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泉营校区适时教研以评促教
2018/9/29 9:16:30 【大中小】【打印】
9月27日中午,马泉营校区数学组教师在教务处的指导下,集体评议了——苏东老师执教的“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主题教研展示课。
首先由苏老师阐述本节课的学情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构思、课后反思等课程资源。
集体评议中,与会教师各抒己见。
最后形成了“数学课堂需要动静起伏的节奏,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只有时时彰显数学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才能给予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才能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等等共性认识。
最后,校区教务处苗主任在总结中重点强调:“数学教学首先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有效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其次,在巩固练习环节要做到题目有坡度,训练层次性,真正起到引领学生把新知识由理性感悟转化为正确感性操作的作用。
”
编写员;苏东
马泉营校区《师德“微”问题及教育诊断》读后感
2019/3/25 10:49:25 【大中小】【打印】
最近我阅读了金薇薇老师编著的《师德微问题及教育诊断》一书,当我读到“男性教师的`不修边幅'”这部分内容时,心感神受的触动跃然纸上。
掩卷深思,金老师文中的描述似曾熟悉,脑海里立刻闪现出了好多身影——那是我在老家任教时的同事,人人都教复式班,个个都是半农半工的本地人。
每到农忙季节,大家每天放学后都需要到地里干活,有的甚至是一早先到地里去,到上班时间了再回校上课。
所以,“不修边幅”那绝对是事实。
但是随着国家各项经济改革的深入,不说都市教师,就连农村老师大都也渐渐是“夫妻双职”,或是“特岗教师”。
然而,校内的男性老师大部分仍然是“不修边幅”,这就值得深思了......
金薇薇老师在文中谈到“不修边幅”的男性至少有三种可能:一是生活习惯比较懒惰,怕麻烦;二是以事业为重,不屑的在着装上浪费时间,认为这是小事,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三是自嘲“艺术范”人,美其名曰崇尚自然,更显男性潇洒豪放。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得是,教师是传递知识的授业者,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引领学生的风向标,被学生模仿。
因此,可以想象,上述这些“不修边幅”的老师一走进教室,给予学生的将是什么感觉?将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样的老师走进课堂,怎么能让学生将其与学识、学术、严谨等联系在一起?
试想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情景:一位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男性老师走进课堂,其内涵和魅力将会让课堂教学效果......
民谚说得好:“人靠衣裳马靠鞍”。
服装作为个体修养的载体,教师的着装可以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即这是一个有着丰厚的学识修养的人,也借此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威信。
同时,在学生崇拜、赞许的目光中,教师也会油然而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课堂纪律、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加拿大形象设计师英格丽.张在《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一书中指出:“不修边幅的人在社会上是没有影响力的。
”如果男性老师从平时的教育生活中关注自己的着装,丢掉“不修边幅”的不良习惯,那用学识和文化支撑起的内涵、气质和学养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具体教育教学情境中得到提升,社会影响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男性老师既然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那么就要从长远利益出发,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让我们自觉提高自己的着装指数吧......
编者:马泉营校区苏东
马泉营校区六年级数学区教研心得体会
2019/4/3 15:01:57 【大中小】【打印】
3月29日,我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按时参加了在“朝师附小太阳星城校区”举行的六年级数学区级教研课,聆听了陈洁和常鑫两位老师执教的《正反比例意义》和《正比例的图像训练课》两节“区课”,我通过学习,获得多多。
现将本次听课心得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营造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陈洁老师在讲正反比例知识时,有效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
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同学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关注本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有区别。
教师的引导和合作,是学生探讨问题本质的智慧源泉,同时教师适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他们合作讨论,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气氛愈演愈烈。
策略地指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将问题架构梳理得清清楚楚,情感价值也油然而生。
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时时关注问题本质,所以知识的呈现才能是水到渠成。
三、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对比中自主构建知识的模型,并适当进行拓展。
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真正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常鑫老师讲的《正比例的图像训练课》一课体现最为淋漓尽致。
课堂上,老师提供了“甲乙丙三商场购物”的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有意识勾联旧知,层层递进,化具体为抽象,学生循序渐进地理清了总价、单价、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自主构建了知识模型。
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的阵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全身心参与,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经过反复研讨,学生有理有据地解决了问题。
四、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提升能力。
两节课上,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持续的观察、猜想、推理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直观感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就是学生能力。
两位老师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情感体验。
通过两节区课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白“教是为了不教”。
而要想达到“不教”的境界,就要夯实学的基础,教为学服务。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本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才能达到让学生自主建构,“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提升能力的理想效果。
总之,通过本次区教研课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
编者:马泉营校区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