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疾病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

病、恶性肿瘤和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 • ③ 在发展中国家 ,15岁以上的人口死亡中 ,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的死亡大于传染病的死亡。 • ④ 发展中国家的传染病、与围产期因素有关的疾病、营
养不良性疾病仍不容忽视。 • ⑤ 全球死亡人数的 1/10( 500万人 )是由于伤害造成的 。
• 2.伤残情况 • ① 随年龄增长 ,伤残发生率有升高趋
第二节 疾病经济负担 计算
一、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计算 (一)确定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范围 (二)确定疾病经济负担的调查期限 (三)确定调查样本 (四)样本人群卫生部门费用调查方法 (五)样本人群非卫生部门费用调查方法 (六)某地某病直接经济负担总值计算
二、直接经济负担的收集
1、直接医疗费用的收集 通过两种途径获得: 1)向医疗保健机构调查 2)向病人调查(回顾性调查、追踪性调查)
五、研究疾病经济负担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1、疾病经济负担的合理性 在研究疾病直接经济 负担时,应注意到已发生在病人身上的经济负担 可能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2、就诊问题
3、数据资料的代表性
4、可比性问题
第四节 疾病经济负担 分析
一、研究的意义
1. 有助于了解不同疾病和伤害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2. 根据不同疾病和上海引起的社会经济损失,确定卫
• 面对众多的新老健康问题和居民不断上涨 的卫生服务需要,如何分配有限的卫生资 源,是各个国家在卫生决策中共同面临的 问题。通过对疾病负担的研究来确定需要 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进而确定资源的配 置。
第一节 疾病经济负担 概述
一、疾病经济负担的概念 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
早死亡给患者本人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 于预防治疗疾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疾病的经济负担又称疾病费用或疾病成本。
• 1993年世界银行组织专家发展了新的疾病 负担指标——伤残调整寿命年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DALY将疾病造成的早死和失能合并 考虑,用一个指标来描述疾病的这两方面负 担。指疾病造成死亡而引起的人群寿命的 减少和疾病造成残疾的程度。
• 作为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负担评价和 测量方法,DALY虽然比以往指标更全面反 映了疾病对人群造成的负担,但对其有效 性和实用性还是存在一些争议。
二、疾病经济负担的类型 研究的角度:研究的角度不同则疾病经济负担所涉及的范围
就不同。(病人、社会、保险) 疾病经济负担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一是疾病的直接经济负担; 二是疾病的间接经济负担。
(一)直接疾病经济负担*
直接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所直接 消耗的经济资源。
它包括:
1、直接(医疗)费用(卫生保健部门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主要指在治疗过程中直接支付给医疗机构的费用。(如住 院费、门诊费、国家和社会对医疗机构的投入等等)
• 相对权重=Ka-Ba
• 2、生产力权重:(不同年龄组人群生产力不同的 问题)赋予不同年龄组不同的生产力权重(表8- 10)
• 3、时间的贴现:人患病或受到创伤以后对健康带 来的影响有时可持续多年,甚至终身。人们对现 在还是将来健康的重要性在价值判断上是不同的。 对未来生命年的损失折算为现值从而便于比较, 所以在疾病负担研究中一般采用了3%年贴现率。
• 对疾病造成的家庭负担研究还需重点解决 一些问题:
• 不同成员引起的疾病家庭负担是否一样, 是否需要贴现;
• 不同类型的家庭中,其成员所引起的疾病 家庭负担是否一样等。
• 在疾病社会负担研究方面,以往多着眼于 疾病造成病人社会功能的下降,或者只评 价疾病造成社会劳动力的损失和经济损失。 但事实上,疾病造成的社会负担不单单是 劳动力和经济上的损失,还应该包括社会 人群心理、商业、政府形象、社会安定、 投资信心等各方面。如2003年亚洲地区暴 发的SARS,这些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绝不仅 仅是劳动力和经济上的损失。但目前对于 疾病造成的社会综合损失研究较少。
2、直接非医疗费用的收集
直接非医疗费用的收集一般采取向病人调查的方法 获得。这部分费用在直接经济负担中占相当比例,不能 忽视。(交通费、营养费、住宿费、陪护费等)
三、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 1. 病人本身的情况:各种人口学因素如年龄、性
别、文化程度等 2. 病人患病后是否利用卫生服务 3. 病人利用卫生服务的地点 4. 病人利用卫生服务的机构 5. 疾病本身的情况:诊断、严重程度、治疗手段
等 6. 病人是第几次利用卫生服务 7. 病人的医疗保障形式 8. 病人对卫生服务效果的预期
第三节 间接疾病经济负担计算
一、间接疾病经济负担计算使用指标 1.平均预期寿命:指某个年龄尚存的人今后 预期的平均存活年数(或岁数); 2.死亡指标:包括粗死亡率,疾病死亡专 率,减寿年数等; 3.病休指标:包括年缺勤天数、休工休学天 数、平均卧床时间等; 4.伤残失能指标:根据失能的严重程度不 同,将伤残及失能分成六类。 5.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 全部健康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和疾病所 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生产所花 费的时间。
四、计算间接疾病经济负担需要考虑的因素(3点)
• 1、年龄权重:不同年龄患者引起的死亡或残疾失能其相对价 值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年龄(x)其相对值是不同的。青壮 年参加工作和劳动对社会生产贡献较大,寿命年的相对值等于 或大于1.0。反之,小于10岁的儿童或大于50岁的成老年人, 其寿命年的相对值就小于1.0。不同年龄时健康寿命年的相对 权重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势; • 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致残问题日趋
严重; • ③ 伤残的前10位病因中 ,有五种是精
神性致残(抑郁、酒精滥用、双向精 神异常、精神分裂和强迫性异常)。 其中抑郁居致残的首位,并有增长的 趋势。
疾病负担研究的发展方向
• 现有的疾病负担评价指标主要是考虑死亡损失和 伤残造成的健康生命年损失,DALY虽然在一定程 度上考虑了疾病造成的病人心理和社会功能损失, 但还是停留在疾病危害对象的一个层次即病人群 体。而实际上,在考虑疾病损失时,还应该考虑 受到疾病影响的其他群体:家庭和社会。
二、从病人的角度研究间接疾病经济负担 三、从社会的角度研究间接疾病经济负担
社会的角度研究的步骤: 1、计算某人群由于某疾病造成的死亡所减少的有效工
作时间,主要使用减寿年数来表示。 2、将某人群由于某疾病造成的伤残所降低的工作能
力,转化为有效工作时间的减少,主要使用伤残失 能指标、平均预期寿命发病率、伤残率等。 3、计算某人群由于某疾病造成的死亡和伤残所减少的 有效工作时间的总和。 4、将有效工作时间的减少转化为经济损失。
一类包括传染性疾病、与围产期因素有关 的疾病和与营养因素有关的疾病; • 第二类包括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第三类是指各种伤害。
• 1.死亡情况 • 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是发达国家的主要卫生问题 ,
同样也是发展中国家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 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 ,致死的主要疾病是循环系统疾

