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教程一、岗位任务、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1、负责与中控岗位联系保证出炉岗位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负责出炉前的各项准备、出炉、堵眼、拉锅、吊卡锅;负责炉嘴、小车等设备的检查维护。
2、利用烧穿器、吹氧管、铁钎等将电石炉炉眼打开,让其生成的液态电石流入电石锅内冷却成型。
3、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电石炉一楼出炉岗位。
二、出炉工艺流程三、工艺指标1、一般正常情况下每次出炉时间间隔为60分钟。
2、出炉时间以20分钟±5分钟为宜。
3、置于地面上的热锅在60分钟以后才能取下插板。
4、液态电石在锅内冷却时间必须在四小时以上才准吊坨出锅。
四、工作内容1、出炉前的准备工作1.1按要求穿戴好所有的劳动防护用品,准备好防护用具。
1.2将烧穿电极装的足够长,检查烧穿器及烧穿母线是否完好,禁止用绝缘不好的烧穿器。
1.3检查出炉小车是否完好,出炉空锅是否准备充分并检查有无漏锅,位置是否摆正,牵引机运行是否正常,钢丝绳松紧是否合适、无重叠。
1.4检查出炉轨道地辊是否齐全、有无杂物影响出炉小车的运行。
1.5出炉工具(包括托铲、堵子、铁棍、钎子、铁锹以及堵眼用的泥球或电石渣子)准备齐全,完整好用。
1.6确定出炉炉眼。
1.7检查要出炉的炉嘴、炉门、防护屏等出炉冷却水系统是否完好,有为漏水现象。
1.8检查出炉场所地面是否保持干燥、有无杂物、积水。
1.9将小车拉入准备出炉的炉嘴下面,并由专人往返试运行小车,以确保小车在出炉时能够正常运行。
2、出炉2.1一般正常情况下每次出炉时间间隔为60分钟。
2.2出炉负责人根据电石炉运行情况及上炉出炉情况确定出炉眼位置,并决定开眼方式。
(开眼分烧穿器烧开、用铁棍撞开、用吹氧管吹开或几种联合使用等)2.3烧穿器烧眼2.3.1与中控工联系取得同意后安排出炉工将烧穿器拉入适当位置(以烧穿器能接触到出炉嘴为限)开启烧穿器开关进行烧炉眼。
2.3.2用烧穿电极把炉眼烧深、烧大,清好电石溜道和炉口,在烧眼过程中不允许将烧穿器左右摆动,炉眼烧成里小外大成喇叭形为宜。
2.4氧气吹眼操作2.4.1在打不开眼或炉眼严重不畅通时,可采用无缝管和氧气软管连接至氧气瓶上对准炉眼进行吹烧。
(吹眼前要正确判断电极端的位置和二次炉底形成的高度。
)2.4.2将吹眼工具安装齐全后,经试气不堵气方可使用。
2.4.3吹氧时防止吹入过深使氧气吹入炉内。
2.4.4将钢管捅入炉眼内,未接触电石前少开点气,以防电石封堵管口,随钢管向里加大氧气压力,吹后拉出钢管时先关好气。
2.4.5钢管拉出后再用氧气吹一下,以防电石堵口。
2.4.6氧气瓶要离开操作台10m左右,气瓶内的氧气应当吹后还剩余0.3~0.5MPa的压力。
2.5当炉眼打开后要加强带钎,特别时电石流出不畅时。
同时要勤戗炉嘴,保持液态电石通道畅通。
2.6出炉过程中遇有硅铁大量流出确认有烧穿设备(炉嘴、炉门、冷却水管等)危险时应迅速关闭相对应的阀门,以防爆炸伤人。
对洒在轨道上及轨道两侧的电石要及时清理,防止将热锅拉翻。
2.7设定专人操作出炉卷扬机,当一锅装满后及时拉锅(锅内电石不允许装得太满溢出,也不允许装得太浅),拉锅时开启卷扬机要保持小车稳,不允许采用点动方式拉锅,防止将钢丝绳崩断影响出炉、伤及人员。
3、堵眼3.1出炉时间以20分钟±5分钟为宜,出炉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炉内电石有足够的熔炼时间,根据流速、流量等判断估计电石流出量与加料量达到平衡时进行堵眼。
3.2堵眼前一定要将炉眼外部用烧穿器进行修整、清理,以确保堵眼质量。
3.3堵眼时操作者站在托铲和堵子两侧,由另一人将泥球平稳放在托铲上,二人协作,将泥球送入眼位用均匀力量堵入炉眼内。
