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
面由为你整理的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文章,欢迎阅读。
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道德经》《道德经》的主题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解读,《老子》呈现出不同面相。
两千多年的主流派是政体哲学或者管理哲学,如法家的韩非子就是从这个角度理解的。
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他的理论基础是《道德经》;三国时期王弼也是这样,他从管理角度来解释《老子》;还有的从军事角度解读《老子》,比如《孙子兵法》;还有人说这是为人处世之道、生存之道,委曲求全,以柔克刚;《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从养生的角度来解读《道德经》,修炼元气然后得道;还有从成仙的角度来讲,中国的道教产生于三国,张鲁写《老子想尔注》,是后来五斗米教的经典。
《道德经》的思想解释,《吕氏春秋·不二》用了一个字为其定义,即“柔字。
《道德经》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通过《周易》、通过升华,以贵“柔为核心,创造了完整的理想体系。
用三个关键词概括《道德经》的思想体系:第一是“自然,也就是事情本来的那个样子,自然之性,天生的。
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生长,就达到了生命的最佳状态;第二是“无为,不折腾,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事物的自然之性,这就是第三个
词:“道,“道是规律,顺应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规律。
老子认为无形产生了有形,有形又分裂成为更复杂的东西,从而产生了整个有形的世界。
道是宇宙的第一动力,它产生了宇宙世界之后并没有消失,并且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之中。
因为道永远和这个元气的“一在一起,万物能够发展、壮大、成功,就是要适应这种能量。
老子认为每一个有形事物之所以能够发展就是使用了他内在的无形的宇宙动力,也就是“道。
自然是事物的本性或天然状态,事物的自然本性产生的外在表现就叫做自然。
“不学而能者,自然也。
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
自然而然,本来就是。
每个事物生来都有自然之性,自然之性的展现就是这个事物的自然。
在道家看来“自然是万物的最佳状态,“道通过万物的“自然表现出来。
总体思想《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
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
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
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大学》还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与孟子的民本论,《大学》里的统治者都是以“尊长、“民之父母的身份自居,但实际上他们还是站在剥削者的立场上这么说的,他们所谓的“爱民、“不暴戾只是为了维护他们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生产力。
只有这样,他们无生产能力的剥削生活才能得以巩固。
个人觉得,大学四年,若能静下心来将《大学》诵之流畅,且明其理,《论语》通篇熟读,便是非常之难能可贵了,因为大学别人都在玩,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的实在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