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土壤肥力精选习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土壤肥力精选习题

20**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 --- 土壤肥力

精选习

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6小题,共

92.0 分) 读某地区的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1. 图中甲地区土地盐碱化较轻、耕地质量较好的自然原因是( )

A. 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B. 多为紫色土,冲积土壤比较肥沃

C. 土壤中水、肥、气、热条件协调较好,肥力高

D. 土壤中含钙质较多,黑土分布广

2. 图中乙地区的经济作物和林木主要为( )

A. 甘蔗、柑橘 B. 甜菜、柑橘 C. 花生、苹果 有机质含量

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某地土壤剖面图,图 2 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图2 3. 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 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 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4. 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A. 免耕直播 B. 深耕改土 C. 大棚温室 如图为某区域地理

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D. 棉花、茶树

5%。图 1 为我国东部

D. 砾石压土 5. 按照字母顺序将“①色暗、肥沃的土壤、②地理位置、③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填

入,顺序正确的是 6. 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对本地区的土壤和河流的影响主要有 ( )

7. 下图为江南丘陵某研究区红壤在不同措施下(均不施肥)实验结果。据此回答。

与处理措施①比较,该实验结果表明( ) A. ②处理措施使土壤有机质增多,利于保持水土

B. ③处理措施使土壤酸性增强,利于积累有机质

C. ②处理措施导致水土流失增强,土壤酸性减弱

D. ③处理措施导致水土流失减弱,土壤酸性增强

8. 影响我国苹果带苹果产量浮动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壤肥力变化大 B. 天气条件变化大

C. 种植习惯 D. 市场需求

埃尔埃希多地区(下图小方框所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小于 300mm ,土壤贫瘠。当 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①土壤腐殖质增多 ②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③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随着滴灌技术和日光温室的快速普及, 埃尔埃希多地区已由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 洲蔬菜之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埃尔埃希多地区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的合理措施是

A. 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B. 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C. 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D. 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10. 埃尔埃希多地区普及日光温室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室内温度,抵御严寒霜冻 B. 改善日照条件,促进光合作用

C. 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 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等因素, 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 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 碳的含量。读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 0~ 10 cm 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 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1. 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 随植被覆盖度升高而升高

C. 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12. 与荒漠草原区相比,该山地落叶阔叶林区

A. 土壤肥力较低

C. 大气温度较低 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

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

B. 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

加 D. 随降水量减少而减少

B. 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泥岩、页岩 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 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 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

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异 B. 地表形态变化 C. 过度农业活动 D. 土壤肥力变化

14. 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 土壤厚度增大 B. 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 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 土壤肥力提高

15.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 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 (如图

所示)。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 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 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据此 完成 6~8 题。

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 ) A. 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B. 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C. 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D. 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16. 畜粪是牧区常用生活能源,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牧区( )

A. 牲畜病害增加 B. 能源资源匮乏 C. 土壤肥力降低 D. 大气污染严重 土壤的淋

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 下表是某土 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表,回答 3~4 题。

深度 N(mg/kg) P(mg/kg) Na(mg/kg) Mg(mg/kg) 0 128 340 30 10 20 91 265 45 10 50 84 283 56 8 17. 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A. N B. P C. Na D. Mg

18. 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A. 地下水位下降 B. 水土流失加剧 C. 土壤肥力下降 D. 盐碱化加剧

19. 聚落名称带“水”多与河流有关,广东有不少乡村聚落名称带“水”。农业社会时

期,决定这些乡村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 A. 河流运输能力 B. 河流水量 C. 土壤肥力 D. 冲积平原面积 土壤是一个复杂而

多相的物质系统。它由各种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各种不同分解程 度的有机残体、腐殖质及生物活体、水分和空气等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 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 与特征变化图,完成下题。

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 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 层荒漠。

20. 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 土壤厚度增大

C. 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21. 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气候变异

D. 过度的人类活动

埃尔埃希多地区 (下图小方框所示 )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小于 300mm,土壤贫瘠。当地农 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随着 滴灌技术和日光温室的快速普及, 埃尔埃希多地区已由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 “欧洲蔬 菜之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B. 土壤中空气含量减

少 D. 土壤肥力提高

B. C. 土壤肥力变化 22. 埃尔埃希多地区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是 ( )

A. 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

B. 受西部山地阻挡,冬季位于西风背风坡

C. 深居内陆且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D. 受沿岸寒流影响,减湿作用显著

23. 埃尔埃希多地区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的合理措施是 ( )

A. 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B. 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C. 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D. 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24. 埃尔埃希多地区普及日光温室的主要目的是 ( )

A. 增加室内温度,抵御严寒霜冻 B. 改善日照条件,促进光合作用

C. 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 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史料记载: “左公宗棠就职后,令民旱地铺沙,改良土地,成为特有之沙田⋯⋯耕垦日 广,民食渐充,白面一斤值钱十文,近更广植浙桑,此地之桑较浙江产叶大汁厚,实为 宜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左公令民“铺沙”的主要目的是 ( )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26. “此地之桑较浙江叶大汁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

A. 降水丰沛 B. 气温年较差大 C. 光照充足 D. 土壤肥沃

27.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 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 (如图 所

示)。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 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 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据此 完成 6~8 题。

①保持土层湿润 ②恢复土壤肥力 ③增高土壤温度 ④促进根系发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