3.4堵眼时一定要先用较干的泥球,然后再用湿泥球。
要求将炉眼堵在离炉壁向内300mm 以上距离的地方,杜绝在炉眼外堵眼。
3.5堵眼结束并确认已经堵实后将炉嘴上残留的电石清下,以保证炉嘴及电石溜道的光滑平坦。
3.6为防止跑眼,在拉出热锅的同时应在炉嘴下放置1~2个空锅。
4.1开启卷扬机拉锅至冷却厂房,全过程要设专人监护,监护人距热锅的距离应在5米以上。
4.2在变换拉锅方向时一定要检查确认卷扬机离合器在正确位置。
4.3遇有液态电石锅脱离轨道时,禁止冒险牵引,必须采取可靠防范措施后谨慎操作,同时周围禁止人员停留。
5、吊卡锅(砣)5.1热锅拉至冷却厂房后,吊卡锅人员及时与天车司机联系将热锅吊下小车,将准备好的空锅吊上小车。
5.2置于地面上的热锅在60分钟以后取下插板,液态电石在锅内冷却时间必须在四小时以上才准吊坨出锅。
5.3吊出的热锅、电石按班次、级别分顺序放好。
5.4把空锅按照炉次、班次的位置整齐排好。
5.5电石吊出锅后,装好插板,垫好空锅。
5.6热电石锅或砣吊出时,应挂好抱钳后起吊,操作人员要迅速离开5m以外。
6、炉嘴维护6.1出炉结束后要及时清理炉嘴,防止因长时间蓄热烧毁炉嘴。
五、操作要点1、出炉人员要对出炉系统的冷却水路及阀门分布掌握清除,遇有紧急情况,及时处理。
2、出炉前要仔细检查出炉小车、轨道、卷扬机、钢丝绳等出炉设备及工具,有故障时要及时排除。
3、认真检查炉嘴、炉门、防护罩等出炉冷却水系统是否有漏水现象,发现漏水要及时停水联系维修,严重时必须改变出炉口。
4、电石锅之间的钩、环要挂牢固,吊锅与吊电石坨前要检查单双臂抱钳有无损坏失灵。
吊锅、坨等物时,操作人员要离开锅、坨5米以外。
5、出炉卷扬机要有专人看管,定期加油,注意检查钢丝绳不能乱混,钢丝绳有无断股处,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处理,出炉时无拉锅信号不准开启卷扬机,开启卷扬机要稳。
6、出炉后液体电石运往冷却厂房或下空锅过程中,应有人实施监护,监护人距热电石锅的距离应在5米以外,必须设专人开停卷扬机,严防电石锅冲击或撞损卷扬机的事7、在出炉堵眼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穿戴齐全劳动防护用品,如:大沿帽、黑色眼镜、口罩等,在吊锅和电石坨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帽等,只能用铁钩而不能用手接触双抱钳的挂钩和横梁,卡锅时,必须操作双抱钳两侧扶手,以保人身安全。
8、出炉捅眼时,操作人员应站在炉眼两侧,避免身体正对出炉口,操作者身后不得站人。
9、电石炉出炉口周围和出炉轨道附近地面必须保持干燥、无杂物、无积水、严禁液态电石与水接触,以防爆炸伤人。
10、使用烧穿器时,要检查其是否牢固可靠,有问题及时联系修理,以防自由脱落伤人,禁止使用绝缘不良的烧穿器,禁止带负荷合闸或断电。
11、烧炉眼时,禁止使用潮湿的工具操作,禁止使用潮湿的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如手套、工作鞋、工作服等)。
12、氧气吹眼12.1正常情况下严禁用氧气吹眼,必须吹氧时需经班长同意,吹氧时应注意吹氧管不宜伸入炉内过长,防止压力过大,以防氧气接触熔池产生爆炸。
12.2严禁使用带油、带水的铁管和输氧管,使用前应先试通气,防止管内有水或不通而产生事故,禁止使用带油的手套操作。
12.3输氧管与钢管连接处必须紧固,防护屏操作孔要加防护板后再进行吹眼,以防液体电石或火焰喷出伤人。
12.4氧气瓶要离开操作台10m左右,吹氧后氧气瓶内剩余压力不得低于0.3~0.5MPa。
13、出炉时,遇有硅铁大量流出时,如确认有烧穿设备(炉嘴、炉门、冷却水管等)危险时,应迅速关闭炉嘴冷却水阀门,以防引起爆炸伤人,并采取相应措施。
14、遇有液态电石锅落道时,禁止勉强或冒险牵引,必须有可靠措施谨慎操作,周围禁止人员停留。
