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电除尘器
§8-2 Corona discharge
(二) 电晕起始电压 1. 定义 2. 电晕起始电压计算公式 3. 影响因素 (1)电晕起始电压随电极的几何形状而变化 (2)气体组成的影响 (3)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二) 电晕起始电压 1.定义: 电晕起始电压指开始发生电晕放电 时的电压,也称临界电压,与之相应的场强 称为电晕起始场强或临界场强。 在电除尘器中,影响电晕起始电压的各因素 和电晕放电时的电压—电流关系具有重要的 意义,而电除尘器的电压—电流关系取决于 电极的几何形状、气体的组成和状态、已沉 降的粉尘层厚度和性质及悬浮粉尘的浓度和 粒径等。
L
2H
High –voltage wire for corona discharge
h
Dirty gas Clean gas
Corona discharge along the length of wire
Dust removed from plates to hoppers
Collected dust on plate
当r=a时,由(8-3)式得 代入(8-4)
Vc Ec a ln b
a
得电晕起始电压计算式(线管式):
Tn P Tn P b ln Vc 3 10 fa 0.03 TP a a TP a n n
6
(伏)(8-5)
板式电除尘器:
T0 P T0 P E r 3 10 f 0.03 TP TP a 0 0 (V/m)(8-4)
6
P0、T0为标况下的大气压(1atm)和温度(298K); T、P为运行状况的温度和空气压力; f为导线光滑修正系数,一般0.5<f≤1,清洁的光滑导线 f=1,实际中所遇到的导线可取f=0.6-0.7; 式中正负号视电晕极性而定,正电晕取正号,负电晕取负 号。
§8-2 Corona discharge
电击穿或气体放电 当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提高到某一点时,气体的 电离和电导性就大大增加,于是从绝缘状态转 变为传导状态,这种导电现象称为气体放电 电晕放电只是在放电极的一小段距离内气体有 强烈的电击穿 , 放电时在电极周围的空气完全 电离; 火花放电是在放电极和集尘极之间有若干狭窄 的电击穿,放电时电极间的空气完全电离。
(8-3)式表明在电晕开始发生之前,管式电除尘 器中任一点的场强 Er 随极间电压 V 的升高,据电 晕线的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当r=a在电晕线表面上 时,Er达最大。
电晕开始发生所需的场强取决于几何因素及气体 的性质。皮克(peek)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提出了 计算在空气中电晕起始场强的经验公式:
二、电除尘发展简介 早在公元前600年,希腊人就知道被摩擦过的琥珀对细粒子 和纤维的静电吸引作用,库仑发现的平方反比定律称为静 电学的科学基础,它也是电除尘理论的出发点。威廉描述 到:电能吸引由熄灭的火花产生的烟。1745年,富兰克林 开始研究尖端放电,他似乎是首先研究我们现在所涉及到 的发电尖端的电晕放电。最早有关烟尘电力吸引的文学叙 述出自英国的宫廷内科医生威廉吉伯特,时间是1600年。 1772年,贝卡利亚对于大量烟雾的气体中的放电、电风现 象进行了试验以后,1824-1908年,一些人做了一些有关净 化过程中烟雾、烟草中的烟等试验。1908年,柯特雷尔发 表了他的第一个专利,并在赛尔拜冶炼厂电除尘成功地回 收了过去很难处理的硫酸雾。后来在他的学生施密特协助 下又进行了发展,为在冶金和水泥工业中迅速广泛地采用 电除尘,成功地控制空气污染奠定了基础,从本世纪二十 年代到四十年代开始应用于其它工业。
§8-2 Corona discharge
电子附着 对保持稳定的阴电晕是很重要的。因为气体 的迁移速度是自由电子的 1/100,如没有电子附着而形 成的大量阴离子,则迁移速度高的自由电子就会迅速 流至阳极,这样便不能在电极之间形成稳定的空间电 荷。差不多在达到电晕始发电压时就会发生火花放电。 在没有电子附着的情况下,如某些气体 N 2 、 H 2 等,在 很纯的情况下,完全不能由电子附着形成阴离子,就 只能采用阳电晕。因为阳电晕中的电流载体是速度比 较小的阳离子。 气体放电可分为自持的和非自持的两类 。自持的是指 放电仅靠电位来维持,不需要外来的电离方法。电晕 放电是自持的一种。非自持的则受外界电离剂的作用。
§8-2 Corona discharge
在电晕中产生离子的主要机制是由于气体中的自 由电子从电场中获得能量,和气体分子激烈碰撞, 使电子脱离气体分子,结果产生带阳电荷的气体 离子并增加了自由电子,这种现象称为 电离 。要 产生电离,碰撞电子必须具有一定的最小能量, 成为电离能量,其数值根据被撞出的分子或原子 来决定。 电子除了有强大的电离能力外,还具有可以附着 在许多中分子和原子上形成阴离子的性质。显然, 在 任一距离内净剩的电子数是由电离所造成的电 子数和因附着而损失的电子数之差。
