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工作总结(文章一):农村信用社工作总结范文xx年,##市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精神xx年,##市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二十四字方针”和“三抓一促”的指导思想,认真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措施有力,服务真诚,支持地方经济见成效。
全市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增强了“根在农村,命在农业,情系农民”的理念,把支持新农村建设作为金融服务的基本方向。
千方百计占领农村金融市场、站稳农村金融市场,支农贷款占全市金融机构的98.2。
针对城郊结合部经济发展特点,大力支持社区居民、小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在创新产品、培育优质客户群体上下功夫,努力拓展城镇金融市场。
初步形成了“农村—集镇—城区”的金融服务链条和城乡一体的金融服务网络,发挥了全市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网络优势。
——强化治理,深挖细查,新案陈案实现零增长。
全市农村信用社按照银监会及省联社有关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及稽核审计工作。
在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上,严格抓好各个重点环节的检查与自查工作,同时严格按照“九种人”的标准对员工进行排查,并认真做好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
结合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认真进行稽核审计工作,截止2xx年11月30日止,全市共计开展稽核审计工作256次,累计审计机构504个,提出整改建议1023 条,现已整改368条,共处理责任人272人,其中:行政处罚16人,经济处罚256人;共检查业务73859笔,金额146631万元,检查违规总计3305笔,金额20958万元。
其中:信贷违规2614笔,金额20303 万元,财务违规701笔,金额656万元。
——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金融服务闯出新举措。
各联社及时调整农村网点布局,因地制宜恢复和增设了网点及柜台服务窗口,扩大网点覆盖面。
做到“全市各乡(镇)、人群较集中的村设立营业网点,信合服务覆盖全市”。
实施城区网点规划,投资2200余万元新购建了部分信用社办公场所,调整了网点布局,及时满足了网点向“居民社区、经贸繁华地区转移,为各类客户提供便利金融服务”的需求。
同时以优质服务为手段,一方面对全市网点进行“七统一”规范化装修,完善服务设施,营造优质服务环境,另一方面,在信贷工作中,积极推广实行柜台受理信用户持证贷款,实行小额信用贷款限时办贷制。
建立完善信贷授权授信管理,实行大额贷款限时审贷制。
推行“阳光贷款”工程,使“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行为得到遏制。
今年以来,针对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结合##实际,由##办事处牵头,在全市农村信用社推出了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
专门外派人员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跟踪服务,这一服务方式,填补了外出务工人员无专门金融服务的空白,“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成立8个月,业务范围覆盖14个省市,帮助50万##外出务工人员创收,将金融服务进一步延伸,创新了金融服务品种。
到11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帮助外出务——强化宣传,多措并举,宣传工作得到再升华。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全市农村信用社以##农村信用社志编纂工作为突破口,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窗口形象宣传。
截止11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共查阅历史档案资料3400余卷,形成资料卡600余万字;搜集图片1200余幅,补拍图片600余幅;搜集具有历史意义的实物327件。
全市各联社基本完成资料搜集工作,全面进入试写阶段。
同时,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优质文明服务活动”,“##省农村信用社形象大使选拔赛”为契机,大力开展金融知识、企业形象宣传,达到了“普及金融知识,培养团队精神,展示信合形象”的目的。
并借助强势媒体提升宣传品位,通过邀请媒体记者深入报道,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开设专栏等吸引公众眼球,一年来,共计开办电视宣传专题3期,播报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实效新闻12条;在《金融时报》、《##日报》、《##经济信息》、《##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宣传全市农村信用社近30篇。
——强化建设,廉洁自律,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是以“重品行、守法纪、促廉洁”为契机,加强领导班子廉洁自律,履职能力建设。
全市各联社班子成员顾大局,讲党性、讲团结、廉洁自律,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形成较强的团队精神和较好的工作氛围。
二是进一步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按照省联社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关要求,办事处支部制定了学习方案,明确了学习内容,制定了学习计划、活动计划、党建工作计划。
同时,抓好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的认识,增强了凝聚力,对办事处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团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在“抗雪凝、强服务、保民生”战斗中,全市农村信用社各网点保持服务不中断,107个网点在停水、停电、交通受阻等困难情况下,想方设法开展工作,共办理各项业务120余万笔,涉及资金20余亿元,惠及客户210万人次。
同时,大力开展支持灾后重建信贷支持工作,积极发放灾后重建贷款。
截至2xx年6月30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支持农户灾后重建贷款3.28亿元,惠及农户75620户。
为全市搞好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联社在雪凝灾害期间的突出表现得到肯定。
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分别受到省、市、县表彰。
(二)、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信贷管理科学真诚服务到位。
(一)围绕农民增收,大力支持农户、工商户发展。
全市农村信用社根据社区经济结构发展的新特点,本着“突出效益、积极支持、共同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贷款方式,大力扶持区域性特色农业、个体工商业发展。
