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之道的精髓不过区区十余字,“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和于术数,不妄劳作……”其实又何须多言呢,十几个字早已把人体五脏、六腑、精气神的调理通通概括了。

但纵使如此浅显易懂,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对现代人而言,中医养生之道更像是井中月、镜中花……
人的五脏和四季气化是完全相通的,具体是:
春(风)气通于肝。

夏(火)气通于心。

长夏(湿)气通于脾。

秋(燥)气通于肺。

冬(寒)气通于肾。

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中医教你如何去火】------
①喉干嗓哑:饮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

②咽喉肿痛:吃梨。

③口长水泡:切几片生姜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

④嘴唇干裂:黄瓜猕猴桃汁。

⑤头发干枯:蜜枣核桃羹。

⑥其他去火方法:吃柚子,喝绿豆汤可去火。

饮茶以铁观音和绿茶的效果最好。

【中药泡脚妙招】体寒的人你们知道吗?泡脚的最佳时间是晚上9点,这个时候最补肾,泡脚的水温最好在40℃左右,泡半小时为宜,最好选择木盆。

【经常熬夜的人一定注意通过食物调节身体】
1.猕猴桃、猪脚可以呵护皮肤;
2.绿茶、枸杞能够养肝明目;
3.鸡蛋、燕麦帮助补充大脑营养;
4.香菇、干红葡萄酒消除腹部脂肪堆积;
5.山药、杜仲可以滋养肾气;
6.苹果、冬瓜消肿利尿;三文鱼、酸奶防止肌肉萎缩。

早晨篇:头晕、头昏:早晨醒来后头晕、头昏,可能出现了颈椎骨质增生或血黏度高等疾病。

强烈的心慌饥饿感:凌晨4-5点钟醒来有强烈的心慌饥饿感,且疲乏无力,直到吃早餐后不舒适的感觉才逐渐消失,提示可能有糖尿病倾向。

清晨浮肿:如果在起床活动20分钟之后还不彻底消失,则提示可能有肾病或心脏病。

棕色尿液:提示肝脏可能出现问题。

口臭:可能是胃或肝出现了问题,或是牙周病引起。

口中有氨味:要格外注意肾脏的健康。

眼睑苍白:提示可能患了缺铁性贫血。

眼角膜出现一圈模糊的灰环:说明心脏可能有问题,如果是30-50岁的男性应马上与
医生联系。

脸色潮红:可能与心脏病或高血压有关。

恶心想吐:除去怀孕的原因,若每天早上都如此,可能是慢性胃炎。

舌面白而呈毛茸茸的状态:提示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失调或身体出现了某种癌变白天篇。

眼睛痛:除去用眼疲劳的原因外,看书看报时眼睛剧痛就要小心青光眼了。

手发抖:可能是甲亢,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病。

吃油腻食物后上腹疼痛,并放射到右肩背部:很可能是患有肝胆疾病。

食欲亢进,体
重却减轻:可能患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没有食欲,见到油腻就恶心,易疲劳:可能是患了肝炎。

饭后总是出现反酸、腹胀或
腹痛等症:提示积食了,要多吃新鲜蔬菜,三餐要注意清淡、好消化。

爬楼梯时心慌、胸闷:提示心脏功能较弱。

指尖比指节更粗大: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肺部疾病。

指甲生长缓慢,没有光泽且变黄变厚:提示淋巴系统出了毛病。

手背静脉突出:随着年龄增加,会有此现象,但也有心脏病的可能。

手掌泛红:肝脏出现问题时,因荷尔蒙失调,手掌会发红。

手掌潮湿:过度兴奋或紧张时手掌会出汗,若常如此则可能是甲状腺异常。

背痛:除了肌肉痛,也可能是脊椎或内脏有了毛病。

伸懒腰时腰痛:多为坐姿不良。

单纯头晕:若不是因为工作单调,请检查一下甲状腺。

洗澡时头发容易脱落:提示头
发养分不足或是荷尔蒙分泌异常。

黑痣变大或新长出痣:当心皮肤癌的侵袭。

皮肤上出现非摩擦所致的红斑:有可能是肝病的前兆。

打鼾:情况十分严重则提示可能鼻子或呼吸道出了问题。

磨牙:如果每天晚上都磨牙,牙齿一定出了问题。

必须高枕头才能入睡:提示心脏功能弱。

经常因脚抽筋而惊醒:提示可能是缺钙或动脉硬化。

睡觉有哪些忌讳?
第一、过饥过饱,吃的太多睡觉不利于我们的脾胃消化,化湿成痰,大伤阳气。

饥饿状态入睡总是睡不着难以入眠因为肠道空虑。

有的人都躺在床上了还吃点零食,这更是不利于健康的。

第二、大量饮水,睡觉不要喝太多的水,特别是凉水,水湿内停,夜尿增多,凉水太多还有可能伤肾。

第三、不宜掩面,蒙头睡觉既容易导致呼吸不畅,又会吸入大量二氧化碳,对身体健康有害。

所以睡觉时要保持呼吸畅通,唐代孙思邈的“冬夜勿覆头,得长寿”,可见睡觉不能蒙头。

第四、不宜当风,人进入睡眠后,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最易受风邪侵袭。

所以睡觉前最好是关上窗口即使是炎热的季节,也不要贪图凉意,卧处当风,要避风而睡。

第五、心平气和,睡觉前的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情志的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的紊乱,所以睡觉前的情绪过于波动会导致失眠,甚至疾病。

还有一些小的注意就是:睡时不要对着灯,睡觉前不要说太多的话,睡觉时不要张着嘴,不要爬着身子等等。

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

——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

我们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的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型、寒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