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文本一
【满天晚霞,映在水田里。
古槐枝旁,一轮血红的夕阳,正照着勾践、文种和苦成。
在沉郁的空气中,三个人在土坡上相对着。
】
【远处禹庙的钟声缓缓震荡着。
半晌。
】
文种鸟雍在禹庙敲钟了。
这一下一下的钟声,告诉了百姓,吴兵正在搜剑,每家赶快把兵器藏好。
勾践(抚剑不语。
潦望着远处城郭上的云霞,满脸怒气。
忽然拔出剑来,霞光闪闪,向前一挥)这一镇越神剑,是不能再换主人的。
它在夫差手里,是越国的耻辱。
百姓将它拔下,为它流了血,死了人,交在寡人手里,它就是越国人的骨气。
文种(不安地)王孙雄连下了三道军令,叫吴兵见人就搜,有门就闯。
几次搜索兵器,没有这样严紧过。
现在他们已经搜过了坠马桥。
搜到城南,大王密藏刀剑的兵库,如果因而泄露,全被劫走,那损失就难于弥补了!
勾践是啊!交出去就能停止搜索,救下兵库。
难道能为了这三尺烂铁,丧失所有的兵器吗?——(低声)交出去吗?(昂奋地))可是交出去,就是交出了越国人的骨气,交出了百姓对寡人的期望。
苦成(沉重地)也是交出了越国百姓这一片耿耿的是非之心了。
勾践这剑是万不能交的。
(望着夕阳)宁可作那笔直折断的剑,不作那弯腰屈存的钩!寡人这番心志,定要上告祖先,昭示百姓。
我到禹庙去了。
文大夫,你叫范大夫去妥善应付吧。
(佩剑昂然下)
文种(自语)无论如何要保住兵库的剑和刀。
苦成(义形于色)定要保住兵库的剑和刀!
文种(意在言外,安抚地)苦成老人,不要担心。
我和范大夫计议一下,必然想出万全之策。
苦成(长揖)苦成领受了贤大夫的深意!
【文种下】
【沉重的钟声,不断敲击,一声声震动人心。
苦成望着天边、殷红的半轮夕阳,镇定肃穆。
】苦成生当为人杰,死也做鬼雄。
宁做那笔直折断的剑,不做那弯腰屈存的钩。
兵库的剑、刀是不能搜去的,越国的骨气是不能丧失的。
(沉毅地)疾风知劲草,岁寒见青松。
只有苦成我去,才是万全之策。
【这时,吴兵押着被绑的越国百姓数人,他们坚毅不屈,昂然走过。
】
【鸟雍匆匆上】
鸟雍(急煎煎地)苦成老爹,大王这时还要我带人上山伐木!
苦成为了造船吗?
鸟雍(愤急)正是啊!现在吴国兵眼看着就要搜到我们的兵库了,可是大王这个时候,还叫我伐木造船!
苦成(沉思)大王这时还不忘记造船伐吴的大事,这才是我们的大王啊!(望着鸟雍)你还不安心吗?
鸟雍(恍然)对啊。
【勾践上。
】
苦成大王,我献给大王一件东西。
勾践什么?
苦成(从腰间取下苦胆)胆。
胆能明目,它叫人眼亮。
大王要看清哪!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
大王,我去了。
(苦成下)
勾践(将胆随手挂在石崖上,陷入沉思中)千古的胜负在于理!
【天暗暮浓,茂竹丛岭上,升起一轮新月。
】
【勾践在徘徊着,沉思着。
】
【远处有几声清亮的渔歌,随着月光照着的江水,逐渐失了。
】
【村落里,偶尔有几点星火,想是妇女们还在纺织。
】
【勾践在徘徊着,沉思着。
】
【禾田里灌满了水,星光在水里,静静的。
】
【春风荡漾,夜色是那样晴朗。
】
【竹阁里,勾践夫人走进来,点起油灯,坐下纺织。
】
【更锣敲了两声。
】
勾践夫人大王,二更了。
(见勾践没有答应,仍坐下纺织)
勾践(语白)千古的胜负在于理。
然而要多少今天这样的日子才能赢得这个胜负啊。
【木铎声缓缓响过去。
】
勾践二更天了。
这一天哪,拆城,抢牛,搜剑,民受苦,君受辱,还不知道兵库如何呢?漫说人非木石,就是一块石头也会气得喷出火来。
大禹啊,我的祖先,你形容枯搞,面目熏黑。
你终于制服了天下滔滔的洪水。
你威德通神明,会稽,就是你得天下的地方。
而我,你的子孙,一个鱼虾都不如的东西,竟然辱没了你,也辱没了会稽。
我,继位的时候,只知道酗酒打猎,流连荒亡。
略略知事的时候,又骄傲盈满,不知养民。
我把会稽这个名字变成了粪土败絮,会稽在我的手里,成了最羞辱,最见不得人的地方!我卑鄙,我怯弱,像一只惊弓之鸟,一见猎人的影子,就钻入天去。
我只知退缩。
抢牛,我不敢回手;搜剑,我不敢回手;连拆城我都不敢回手。
这一鞭一道血痕,打在我的心上。
我就是脸皮厚,就是不知痛。
在群臣面前,在范蠢、文种这样难驾驭、不能长居人下的大夫面前,站着我这样一个不成器的君王!
