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检修规程1目的为了进一步规范叉车维修的作业程序、作业内容,以便提高叉车的维修质量,延长车辆使用周期,使车辆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特制订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内燃机叉车的检修,其它型号叉车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3检修分类车辆修理分车辆大修,总成大修,车辆小修和二级维护四类。
3.1车辆大修是新车或经过大修后的车辆,在行驶一定里程(或时间)后,经过检测诊断或技术鉴定,用修理或更换车辆任何零部件的方法,恢复车辆完好技术状况的恢复性修理。
3.2总成大修是车辆的总成经过使用一定里程(或时间)后,用修理或更换总成任何零部件(包括基础件)的方法,恢复其完好技术状况的恢复性修理。
3.3车辆小修是用修理或更换个别零件的方法,保证其正常行驶工作能力的修理,主要是消除车辆在运行过程或作业过程中发现的故障或隐患。
3.4二级维护是指车辆虽未出现故障或事故,但其行驶已达到了一定的里程或时间,所采取得强制性的维护保养。
4叉车检修规程4.1发动机修理4.1.1发动机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修理技术条件进行修理。
4.1.2发动机装配的零部件和附件均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制造或修理技术条件。
4.1.3装配后的发动机,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工艺和技术条件进行冷、热磨合、拆检和清洗。
4.1.4修复后的发动机应满足G B3799-83标准。
4.2润滑系统修理4.2.1机油泵供油正常,主被动齿轮啮合间隙不得超标。
4.2.2调压阀、旁通阀拆卸清洗时,洗后应保证调压阀接触良好,旁通阀必须按原状装好拧紧。
4.2.3机油滤清器更换后,要保证密封良好。
4.3冷却系统修理4.3.1检查水泵壳应完好无裂纹、壳体与盖的接合面平整。
4.3.2水泵叶轮完好无裂纹,叶轮与轴的配合锥面锥度应一致完好无损伤。
4.3.3水泵不应有漏水或过热现象,运转时无碰击声和磨擦声。
4.3.4散热器油污或水垢应清洗干净,散热缝隙不应堵塞。
4.3.5修复后应进行耐压试验,水不低于0.5k g f/c m²,油不低于5k g f/c m ²,历时一分钟不允许漏油。
4.3.6散热器水管不允许有堵塞、折弯。
4.3.7风扇叶片不得有裂纹、翘曲或变形。
4.4燃料系统修理4.4.1喷油泵、调速器拆检时用专用工具,清洗时各接合面不得有碰伤、精密零件不得错乱,壳体应无裂损。
4.4.2柱塞和活塞套的圆柱形工作面,不允许有任何刻痕和腐蚀现象,柱塞和柱塞套经研磨清洁后不许有任何卡滞现象,并应进行封闭性试验。
4.4.3滚轮体与泵体承孔的配合间隙,调节螺钉与柱塞下端的配合间隙、凸轮轴与轴承的配合间隙,动量控制拉杆与衬套的配合间隙均应符合原车规定。
4.4.4出油阀体及座的工作面应无刻痕及锈蚀现象。
出油阀与柱塞装配后应进行封闭性试验。
4.4.5调速器各弹簧无折断、扭曲和弹性减弱现象,其性能应符合原厂规定。
调速块的涨缩应自如,无卡滞现象。
4.4.6油门摇臂轴与轴孔及衬套的配合间隙不应大于规定标准,推力轴承不得松旷。
4.4.7喷油泵调速器总成各零部件用柴油彻底洗清,用专用工具装合,各部螺栓、螺母应紧固,并按规定加注机油。
运转时凸轮轴和各部联接机构应无卡滞、噪音、局部过热和漏油现象。
4.4.8喷油泵、调速器应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符合原厂规定。
4.4.9喷油器调压弹簧的性能符合原车规定,检修装合后应在试验台上进行调试,喷油压力符合原厂规定,且雾化良好。
