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与方法
发表时间:2013-08-20T10:07:04.34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6期供稿作者:王永胜
[导读] 初中政治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
王永胜(任丘市苟各庄镇中学河北任丘 062550)
【摘要】初中政治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
本文就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深入探析,并提出初中政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并重,以期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推动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方法
1.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这既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乏味,也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插 ,它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并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分析,综合等方面能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它的这些功能,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带领学生浏览。
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
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或让
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结合。
教材中资源的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教材之外的资源是指教师自己收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时政热点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也值得重视。
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学校,信息相对溃泛,学生手中的课外资料不多,及时获取时事政治热
政治教学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同等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往往得不到高度重视,不能高效实现。
政治学
2.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教师不重视收集生活实例、时政事例,缺乏课堂内外事例、课堂内外练习的有效结合。
政治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生活生存能力,也是一门紧跟形式,要求学生时时把握时事动态的的学科,培养爱国热情的学科。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联系到天天在发生变化的时事动态当中。
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照本宣科地对教材内容泛泛而谈,置生活实际于不顾,对时事动态也不加以关注,不注重将教材知识与其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3.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策略
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对此,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粗浅之见。
正文与辅助文并重。
新教材中,一节内容主要由正文部分、插图、案例部分和“相关链接”的说明材料部分等构成。
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概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后两个部 8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就说明了农村人口多的特点。
若没有这具体的数据,学生就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了。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正文与辅助并重,是帮助学生理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知识面不广,生活阅历贫乏,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难以用所学知识去处理。
纵观历年的初中政治考试考查情况,学生失分率最高的就是材料分析说明题。
甚至,有些学生对材料分析说明题产生了恐惧心理,这可是学习之“大忌”。
因此,为提高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品德教学更不可忽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
教材内外事例并重。
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说明指向明确,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实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
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重书本事例而轻课外事例,有的教师重课外事例而轻书本事例,二者各具其短。
首先,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不能离开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学。
只重课外事例而轻教材内容,会使学生只记起课外新鲜的事例,对文中所列举的例子则不以理解,以致教学的又一“大忌”—— 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共谋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等近几年的时事,让学生理解最终实现统一理大势所趋。
因此,在教学书本事例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多了解生活、多了解时事,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新版本教材增加了很多“小栏目”并都附有一些思考题,这是新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充分利用好它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教材(人教版)“学会理财,合理消费”时,启发学生用理性消费等相关知识点独立思考:“一些同学拥有某件名牌商品,怂恿你也买,你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学生很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从中锻炼其思维。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利资源,精心组织学生探究“小栏目”中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他们的答题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样,也有教师不够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讲解,以致学生在课堂上似乎收获了不少知识,过后又知之甚少。
这是由于初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不高,缺乏课后复习巩固的意识,而教师并没有安排课后相应的任务加以巩固。
因此,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总结课堂的得失,以便及时查缺补漏。
总之,要真正达到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顾教材中的图片和文本,兼顾正文和辅助材料,兼顾教材事例和课外生活典型实例及社会时事,兼顾课堂和课后练习,兼顾知识传授和情感培养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