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经管医师ZBC医师汇报病史:患儿男孩,1岁4个月,因“反复发热1周,解稀水便1天”于2015-04-25入院。
入院查体:T38.5℃,R32次/分,P120次/分,Wt9kg。
舌红,苔黄腻,指纹淡紫,透风关。
精神一般,面色正常。
皮肤弹性可,前囟已闭合。
眼窝无凹陷,哭时有泪,口唇无发绀,舌面、颊粘膜可见白色凝乳样物附着,咽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界不大,心率120次/分,心音有力,心律齐,无杂音。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6次/分,无高调。
肛周稍红。
指尖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秒。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2015-04-25 腹部立位片:腹部未见明显肠梗阻征象。
2015-04-25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15.62 *10^9/L ,中性粒细胞比率 48.74 % ,淋巴细胞比率 45.54 % ,血红蛋白 112.00 g/L ,红细胞压积 36.90 % ,血小板计数 305.00 *10^9/L 。
A组轮状病毒抗原:阴性(-)。
结核抗体-IgG:阴性(-) 。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阴性。
肝功能:谷草转氨酶 45 U/L ,谷丙转氨酶 30 U/L ,谷氨酰转肽酶 29 U/L ,总胆红素 7.55 umol/L 。
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 427 U/L ,肌酸激酶 68 U/L ,肌酸激酶同工酶 42.0 U/L ,羟丁酸脱氢酸酶 392 U/L 。
血电解质:钠 134.0 mmol/L ,余正常范围。
二氧化碳总量:14.3 mmol/L。
C反应蛋白:83.5 mg/L 。
超敏肌钙蛋白I定量:<0.01 ug/L 。
降钙素原:2.14 ug/L 。
大便常规检验报告:粘液(+),红细胞 0-3 ,白细胞(+),隐血试验阳性(+)。
2015-04-27尿常规:正常范围。
肥达氏反应:阴性。
2015-04-28胸正位片:双肺野纹理增粗。
2015-04-29 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7 *10^9/L ,中性粒细胞比率 40.44 % ,淋巴细胞比率 46.64 %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 1.14 % ,血红蛋白 102.00 g/L ,红细胞压积 34.10 % ,血小板计数 426.00 *10^9/L 。
复查降钙素原:0.55 ug/L 。
血沉降:63 mm/h 。
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1 U/L ,碱性磷酸酶 269 U/L ,谷氨酰转肽酶 25 U/L ,总蛋白 62.4 g/L ,白蛋白31.9 g/L ,球蛋白 30.50 g/L ,白蛋白/球蛋白 1.046 。
免疫五项:补体C3 1.39 g/L ,补体C4 0.41 g/L ,免疫球蛋白IgA 0.81 g/L ,免疫球蛋白IgG 9.0 g/L ,免疫球蛋白IgM 1.14 g/L。
复查C反应蛋白:55.4 mg/L 。
复查大便常规检验报告:酵母样菌 + ,余正常范围。
2015-04-29 大便培养回报:未检出沙门氏、志贺氏菌及真菌。
入院予头孢曲松(罗氏芬)抗感染,制霉菌素外涂口腔,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支持治疗。
现患儿腹泻症状明显好转,鹅口疮消退,但仍反复发热,热峰无明显下降。
Thj中医师:患儿不慎感受湿热伏邪,客于胃肠,肠道功能失司,不能分清泌浊,至水谷精微混杂而下,发为本病;胃失和降,上逆则呕,脾胃受病,脾运化不利,胃受纳腐熟无能,则纳差,脾运化失职,津液与湿浊并走大肠,津不上承加之湿浊阻滞则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指纹淡紫,透风关,皆为湿热之象。
四诊合参,属湿热泄泻,本病病位在胃肠,病性属实,积极治疗,预后可。
中医与痢疾鉴别,后者大便量少而次数多,见赤白脓血,伴腹痛、里急后重,故可资鉴别。
Stbz医师:本病患儿目前腹泻症状好转,仍反复发热,查CRP、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高,西
医诊断方面考虑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不排除脓毒血症,需完善血培养等检查,治疗上可予升级或联合使用抗生素加强抗感染。
Hyj主治医师:本病反复高热,需考虑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虽患儿无明显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仍建议行呼吸道病原体抗体、咽部拭子培养等相关检查,排除合并呼吸道感染疾病,同时还需完善Q热立克次体抗体、外斐试验检查,排除立克次体感染。
而患儿年幼,营养欠佳,入院时发现有鹅口疮,不排除患儿存在念珠菌肠炎、念珠菌菌血症等可能,而使用抗生素可导致症状加重,今予完善血培养及复查大便常规、大便培养以及时发现异常。
非感染性疾病方面,患儿反复发热,不排除川崎病等自身免疫疾病可能,今予进一步完善心脏彩超检查,及时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等异常。
Xgp主任中医师:综合本病患儿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目前中医诊断:泄泻(湿热泻);西医诊断:1.腹泻病,2.念珠菌性口炎。
中医认为湿热泄泻病因主要为外感湿热,脾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土,致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形成泄泻,风热外邪与湿邪相兼,合起致泻。
泄泻的病位在脾胃肠,治以清热利湿,方选葛根清连汤,该方是治疗湿热泄泻常用方剂。
方中葛根解肌清热,煨用能生清止泻,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甘草甘缓和中。
患儿有发热,指纹浮紫等风热表证,可加金银花、连翘、薄荷。
西医方面,患儿诊断未明确,需进一步继续完善血培养、心脏彩超等多项检查,向家属告知病情,目前治疗上仍予积极抗感染,对症并加强支持治疗。
注意密观患儿病情,根据病情变化、辅助检查的结果提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