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剖析

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剖析

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剖析一、区域游戏中的幼儿自选——幼儿根据自己需要和兴趣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材料及伙伴,教师干预少。

自定——幼儿能够不同程度的参与区域划分、活动材料的提供以及区域规则的制定等。

自学——幼儿在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一种个性化的学习,通过主动探索、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积累知识、经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自评——快乐、成功、自信。

二、区域活动中的教师目标的隐含性——将教育目标隐含在区域环境创设、活动材料投放方式等环节之中。

例子:指导的间接性——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以观察为主,较少直接指导,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加上幼儿的想象、创造,没有华丽的游戏材料,幼儿照样能快乐游戏。

)区域活动案例剖析——益智区(幼儿棋类游戏的设计与指导)什么叫“棋类游戏”:棋类游戏是幼儿园游戏中的一种智力游戏。

两名(或多名)幼儿用一个(或多个)棋子,在一个有一定意义图示或故事情节的棋盘上,按照一定的规则从起点向终点移动棋子。

棋类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游戏指向终点,但幼儿更加关注行棋的快乐过程。

1、以“进”为“守”,帮助幼儿掌握行棋的基本技能。

“进”——教师有意识的组织一些活动,帮助幼儿积累经验,理解行棋的基本技能。

“守”——帮助幼儿掌握行棋的基本技能,为幼儿自主探索棋谱、行棋打下基础。

幼儿行棋需要的技能1)一格一格行棋2)认识终点和起点3)理解“进”4)理解“退”5)理解“连”6)理解“停”幼儿行棋技能的阶段化➢阶段一:认识终点和起点,一格一格行棋。

我们结合数学幼儿摆放卡片从小红花处开始——“起点”,结束处为代表鼓励含义的五角星——“终点”,同时,我们通过下棋帮助幼儿练习手口一致点数、目测数群等。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会在生活环节、体育游戏、数学活动中帮助幼儿认识骰子,并在幼儿行棋过程中引导幼儿逐步从独自行棋到两两对弈。

(如:幼儿园我的家)➢阶段二:理解“进”。

其中有三个层次:第一,“→”进(单纯的符号,帮助幼儿理解如何进);第二,“→●●”进两步(符号加点,在理解进的基础上,加数量);第三,将第二层次的点子抽象为数字,随着幼儿数学能力的增强,数字还可变为算式,帮助幼儿练习加减运算。

(如:健康牙齿棋)➢阶段三:理解“退”。

其中有三个层次:第一,“←”退(单纯的符号,帮助幼儿理解如何退);第二,、“←●●”退两步(符号加点,在理解退的基础上,加数量);第三,将第二层次的点子抽象为数字,随着幼儿数学能力的增强,数字还可变为算式,帮助幼儿练习加减运算。

➢阶段四:出现“连”➢阶段五:出现“停”以上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初出现,其他四个阶段会交错出现。

2、时“进”时“退”,找准时机指导中班幼儿开展棋类游戏。

教师观察幼儿行棋过程,发现幼儿出现的困难。

某些问题,组织集体活动,引导幼儿共同解决困难;某些问题让幼儿在不断地行棋过程中解决;(如:如何两两对弈。

)幼儿行棋的方式1)独自行棋——幼儿拿棋子一人独自下棋。

2)轮流行棋——幼儿两人合用一张棋谱,轮流下棋。

(一位幼儿从起点走到终点后,另一位幼儿再行棋。

)3)互助行棋——幼儿两人合用一张棋谱,一位幼儿掷骰子,另一位幼儿行棋。

4)两两对弈——两位幼儿在一张棋谱上对弈。

(一人走一次)5)多人合作行棋——多位幼儿在一张棋谱上对弈。

(一人走一次)3、以“退”为“攻”,帮助大班幼儿攻破行棋过程中的难点。

教师尽可能少的干预幼儿行棋过程,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争执过程中进行思考。

教师在引导幼儿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攻破行棋难点。

(如:规则的遵守——“掷骰子”)棋子——教师提供、幼儿自制、替代、幼儿自身、等。

区域活动案例剖析——生活区(幼儿生活游戏的设计与指导)1、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在区域活动中运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练习一些生活中的技能(如:使用筷子、勺子、等)。

2、与其它学科联系,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鼓励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不同的游戏,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3、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置有层次的游戏,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游戏一:娃娃吃饭适宜年龄:3-4岁游戏材料:勺子、小筐、食物模型、娃娃玩具。

游戏目标:1、学习使用勺子。

2、锻炼手部肌肉,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层次一:为幼儿提供两个小筐,让幼儿随意的将一个筐里的食物模型用勺子挖入另一个筐中。

层次二:教师制作娃娃的外型,要求幼儿用勺子从娃娃的嘴巴处放入食物模型。

同时,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能力、兴趣,将娃娃的嘴巴制作成不同的形状、大小,以此来练习幼儿使用勺子的技能,与教育与游戏之中。

层次三:教师可将娃娃的嘴巴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娃娃的食物设计成与娃娃嘴巴相同的形状,要求幼儿选择与娃娃嘴巴形状相同的食物。

