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刘国林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20期【摘要】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本文分析了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在阅读课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加强,考试和考查的重点也在发生变化,已经由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我们英语教师应注重把握《课标》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由原来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向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转变。
所以我以为英语教学应在词汇语法知识梳理的基础上,侧重语篇阅读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然而,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普通存在一些问题。
一、目前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阅读材料单一教师教学中使用的阅读材料除了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外,其余的大多来自阅读练习题。
绝大部教师没有根据书的内容和学生的个体水平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材料。
所以很少有学生去涉及那些时事性强的学生英文报,去了解最近发行的英语刊物和书籍。
即使有些学生想读,也没有人导读。
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内容主要是阅读类试题。
2.课本阅读资源处理不合理(1)过多强调语言知识传授。
不少教师把课文出现的所有阅读材料都作“精读”来处理。
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等成为其教学的主线,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
例如在新授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下 Unit 1SectionB 3a 的阅读材料时,有的教师整堂课实行满堂灌,讲解操练fall in love with,live alone ,keep a pet parrot ,probably等生字,词汇,逐句翻译等,整节课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
(2)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
常见的授课模式为:Vocabulary learning ,接着 Read quickly and answer , 接着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然后 Read again and do someexercises or retell the text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阅读的速度,对文本的理解各不相同,而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3)忽视了培养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
有的教师常常把新的词汇和语言点从语篇中分离出来孤立地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变得“见木不见林”。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猜测词义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过分重视细节,而忽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课篇分析能力得不到训练。
在处理阅读材料过程中,只注重文中的人物、事件或情节,而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结构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不求甚解。
(5)缺乏对阅读策略的引导。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指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碍他们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3.阅读时间不够充裕,阅读量不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七年级学生每天课外至少要阅读100~150词,八年级学生每天课外至少要阅读400~500词。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因忙于完成教师布置了的各项作业,根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繁重的课外作业并没有担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的练习册一本又一本,试题集一套又一套,做得头昏眼花,兴趣全无,可英语水平并没有实质性提高”(黄源深,2006)。
二、针对在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所提出解决对策1.重视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龄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差异等因素,收集和编辑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阅读的生词率不超过3% 。
常见的《英语辅导报》、《学英语》、《21世英语报》、《学生双语报》等就比较适合学生,这些报纸有一些时事新闻、小故事、人物专访,每日一星等栏目,难度也较适中,便于学生阅读和培养英语阅读习惯。
此外,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英语学习网站的英语资源,分主题或类别整理印发指导学生阅读。
2、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现行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1 传授语言知识与培养技能相结合,“精读”和“泛读”相结合例如在八年级下Go for it 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两篇或以上的语言阅读材料,一般各有侧重,阅读的目的各有差异。
每个单元中的第一篇阅读材料应具有核心地位,该文的教学可接近“精读”,其意义若酵母,通过对它的深入学习,掌握有关语言知识,产生相关技能和能力;而其他阅读材料可作有所侧重的“泛读”处理,其意义是在精读基础上扩大阅读实践,增加语言感悟,内化语言知识,提高阅读技能,体验阅读乐趣等。
2、2 构建“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阅读新模式这个新模式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及发展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阅读过程,把阅读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
例如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下Unit 9 Self-check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这篇阅读材料就可以采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Pre-reading:通过多种形式启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参与。
(1)Pictures talking:谈论各国图片,引出各国的地理位置,人口,语言,饮食和环境等情况,让学生了解世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同时为下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2)Prediction:利用标题、插图,预测课文内容是关于新加坡的哪些情况。
While-reading: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1)Scan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运用阅读策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章大意。
(2)Vocabulary learning:将单词与正确的注解相连,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情景猜测词义的能力。
(3)True or false statements: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判断正误,并以开展竞赛的形式出现。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他们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4)Listen and fill:听课文,填表补充信息,来训练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Posting-reading: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Listing:通过小组讨论,列出新加坡语言、饮食、环境、气候、交通、旅游等其它各方面的情况。
(2)Design an advertisement:为自己的家乡或曾经到过的地方写一则广告。
2、3 加强语篇的教学目前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语篇角度出发,了解不同体裁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英语文章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篇首段,主体段和结尾段。
篇首段往往起着统领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主体段用来阐述文章主题;结尾段概括全文。
整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围绕中心展开,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训练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A.将段落与段落大意配对:B.将因果关系配对:C. 将段落或事件发和生顺序打乱,重新编排顺序;D.填表补充信息。
例如: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下Unit7 Self check中阅读文章就可以运用将段落与段落大意配对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2、4 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指导和培养阅读策略是指对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的策略。
Mackey曾列出扫读、预测、猜词、利用语篇标志等19种阅读技巧和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利用教材中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训练,比如略读、跳读、精读、研读,而不是一成不变听录音朗读后回答问题。
初中的阅读材料以叙事文章为主,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跳读,辅以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理清文章中的时间、空间、事件发生的顺序与关系;再配以一些思考性问题,组织学生计论,引导其抓住主题。
3.保证阅读时间,培养阅读习惯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不仅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资料,还为其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比如每节课留出几分钟让学生读英语课外书,布置英语作业时有意识地少布置笔头作业,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使学生有时间读,有可读的英语资料。
同时每周安排1~2节自由阅读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条件。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
我们既要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料,也要重视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学;既要重视对阅读策略能力培养,又要重视对阅读习惯、技巧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1] 《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2] 李天紫:《我国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3期.[3] 赵进:《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