坚持“小额、分散、流动”的原则,在优先满足农耕生产贷款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支农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通过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重点扶持生态、高效、优质的区域性特色农业,积极支持种植、养殖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一是结合我市农村信用社特点,开办了满足广大农民“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资金需要的信贷产品;结合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小企业融资特点,积极探索抵押替代品方式,设计适销对路、风险可控的信贷产品。
在此项工作上,紫云县联社推出了“时代快车”特色信贷服务,以满足除农户外的其他客户需求。
做到既抓农村市场,又主动出击城镇市场。
##县联社推出了“和谐快车”信贷业务金融新产品,出台并实施了《##县农村信用联社和谐快车贷款管理实施细则》,信贷业务及时满足了广大客户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各单位、各部门及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在创收的同时有力地提升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
二是逐步将住房按揭、消费贷款、理财业务等城市金融产品推广到农村地区,把小额信贷营销理念引入城区,满足城区居民生活、工商业户经营的小额信贷资金需要。
三是按“利率覆盖风险”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投向、不同风险程度、不同信用等级、不同贷款期限,科学设定贷款利率定价指标,既没有“一浮到顶”,也没有“一刀切”。
同时对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贷款,按省联社要求,在利率上给予了适当优惠。
(二)积极开办行政事业单位机关干部评级授信业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全市农村信用社在巩固和发展农户联保、小额信贷等基础上,积极推广机关干部评级授信贷款,属于行政机关干部,通过评级授信,在核定的期限、额度内,可以随时贷、随时还,有效地拓宽了贷款营销渠道,确保了信贷资金安全系数,培育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围绕社区经济,支持地方企业——立足市场定位改善金融服务一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把握市场定位,通过改善金融服务,积极融通资金渠道,壮大资金实力,为全市社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强化宣传导向,提升社会形象。
全市农村信用社通过密切地方党群关系,与地方党政各部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一起开展社区宣传活动,较好地融入到社区的各个领域,有力地促进存款的快速增长。
一是加强宣传,宣传信用社服务宗旨、服务品种等,为开展业务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与地方党政合作,通过举办各种体育、文化等社区性活动,贴进居民生活,增进双方交流,扩大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三是通过各类简报、报刊进行宣传报道。
四是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现代化舆论工具进行广泛宣传,将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服务内容、业务范围、业务办理流程等向社会进行宣传,开通客户反馈信箱,与客户搭建交本文文秘114://xx流互动的平台,有力地推动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
(二)创新服务品种,完善服务功能。
随着农村信用社服务功能的逐步健全,电脑联网、通存通兑的开展,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当地居民。
一是抓住代收居民水电费、代收考验款的契机,抓好代理业务的拓展,切实做好以“代”引存;二是积极做好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代发工作。
三是实行上门服务,切实做到哪里有储源,哪里就有信用社的服务,打造农信品牌,促进各项存款的稳步增长。
(四)狠抓服务规范,优化服务质量。
全市农村信用社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选拔形象大使”“合规文化建设”“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为契机,紧抓服务规范,积极探索优质服务的新方法、新路子,更好地为社区服务。
一是通过深入开展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营造出社社争创“文明窗口”、“客户满意窗口”的良好氛围,将文明优质服务深化、优化、质化,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二是进一步落实“服务承诺”,加大业务办理的透明度,把各项业务办理的操作流程、手续及相关信息张贴上墙,增进了客户对业务办理的了解。
三是在日常工作中持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主动延长服务时间,推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满足不同层面客户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金融服务。
——以管理为核心控管整合显成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全市农村信用社严格按照“内紧外松”的原则,将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和谐管理,控管整合,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战斗力,各项业务取得跨越式发展。
(一)坚持内控优先,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一是明确经营目标责任制,提高内控制度的考核含量,充分调动各网点负责人严管理、抓内控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对要害岗位实行“轮换制”,xx年,全市各联社共计对1100余名员工进行岗位轮换,岗位轮换达90以上,内控制度得到较好的加强;三是完善岗位职责,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
四是完善授权授信机制,联社理事会、经营班子成员按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分别与各网点负责人签订《授权委托书》,明确职责权限;逐级签订责任书,奖惩明确,责任分明,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对全社职工的请销假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提高办公效率,确保各项任务的执行到位;对各要害岗位执行强制休假制度,防止各类经济案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