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2)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副本

第一章(2)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副本


➢税收原则可以提出很多,但公平和效率 是两大基本原则。
税收的两大基本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经济效率 税务行政效率
管理(经济)公平 税收公平原则
负担(社会)公平
微观中性 宏观调控 征税费用 纳税费用 一视同仁 扫除不平等 横向公平 纵向公平
效率和公平的选择
➢ 所以,不同国家、不同时期 都有不同的税收原则。但是 也有一些是共同的应该长期 遵守的基本的税收原则。例 如公平与效率原则。
什么是税收成本?
➢ 税收成本包括税收征管成本和纳税成本。
➢ 税收征管成本是国家组织税收收入过程中,所耗费 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具体表现为税务机关 为征税所支出的各项费用。
➢ 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为缴纳税收所耗费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对纳税人来说,纳税成本是客观存在的。
(二)税收效率原则的实施
➢ 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政府向企业和个人征税不但 是收入分配,而且也是资源配置。在设计税收政策 和制度时,就要尽可能通过选择税种、确定税基、 制定税率等来减少税收效率损失,提高税收经济效 率。
➢ 税收征管效率也是税收效率原则的重要内容。税收 效率原则要求在税收征收管理中必须不断寻求降低 税收成本、增加税收净收益的途径,达到提高税收 效率的目的。
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
➢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适应经济自由放任 发展的要求,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 了“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税 收四原则。
瓦格纳的“四项九端”原则
➢ 在资本主义垄断时期,随着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和 国家职能的不断加强,德国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 瓦格纳提出了税收的“四项九端”原则:
个人税收负担。在实践中,衡量微观税收负担水 平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税收财政原则
➢ 财政是国家为行使其职能而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 形成的分配关系。财政分配关系包括财政收入分 配关系和财政支出分配关系两个方面,税收属于 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范畴。
➢ 组织财政收入职能是税收最基本的职能,组织财 政收入也就成为确立税收原则的首选目标。
(一)税收财政原则的内涵
➢ 税收财政原则的核心是保证财政收入。其具体内容 包括:
• 1.“收入充分、税收有弹性”的财政原则; • 2.“选择税源、选择税种”的国民经济原则; • 3.“普遍、平等”的社会公平原则; • 4.”确实、便利、征收费用最少”的税务行政原
则。
凯恩斯主义的三大税收原则
➢在现代资本主义时 期,随着社会经济 波动、周期性经济 危机加剧,为适应 政府干预经济的要 求,凯恩斯主义强 调税收的“公平、 效率、稳定”三项 原则。
降低税收成本的主要途径
• (1)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 • (2)积极推行税务代理制度; • (3)改革和完善税收征管机制; • (4)加速推行现代化的征管方法; • (5)努力提高税务干部的素质; • (6)严格控制税收征管成本开支。
三、税收公平原则
➢ 税收公平原则包括两个方面:
• (1)税收负担公平。 ➢ 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
➢ 税收效率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1.税收经济效率
➢ 是指税收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按照帕 累托效率来定义,即如果生产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 分配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生产资源的 任何重新配置,已经不可能因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 而不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或者说,社会分配已 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分配的改变都不可能使 任何人的福利有所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 这被称为资源最优配置状态,或帕累托最优。
拉弗曲线
(二)税收财政原则的实施
➢ 税收财政原则的核心是保证财政收入,也是税收 的基本出发点。要做到税收保证财政收入,在税 收政策上和税收制度上必须作出最佳选择。
• 1.税收政策的最佳选择是轻税、严管、重罚。 • 2.税收制度的最佳选择是宽税基、低税率、有
弹性。
二、税收效率原则
(一)税收效率原则的内涵
➢ 国家的政策既包括经济政策, 也包括社会生活的各项政策。 税收制度的政策原则必须全面 体现国家的各项政策。并随着 国家各种政策的变化而及时对 税收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五、税收简便原则
➢ 所谓税收简便原则,是指 税收制度应该便于纳税人 计算和缴纳,便于税务机 关征收管理。
➢ 税收简便原则应以上述四 个原则为前提,这些税收 原则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 如果税收征管不严,必然造成有人偷税,有人不 偷税等现象,就会使得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出 现不公平。
要实现税收管理公平,主要应该做到:
• (1)尽可能抵消通货膨胀 的影响。
• (2)对纳税人实行区别对 待。
• (3)防止偷、欠、骗税的 发生。
•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税收政策原则
➢ 国家的各项政策是制定各项管 理制度的基本依据。税收制度 的建立,必须体现国家的各项 政策。
税收经济效率也应与帕累托效率相一致
➢ 税收经济效率也应与帕累托效率相一致,税收必须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的优化组合,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 2.税收征管效率 ➢ 是指税收征收管理本身必须有效率或效益。税收征