d Vc aEc ln a 4b 式中d 当b
c
0.6时 ;d
c
e
b
2c
当 b c 2时
式中:c——两个电晕极之间的半径,m; a——电晕极半径,m;b——电晕极到集尘 极的距离。
3. 影响因素 (1)电晕起始电压随电极的几何形状而变化, 线愈细,电晕起始电压愈低。 (2)气体组成的影响 气体组成决定着电荷载体的分子种类。不 同的气体,电子附着形成负离子的过程是 不同的。 (3)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一) 电晕形成机理 1. 阴电晕形成机理 在电晕线周围 ,发生“电子雪崩”的积累过程 , 在强电场 区域以外,电子逐渐减慢到小于碰撞电离所必需的速度, 并附着在气体分子上形成气体离子。 阴电晕:形成只是在很大的电子亲和力的气体或混和气体 中有可能。 外观:在放电电极周围有一连串光点或刷毛状辉光。 2. 阳电晕形成机制 靠近阳极的放电极线的强电场空间内,自由电子和气体分 子碰撞形成电子雪崩过程。这些电子向着极线运动,而气 体阳离子则离开极线向强度逐步降低的电场运动,成为电 晕外区空间内的全部电流。 外观:比较光滑,均匀的,蓝色的亮光包着整个放电电极 表面,这种电离过程有扩散性质。
而任一点的场强等于该点的电位梯度的负值,即 dV ----------(8-2) Er 通过积分变换得: dr V Er r ln b ---------(8-3) a 上式为任一点场强与电压的关系 式中: V——电压;
r——半径(距电晕线的距离r); a——电晕线半径;b——集尘管半径。
气体组成不同,电压—电流特性曲线有 明显不同。 正电晕:运行电压宽,Vc低,击穿电位 高,除尘中应用广泛。 负电晕:小型,空调用。
电 晕 电 流 I0 正 电晕电压 Vsp 负
电压—电流特性曲线
气体组成对电压 —电流特性的影响时由于混合气体中每种 组分俘获电子的概率和迁移率不同而至。 某一气体离子的迁移率Ki按下式定义: u 0 K i E u0——该离子的平均运动速度,m/s;E——场强,V/m。 工业废气主要是混合气体,电子附着取决于每次碰撞的概 率合各组分的浓度,混合气体对电子的亲合力总和可利用 其中各组分碰撞次数来表示。同时可以利用混合气体各组 分的迁移率来确定气体混合物的当量迁移率。在这里说明 一下,离子活度(浓度)高,离子速度大,电晕电流也就 较大。 由于其它因素的抵消影响,这些关系并不直接成比例,虽 然可以针对气体组成施加一些措施(如高电压等)对除尘 器的性能改善有利,但在工业中很少采用改变气体组成的 方法,而常用控制放电极尺寸或其它几何特性的方法改变 电压—电流曲线。
特点: 1. 分离的作用力直接施之于粒子本身,这种力是由电场 中粉尘荷电引起的库仑力,而机械方法大多把作用力作用 在整个气体。 2. 直接作用的结果使得电除尘器比其它除尘器所需功率 最少,气流阻力最小。处理1000m3/h的气体,耗电0.1-0.8 度,ΔP=100~1000Pa。 3. 它既不象重力沉降法或惯性法那样只限于回收粗粒子, 也不象介质过滤法或洗涤法那样受到气体运动阻力的限制, 能回收微型范围的细小粒子。(1μm左右的) 4. 除尘效率高,一般在95-99%。处理气量大,可应用于 高温、高压,具有克服气体和粒子腐蚀的能力。连续操作 并可自动化,故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5. 主要缺点是设备庞大,消耗钢材多,初投资大,要求 安装和运行管理技术较高。
§8-2 电晕放电 Corona discharge 一、气体的导电 二、电晕的形成
§8-2 Corona discharge
一、气体的导电 电晕是气体中电传导的若干形式之一, 因此,在介绍电晕放电时,需要先简单 说一说关于气体导电的基本现象。 问题: 气体导电 、液体导电、固体导电的区别?
2. 电晕起始电压计算公式 现在推导管式电除尘器中电压与场强的数学 关系。近似把电晕线看成无数长的均匀带电 直线,电荷线密度为 λ(库仑/米),假想两 电极间没有电晕电流,即不存在空间电荷, 又高斯定理可知,在管式电除尘器中距电晕 线距离为r处的场强为
Er 2 0 r
ξ0为真空中的介电系数,ξ0=8.85×10-12库 仑2/牛顿· 米2
§8-2 Corona discharge
管 电晕线
阴离子空间电荷区
电晕辉光
§8-2 Corona discharge
电晕分类: 根据电极极性的不同,电晕有阳电晕与阴电 晕 之分。当放电电极和高压直流电源的阴 极连接时,就产生阴电晕。 阳电晕或阴电晕的存在有两个主要条件: 1)在电晕电极附近必须有充足的电离源; 2) 在电离区发射出的离子必须能在电晕外 区生成有效的空间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