为此,相关部门将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提
高居民疾病风险防范能力。同时,政府要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筹资与分配责
任,尤其要减少贫困和弱势人群疾病负担,实现社会互济和风险分担。此外,
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在乡镇设立专职卫生管
理机构或人员。
• 全球疾病负担的现状 : • 世界卫生组织把死亡原因分为三大类:第
2、直接非医疗费用非卫生保健部门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主要指为了治疗而支付的其它附加费用。(如交通费、伙 食营养费、住宿费、科研和社会服务费等)。
(二)疾病的间接经济负担
间接经济负担:是指因疾病、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和 社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它包括: 1、因疾病、伤残和过早死亡损失工作时间造成的损失。 2、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工作能力降低造成的损失。 3、陪护人员损失的工作时间。 4、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生活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 5、由于疾病和伤残对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所造成的精神负担等。
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重点 3. 有助于了解各种疾病给病人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且采
取有关措施 4. 确定为生项目的效益并且对各种卫生措施进行经济
学评价 5. 为医疗保险行业提供相关依据
• 2003年,的 增长速度,实现国民健康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1)工资率法(现值法):
间接经济负担=工资标准×因病损失的有效工作时间(人年)
2)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法(人力资本法): 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或人均国民收入来计算每人年工作损失所带来间接经济负担。
3)支付意愿法:此法是测量病人为获得 治好该疾病的这种结果愿
意支付的货币数量。
4)磨合成本法:其基本思想是疾病导致生产的损失,取绝于为恢复

据新京报报道,中国国民健康面临着双重疾病负担,一是传染性疾病,
包括ADIS、SARS、TB、乙肝等;二是慢性疾病,包括循环系统病、恶性肿
瘤、糖尿病等。同 时,中国的疾病经济负担也逐年增加。1993年,我国的疾
病经济负担为3208亿元,占GDP的9.3%;2003年,疾病经济负担达到1.2万亿
元,占GDP的10.3%。疾病经济负担的增速大于GDP的增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