【夜更深了。
月光如水。
文种走上。
】
文种(镇静地)启奏大王,吴兵停止搜剑了。
王孙雄说已经获得拔剑的人了。
勾践苦——成?
文种(沉重地)苦成老人自己去的。
他殉了难。
他在禹王庙前殉了难!
文本二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
人们可以从作品的戏剧冲突中感受到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某些本质方面。
在戏剧理论中,很多人也曾在不同程度上强调戏剧冲突在戏剧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伏尔泰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黑格尔把“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看作是戏剧的“中心问题”。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吴兵搜剑开篇,通过鸟雍敲响的钟声营造了沉郁紧张的氛围,并与后来的拆城、抢牛一起揭示出强权对弱国的欺凌。
B.舞台说明中描写天暗暮浓中新月星火点缀,春风荡漾,夜色清朗,既以乐景衬哀情,同时突出了勾践深沉的思索以及领悟。
C.吴兵挨家挨户搜剑的夜晚,越国妇女和勾践夫人还在纺织,说明越国君民镇定从容,决心坚定,团结一心为复兴越国努力。
D.勾践的语白不仅反映了越国处境的艰难,而且生动展现了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既自
责愧悔、忍辱负重,又多疑猜忌。
1.A【解析】根据后文“这一天哪,拆城,抢牛,搜剑,民受苦,君受辱,还不知道兵库如何呢?”以及文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舞台说明可知“后来的拆城、抢牛”错误。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结构严谨,注重场景的衔接,从夕阳下到二更天再到夜色已深月光如水,时间的推移巧妙地表现了越国君臣的时光的流逝。
B.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两种,吴兵搜剑、文种谋划、勾践逃避、苦成捐躯等情节主要借助人物台词得以推动发展。
C.勾践和苦成的抒情独白铿锵有力、富于诗情,非常符合戏剧语言通俗自然、简练明确、书面化文学化、适合舞台表演的特点。
D.勾践的独白运用了呼告、对比、拟人、比喻、直抒胸臆等多种手法,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充分展示了文学的艺术魅力。
2.C 【解析】“书面化”错误,因表演需要,戏剧语言应该口语化。
勾践和苦成的抒情独白多用短句,兼具口语化需求与文学抒情性,具有文白相杂的特点。
3.阅读文本二的内容,请结合本文一中谈谈“在冲突中”展现了“苦成”怎样的形象。
(4分)答案:
①吴兵搜剑,苦成认为交出了剑“也是交出了越国百姓这一片耿耿的是非之心了”,这一冲突体现了苦成对家国的热爱和信念;
②文种意在言外的”万全之策”和苦成对文种话意的领会,这一冲突体现了苦成大义凛然的形象;
③面对生死抉择,苦成选择舍生取义,殉剑而死,这一冲突体现了苦成宁死不屈、铁骨铮铮的形象;
④苦成殉难前向勾践献上苦胆,在“一时强弱”和“千古胜负”的冲突中形象说理,体现了苦成勇敢睿智的形象。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4.本文是如何紧扣题目,以“胆”“剑”结构全篇的?请分别加以简析。
(6分)
答案:
①苦成向勾践献上苦胆,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胆”既是苦成的心声,也是下文勾践独白的引子;
②“剑'‘在文中串起全文,戏剧情节围绕搜剑、护剑和殉剑展开,使得文章首尾贯串,结构
严谨,具有独立性。
(每点3 分,文中具体内容1分,结构1分,具体解释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