防止液态电石落地爆炸伤人。
15、出炉液体电石流量较大,遇大量液态电石流到地面上时,严禁喷水降温,须待自然冷却后方可清理,淌到地面卡住小车需用卷扬机牵引时,现场人员应离开,防止钢丝绳断或翻锅伤人。
16、保持所有出炉工具干燥,堵眼用泥球必须准备充分,泥球湿度要适中,严禁使用过湿、过软或冻结的泥球堵眼。
17、出炉时,严禁因任何原因进入防护屏内作任何工作。
18、液态电石在锅内冷却时间必须在四小时以上才准吊坨出锅,地面监护指挥人员应站在5m以外。
19、出炉时拉锅应设专人观察小车运行情况,防止脱轨,一旦小车脱轨,不能继续正常出炉时应立即堵眼。
20、挂抱钳时,不得把手放在抱钳与重物之间和夹钳处。
21、取插板时,腿和脚要离开插板落地处,以防烫伤和砸伤。
22、工作时,注意天车行走方向,躲避吊钩、抱钳和重物;重物起吊后不得从其下部穿过。
23、出炉操作要统一指挥,不准蛮干、乱干。
六、环境与职业健康1、生产特点:本岗位生产特点为高温、强光,易发生烧伤和爆炸事故。
2、危险化学品(电石)性质:电石,其化学名称叫做碳化钙。
其分子式是CaC2,分子量为64.1。
电石的生产原理是氧化钙与碳素原料在电石炉内凭借电流通过电极产生的电弧热和电阻热在1800~2200℃的高温下反应而生成碳化钙。
2.1物理性质:2.1.1化学纯的碳化钙几乎为无色透明的晶体,不溶于任何溶媒中。
极纯的碳化钙结晶为天蓝色大晶体,其色泽颇似淬火钢。
工业碳化钙为不规则块状体,其色泽与纯度有关,有灰色的、棕色的、黑色的,碳化钙含量较高时呈紫色,其新断面呈灰色,若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则呈灰白色。
2.2.2电石的相对密度决定于碳化钙的含量,电石的纯度越高相对密度越小。
在18℃时相对密度为2.22。
2.2.3电石的熔点随电石中CaC2含量而改变。
纯CaC2的熔点为2300℃。
工业产品电石中CaC2含量一般在80%左右,其熔点常在2000℃左右。
CaC2含量为69%的混合物的熔点最低,为1750℃,影响电石熔点的因素取决于杂质的量和性质。
2.2.4电石能导电。
其导电性与电石纯度有关,碳化钙含量越高,导电性越好;反之,碳化钙含量越低,导电性越差。
电石的导电性还与温度有关系,温度愈高,导电性则愈好。
2.2化学性质:电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多种气体、液体发生反应。
2.2.1电石遇水分解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 CaC2+2H2O=C2H2+Ca(OH)2+126.96(kJ) 该反应是在水过剩的情况下进行的。
当CaC2过剩时,则上述反应外还有如下反应: CaC2+ Ca(OH)2=CaO+ C2H2CaC2是一种强脱水剂,用饱和蒸汽分解CaC2时,也象用水分解它时一样。
电石在空气中能吸收环境水分而逐渐分解,放出乙炔气。
2.2.2粉状电石与氮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氰氨化钙(石灰氮) CaC2+N2=CaCN2+C 2.2.3氨、氯、氯化氢、硫等在赤热或高温条件下能与电石反应。
磷、砷、乙醇、浓硫酸等也都能与电石反应。
3、环境因素4、危害因素七、出炉过程中常见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八、出炉岗位应急预案1、火灾、爆炸1.1出路岗位易发生火灾、爆炸的原因1.1.1在出炉、拖锅、冷却过程中电石为高温状态,因而在此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高温电石炸裂、散落损坏钢丝绳、周围物品及烧、烫伤人员。
1.1.2电石遇水后生成乙炔气体,乙炔气体遇火遇燃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