当幼儿熟练后,教师还可以给幼儿一些数量上限制。

游戏二:娃娃穿衣服适宜年龄:3-4岁游戏材料:钉有不同大小、形状钮扣的小衣服、四肢可搬动的娃娃、小裤子、等。

游戏目标:1、学习扣不同大小、形状的钮扣,对活动感兴趣。

2、练习穿不同的服装,有一定的生活自立能力。

层次一:幼儿提供娃娃、小衣服、小裤子,让幼儿给娃娃穿上衣服、裤子。

娃娃的四肢应便于幼儿搬动,衣服可为开衫、套头的,衣服上的扣子以大小不同的钦扣为主。

层次二:为幼儿提供娃娃、小衣服、小裤子,让幼儿给娃娃穿上衣服、裤子。

衣服上的钮扣为较大的钮扣,便于幼儿操作。

层次三:为幼儿提供娃娃、小衣服、小裤子,让幼儿给娃娃穿上衣服、裤子。

衣服上钮扣的大小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大小不同的钮扣、盘扣)。

游戏三:我会用筷子适宜年龄:4-5岁游戏材料:筷子、不同形状、质地的物品、等。

游戏目标:1、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是用筷子,对活动感兴趣。

2、能动用筷子捡起不同质地的物品,有一定的速度。

层次一:用筷子捡起体积适中、质地柔软的物品(例如:布缝制的小包子、饺子,海绵剪制的蔬菜、水果、小鱼模型。

物品的大小要便于幼儿捡起),方法正确。

层次二:用筷子捡起不同形状、质地的物品(例如:不同大小的雪花片、小木珠、弹子等),方法正确。

层次三:与同伴进行有筷子比赛,有一定的速度。

游戏四:娃娃系鞋带适宜年龄:4-5岁游戏材料:各式有鞋带的鞋子。

游戏目标:1、会独立穿鞋带、系鞋带,对活动有兴趣。

2、能够大胆尝试鞋带的不同穿法、系法。

层次一:大胆动手,尝试、学习穿鞋带。

层次二:大胆动手,尝试、学习系鞋带。

层次三:大胆动手,尝试鞋带的不同穿法、系法游戏五:小小缝纫家适宜年龄:5-6岁游戏材料:针、线、布、等。

游戏目标:1、学会穿针、打结、缝纫,对缝纫活动有兴趣。

2、能够不同的方法进行缝纫(直线、曲线、等)。

层次一:主动探索穿针、打结、缝纫的方法,并逐步掌握。

层次二:沿直线进行缝纫。

层次三:沿曲线进行缝纫。

游戏六:编织小能手适宜年龄:5-6岁游戏材料:毛线、毛线针、等。

游戏目标:1、学习编织的基本方法,喜欢编织活动。

2、能够大胆编织,有一定的创造。

层次一:主动探索编织的的方法,并逐步掌握。

层次二:自由编织。

层次三:按一定的样例进行编织。

区域活动案例剖析——角色区(幼儿角色游戏的设计与指导)三个策略:策略一:工具箱策略(材料提供),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游戏材料好比幼儿“工作”(游戏)时使用的工具箱,里面摆放着幼儿游戏时需要的或即将需要的各种游戏材料。

策略二:互联网策略(游戏内容)游戏中,幼儿扮演着各喜爱的角色,他们在不同的游戏中穿梭,与自己的伙伴发生着各种有趣的兴趣。

这些生动有趣的游戏交往就像我们成人世界中的互联网,他们好比一个庞大的网络,幼儿在这个网络中快乐的游戏着。

策略三:格式化策略(教师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需要教师恰当的帮助。

这好似电脑中的格式化程序,把“病毒”清除干净,保证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

工具箱策略原生态材料:直接运用到幼儿的游戏之中,不需要进行任何装饰、改造的游戏材料。

如:娃娃家的娃娃、做大桥桥墩的薯片罐、等。

原生态材料-----成品材料-----它是幼儿游戏的支柱,是满足幼儿游戏愿望的基本材料。

工具箱策略原生态材料-----废旧材料-----它是对成品材料的补充,帮助幼儿满足更多的游戏愿望。

加工材料:经过人为的装饰、改造后,用于幼儿游戏的一类材料。

如:用快餐面盒子做成的“建筑工人”戴的帽子、塑料盒做成的烧烤架、等。

加工材料--成人加工--教师或家长根据幼儿游戏意愿制作的游戏材料,如:热水器、微波炉、等。

--幼儿加工--幼儿根据自己幼儿的愿望制作的游戏材料,如:游戏牌、电话、服装、等。

互联网策略独立游戏设置------游戏的区域相对独立,幼儿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给幼儿以归属感,让幼儿专心游戏。

相邻游戏设置------既有各自独立的空间又可以进行目光的、语言的交流,便于幼儿交往。

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到动静的搭配,避免相互干扰,影响幼儿游戏。

如:医院与小舞台相邻(不合适)。

流动游戏设置------该类游戏的空间既有静止的也有可流动的,促进幼儿游戏的交往。

如:超市送货上门、报社买报、等。

区域活动案例剖析——建筑区(幼儿插塑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关于幼儿园插塑活动的几个问题:⏹幼儿需要教师的指导吗?⏹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需要哪些技能?1、基本技能的学习。

延长、多孔拼插、转角拼插、围合、拼插圆2、与幼儿日常活动开展紧密结合。

主题活动开展、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3、为幼儿创造性表现提供空间和时间。

展示空间、游戏时间、创造支持、等几点体会▪带着一颗爱心,做一个有心人,支持、引导幼儿游戏的开展。

▪用赏识的眼光欣赏幼儿游戏,鼓励幼儿积极创造。

▪拥有一颗童心,做好幼儿游戏的玩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