管效率的高低集中体现为税收成本与税收收入之间 的比例关系。在税收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关键就要 看税收成本的高低。
• (1)保证财政收入足额、稳定。 ➢ 保证财政收入足额是指税收必须为国家筹集足够的
财政资金,以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但 是税收的足额是相对的,它是相对于国家实现其职 能的需要而言的。
➢ 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是指在一个长时期内税收收入 要相对稳定。但税法稳定是保证税收收入稳定的前 提;而经济稳定发展则是税收稳定增长的保障。
➢ 税收的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 为谋求经济发展,应树立起 效率优先、兼顾(或相对) 公平的税收公平效率观。
目前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10.14)通过的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按照简税 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 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改革。
➢ 《决定》在确定了税制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对税 制改革的基本要点也做了概括性描述,为今后一 个时期税收制度改革确定了基本方向,它标志着 我国新的一轮税制改革已经开始启动。
第二节 税收负担
➢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 定要求纳税人承担的税款数额。它反映一定时期 内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进行税收分配的 数量关系。
负担能力相同的纳税人,税负 应该相同,这叫做税收的横向 公平;二是指负担能力不同的 纳税人,税负应该不同,即负 担能力大者多纳税,负担能力 小者少纳税,这叫做税收的纵 向公平。
•(2)税收管理公平。
➢ 主要体现在税收征收管理的过程中。所谓税收管 理公平就是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给纳税人创造一个 平等的税收环境。对所有纳税人要一视同仁,要 克服“人情税”,严格征管,应收尽收。
➢ 税收负担与税收收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税收收 入一般用绝对量来表示,反映一定时期的税收规 模,而税收负担一般用相对量来表示,反映一定 时期的税负状况。
➢ 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以及如 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既是 一个重要的财政问题,也是一 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 税收负担可分为宏观税收负担 和微观税收负担。下面分别从 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 1.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 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 为一年)税收收入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T/GNP)。公式如下: 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税收收入总额/国民生产总值×100%
• 2.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 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一年)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T/GDP)。公式如下:
第四节 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
1.1 税收原则 1.2 税收负担
1.1 税收原则
➢ 各个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和设计税收制度时,都 必须制定和遵循一定的税收原则。所以,税收原 则是一个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时 所必须遵循的标准或准则,它是治税思想或税收 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
➢ 税收原则在税收实践中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发 展和税收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我国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税收原则
• 1.建国初期(1950—1952年):提出了“保 障供给、简化税制、合理负担”的税收原则。
•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 提出了“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税收原则。
•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1957年后): 为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要求,提出了进 一步“简化税制”的税收原则。
• 4.改革开放以后( 1979年): 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提出 了“保证收入、公平税负、鼓励 竞争、提高效率”的税收原则。
• 5.十四大以后( 1992年):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 求,又逐渐形成和提出了新时期 “法制、公平、文明、效率”的 治税思想或税收原则。
•(2)保证财政收入适度、合理。
➢ 保证财政收入适度、合理,是从税收经济关系来考 虑保证财政收入问题。财政收入的适度是指税收收 入必须做到取之有度,这个度主要体现在税率上, 税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税率过高,税负过重, 会伤害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 展,而最终又影响税收收入的增长。
➢ 以上各因素对宏观税负的影响程度并不完全相同。 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决 定因素。
二、微观税收负担
➢ 微观税收负担是相对于宏观税收负担而言的,宏 观税收负担是从整个社会或国民经济总体来分析 税收负担,而微观税收负担则是从纳税人个体来 分析税收负担。
(一)衡量微观税收负担的指标 ➢ 微观税收负担按负税主体可分为企业税收负担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