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一必修一总结完整版1、第一单元1、实验安全(1)防中毒(2)防污染(3)防倒吸(4)防爆沸(沸石)(5)防爆炸(验纯)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固液混合)注意:一贴二低三靠(2)蒸馏(液液混合)原理:沸点不同。
注意: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下进上出;③加碎瓷片(沸石)。
例子:分离酒精和水(3)萃取(液液混合)原理: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注意:①先检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密度无要求);③ 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3、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1)n = N/NA 物质的量必须用来描述微观粒子(2)n = m/M M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原)子质量(3) n = V/Vm 标况:0℃、Pa 可以是混合气体标况下:Vm=22、4L/mol(4)c = n/V 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浓度不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5)C浓V浓 = C稀V稀4、一定物质的量溶液的配置仪器:容量品(规格,如100mL容量瓶),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过程:1、计算2、称量3、溶解(等溶液冷却)4、转移(用玻璃棒)5、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6、定容(胶头滴管,液面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上下颠倒)误差分析:紧扣公式c = n/V 进行分析如:没有洗涤烧杯→导致烧杯中溶质为转移进容量瓶→n降低,V 不变→c降低★ 仰视:V偏大,C偏低;俯视:V偏小,C偏高。
2、第二单元1、简单分类2、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的直径<1nm(粒子直径小于10-9m)★1nm-100nm 粒子直径在10-9 ~10-7m>100nm(粒子直径大于10-7m)实例氯化钠溶液等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石灰乳、油水等性质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区分溶液和胶体:丁达尔效应(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3、离子反应(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判断电解质方法:①是否化合物②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电离③必须是自身电离(如CO2溶于水,发生电离的是碳酸,而不是CO2,所以CO2不是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就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离方程式NaHSO4 == Na+ + H++SO42― NaHCO3 == Na++ HCO3―★(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BaSO4↓+CuCl2拆:易溶易电离拆,难溶难电离(↑,↓,H2O)不拆Cu2++SO42-+Ba2++2Cl-=BaSO4↓+Cu2++2Cl-删: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a2+ + SO42-= BaSO4↓ 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Ba2+ + SO42-= BaSO4↓ 小结:1、不拆的物质除了↑,↓,H2O,还包括氧化物(如Al2O3),单质(如Al),弱酸(CH3COOH,H2SiO3),弱碱(NH3H2O)2、微溶物Ca(OH)2看题目表述如澄清石灰水,拆成离子形式。
如石灰乳或者Ca(OH)2悬浊液拆成离子形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时一律保持化学式,不拆。
★(4)离子共存问题审题:注意题目中“无色透明”“PH=1”之类的字眼,这些都是隐藏讯息!离子除了两者共存会生成气体(如CO32―和H+),沉淀(Ag+和Cl-)和水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必须掌握:H+和AlO2-,酸性条件下Fe2+和MnO4-、NO3-,H+和SiO32-有色离子只有四个要记住:Fe2+(浅绿)、Fe3+(黄)、Cu2+(蓝)、MnO4-(紫)★4、氧化还原反应(1)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价(判断标准);实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口诀:失升氧还氧得降还氧还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2)电子转移表示方法:双线桥法。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4)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3、第三单元(方程式一定要会写!自己多练!结合着方程式默写看)1、金属的通性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②与酸反应放出H2;★③绝大多数的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记住两个特例:Na2O2过氧化物,Al2O3两性氧化物④碱性氧化物: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⑤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蓝色钴玻璃))2、单质Na (银白色) Na2O(白色) Na2O2(淡黄色)①单质钠保存:煤油(防止接触空气被氧化)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浮、熔、游、响、红。
与酸反应:先和酸反应完,再继续和水反应与盐溶液反应:不会发生置换反应!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生成的NaOH 再继续和盐溶液反应(如和CuCl2反应生成Cu(OH)2)② Na2O 碱性氧化物,能和水、酸、CO2反应(要会写方程式)★Na2O2 与水、CO2反应放出O2(呼吸面具、潜水艇作为氧气来源)③ Na2CO3和NaHCO3的对比(实验)溶解度Na2CO3>NaHCO3 碱性Na2CO3>NaHCO3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 :①加热;②加Ca2+;③逐滴滴入HCl3、铁① 单质铁:跟酸反应,跟水蒸气H2O(g)反应,实验现象② 铁的氧化物:FeO、Fe2O3(铁锈)、Fe3O4 知道颜色,碱性氧化物,都能跟酸反应③ ★ 氢氧化物:Fe(OH)2(白色),Fe(OH)3(红褐色)制备得到的Fe(OH)2往往不容易保存,为什么?(白→灰绿→红褐色沉淀)如何制备比较纯净的Fe(OH)2?(注意无氧环境)④ 亚铁盐Fe2+和铁盐Fe3+★检验Fe3+:加入KSCN,溶液变红(不是红色↓)★检验Fe2+:先加KSCN,无明显现象(排除Fe3+干扰),加入新制氯水,(继续滴加KSCN),溶液变红。
4、铝① 单质铝: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形成致密氧化膜Al2O3,保护内层铝不被继续氧化;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放出氢气,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形成致密氧化膜Al2O3,保护内层铝不被继续氧化② 氧化铝Al2O3:两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
③ 氢氧化铝Al(OH)3:两性氢氧化物,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胃药实验室制法:硫酸铝和氨水反应制备Al(OH)3(生成的Al(OH)3不溶于弱碱)★ 当n(Al3+):n(OH-)=1:3时,完全反应生成Al(OH)3;当n(Al3+):n(OH-)=1:4时,完全反应生成AlO2-。
当物质的量之间介于1:3到1:4之间,Al(OH)3部分溶解(跟OH-反应)④ 硫酸铝钾:净水剂的一种,了解原理。
(与Fe(OH)3类似)★ 需要掌握的方程式(结合着方程式默写或书或笔记自己写):焰色反应1、定义: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性质。
2、操作步骤: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浸洗后灼烧至无色,沾取试样(单质、化合物、气、液、固均可)在火焰上灼烧,观察颜色。
3、重要元素的焰色: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以排除钠的焰色的干扰)★ 焰色反应属物理变化。
与元素存在状态(单质、化合物)、物质的聚集状态(气、液、固)等无关,只有少数金属元素有焰色反应。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及其化合物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常见的是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硅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失去电子又不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1、单质硅(Si):(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
(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只能跟F2、HF和NaOH溶液反应。
Si+2F2=SiF4 Si+4HF=SiF4↑+2H2↑ Si+2NaOH+H2O=Na2SiO3+2H2↑②在高温条件下,单质硅能与O2和Cl2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Si+O2SiO2 Si+2Cl2SiCl4(3)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以及半导体材料等。
(4)硅的制备:工业上,用C在高温下还原SiO2可制得粗硅。
SiO2+2C=Si(粗)+2CO↑ Si(粗)+2Cl2=SiCl4 SiCl4+2H2=Si(纯)+4HCl2、二氧化硅(SiO2):(1)SiO2的空间结构:立体网状结构,SiO2直接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
(2)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能与强碱溶液、氢氟酸反应,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①与强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溶液,避免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
②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SiO2+4HF=SiF4↑+2H2O(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应用塑料瓶)。
③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4)用途:光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坩埚、水晶镜片、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
3、硅酸(H2SiO3):(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2)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其酸酐为SiO2,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得,而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强酸制弱酸原理)Na2SiO3+2HCl=2NaCl+H2SiO3↓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此方程式证明酸性:H2SiO3<H2CO3)(3)用途:硅胶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4、硅酸盐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
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有白色沉淀生成)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