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中国梦的落脚点是人民幸福2

3中国梦的落脚点是人民幸福2

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幸福
2012年11月29日,与人民大会堂隔天安门广场相望的国家博物馆,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

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

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17日,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

在将近25分钟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多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

他向人大代表、向全国各族人民郑重宣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在此段讲话中,我们可以放心地认为,中国梦的落脚点就是“人民幸福”,这是最让人民倍感高兴、快乐的字眼。

笔者为何要从这个角度讨论“中国梦”呢?因为追求幸福是人活着的唯一最终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说:“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逐步实现”的,那么我们通过艰苦奋斗实现的现代化国家又是为了什么呢?笔者以为一定、应该是为了人民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主观感受,没有客观标准;还有人说,幸福源于每个人的内心,和外物没有必然关系。

笔者倾向于相信这种观点:幸福来源于内心的一种感受,所以只有内心得到满足才是幸福的。

而内心的满足来自于人们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满足感,有了这两个方面的生活的满足,人才会有幸福感,而这两个方面的生活的满足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的,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才会这样说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有幸福感,所以“中国梦”的最终落脚点一定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知识人民幸福的前提或者叫先决条件。

翻开西方一些国家的宪法,你会发现都有和美国宪法相似的字眼,表述着大概相同的内容与意义。

他们大都把“为了人民幸福”作为设立宪法的目的。

《美国宪法·序言》中说:“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後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法国宪法·序言》中,“法国人民庄严宣告,他们热爱1789年的《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所规定的……”而1789年的《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则说道:“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兰西人民的代表们,考虑到对人权的无知、忘却或者蔑视,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现在决定在一项庄严的宣言中阐明自然的、不可让与的、神圣的人权,以便这个宣言,经常地向社会团体的所有成员提出来,使他们持续不断地记着他们的权利和他们的义务; ……;以便公民们的要求,今后建立在简明的、不可争辩的原则之上,永远有助于维护宪法和全体人民的幸福。


《日本国宪法·序言》中说:“日本国民决心通过正式选出的国会中的代表而行动,为了我们和我们的子孙,确保与各国人民合作而取得的成果和自由带给我们全国的恩惠,……,并制定本宪法。

国政源于国民的严肃信托,其权威来自国民,其权力由国民的代表行使,其福利由国民享受。


鉴于以上事实,才会有“中国梦与美国梦相通”之说。

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6月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结束后,两国元首在共同会见记者时,习近平表示:我明确告诉奥巴马总统,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鉴于以上理由,所以笔者认为,“中国梦”的落脚点是“人民幸福”,因为对幸福的追求是全人类的追求,是每一个人的追求。

当然,虽说“对幸福的追求是全人类的追求,是每一个人的追求”。

但实现梦想的途径却可能大不一样,甚至大相径庭,所以会有殊途同归之说。

各国有各国的国情。

我们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延续不断历史与文化的国家,虽说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古训,但历史告诉我们,“分”——国家分裂,百姓必遭难;“合”——国家统一,相对要有较为安定的生活。

所以,人民幸福的前提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而现当代史的事实证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一定要走中国特色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

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
奋勇前进。

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中国梦”的动力来源也是强大而确定的: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这三样,也是人民幸福的基础与前提条件。

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有能力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综合力量,造就并托起“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

“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只有国家统一富强、民族振兴崛起,个人才能实现梦想。

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也只有在为实现梦想的奋斗中,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