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六回)9、笔大如椽成语典故:形容的文章。
也指有名的作家。
成语出处:《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成语例句:词清若玉,笔大如椽。
(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10、笔下生花成语典故: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成语例句: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笔下生花,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尤以《阿房宫赋》传诵千古。
【篇三】经典四字成语典故1、不蔓不枝成语典故:既不蔓延,也不分支。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成语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成语例句: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
(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2、赤子之心成语典故:赤子:初生的婴儿。
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成语例句: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所谓赤子之心,原不过是“不忍”二字。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3、低唱浅斟成语典故: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
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
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
’谷愧其言。
”4、焚骨扬灰成语典故:烧掉尸骨,扬弃骨灰。
形容非常仇视。
成语出处:《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5、焚膏继晷成语典故: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
点上油灯,接续日光。
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成语例句: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焚膏继晷,以致损明。
(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6、噤若寒蝉成语典故:噤:闭口不作声。
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成语例句: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7、俗不可耐成语典故:俗:庸俗;耐:忍受得住。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
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8、悬崖勒马成语典故: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
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成语例句:您铸成大错在前,已经对不起天地祖宗,赶快悬崖勒马吧!(华而实《汉衣冠》三)9、朝三暮四成语典故: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
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成语例句: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10、作威作福成语典故: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行赏行罚。
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
成语出处:《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篇四】经典四字成语典故1、作茧自缚成语典故: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
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
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宋·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成语例句:我们需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不可过于繁琐,弄得作茧自缚,捆住自己的手脚。
2、重蹈覆辙成语典故: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