4.4.10输油泵体、滚轮体、手泵体均无裂损。
活塞弹簧、滚轮弹簧、止回阀弹簧的性能应符合原厂规定。
4.4.11输油泵装合后各部位应密封,运转时无卡滞和漏油现象。
4.5液力变矩器及传动轴的修理4.5.1液力、变速器4.5.1.1变矩器及变速器壳体不得有裂纹,两接合面的翘曲度不得大于0.1m m,各轴承座孔尺寸磨损不允许超标。
4.5.1.2壳体各部螺纹损伤不得多于两牙,变矩器支撑脚不得有裂纹。
4.5.1.3一、二轴的轴承颈、花键、密封环等处的磨损不得逾限。
4.5.1.4变速器齿轮的齿表工作面的腐蚀不超过15%,不得有渗碳层脱落等现象。
4.5.1.5变速齿轮的齿顶允许有微小剥落,齿顶上允许有微小擦痕或阶形磨损,但应修平。
4.5.1.6变速齿轮的齿厚磨损、长度磨损、啮合间隙不允许有超标现象。
4.5.1.7换档离合器摩擦片的厚度不允许磨损超限,被动片铜基粉剥落、离合盖盘烧损、被动盘翘曲超标等现象。
4.5.1.8被动片内花键磨损松旷不允许存在。
4.5.1.9变速调压阀在调整时不得有发卡现象,各部不得有渗漏现象。
4.5.1.10变速泵的齿轮与隔板侧隙,隔板面平行度不得超标。
4.5.1.11安装时清洗好所有金属件,清洗各油道保证畅通,更换老化橡胶密封环,安装完后进行磨合试验。
4.5.1.12磨合时保证换档准确、迅速、平稳、壳体结合处、机动盘、盖、管接头以及油封等各部位不得漏油。
4.5.2传动轴检验4.5.2.1检查传动轴凸缘内孔,若过度磨损形成椭圆形应更换传动轴。
4.5.2.2检查十字轴轴颈有无严重的滚针压印及轴颈磨损程度。
4.5.2.3检查凸缘耳孔的失圆度。
4.5.2.4滑动花键在旋转方向上的最大使用间隙0.4m m。
4.5.2.5检查传动轴的弯曲度,超标时应用压床校正。
4.5.3传动轴装配4.5.3.1装配十字轴时先清洗,后加注润滑脂,并装好轴承盖板,锁片和螺钉。
4.5.3.2传动轴和滑动叉装配时在叉内抹润滑脂。
4.5.3.3传动轴总成装配在车上时保证连接螺栓配合紧固。
4.6转向桥、转向器及转向油缸的修理4.6.1转向桥4.6.1.1轮毂的检查(1)检查轮毂轴承,严重磨损的应更换轴承。
(2)检查轮毂油封,刀口损坏或老化均应更换。
(3)检查轮毂螺栓,有变形、裂纹、螺纹损坏均应更换。
4.6.1.2转向节的检查(1)检查圆锥滚子轴承间隙大小有无超标,工作面有无裂纹斑点现象,有则应更换。
(2)检查转向节主销轴承座孔,如发现椭圆不能修复的应更换。
4.6.1.3转向桥装配(1)装配前仔细清洗所有零件及转向主销孔表面。
(2)确保转向节装配后自由转动而无卡阻,间隙调整后,放上垫圈和销紧螺母,将轴承调整螺母锁死。
(3)轮毂内外轴承的内座圈,装配时加热温度为80度左右。
4.6.2转向器检查4.6.2.1检查转子与定子的径向间隙与轴向间隙,如过大则更换转子和定子。
4.6.2.2检查弹簧片有无折断,有则更换。
4.6.2.3检查拨销和联动轴开口有无折断或变形,有则更换拨销和联动轴。
4.6.2.4阀体、隔盘、定子及后盖接合面清洗干净,更换所有密封圈。
4.6.3转向油缸检查4.6.3.1检查活塞杆表面有无剥落、锈蚀、斑点等缺陷,如有则应更换。
4.6.3.2检查导向套和缸筒内表面,若磨损过度或拉毛,则更换。
4.6.3.3更换所有的防尘圈、O型圈和Y型密封圈。
4.7驱动桥修理4.7.1差速器检修4.7.1.1检查差速器轴承,无裂纹、麻点、斑点或过度磨损现象。
4.7.1.2检查差速器壳的左右壳十字轴孔座,半轴齿轮座,螺栓孔和支承面无磨损痕迹和擦伤痕迹。
4.7.1.3检查车轴齿轮、行星齿轮,被螺旋齿轮的工作齿面无过度磨损、麻点、裂纹等现象,有则更换。
4.7.1.4检查十字轴与行星齿轮孔座的配合表面不应有磨损或擦伤痕迹。
4.7.1.5检查差速器螺栓是否有疲劳损伤现象,如有则应予更换。
4.7.2主动圆锥齿轮总成各零件检查4.7.2.1检查主动齿轮的工作齿面和凸缘紧固螺母,轴承的内外座圈及滚柱无裂纹、麻点、蓝斑或磨损过度,有则应更换。
4.7.2.2检查主动被动齿轮啮合间隙,主动齿轮与凸缘花键的配合间隙。
4.7.2.3检查凸缘的花键不能有过度磨损或凹陷,螺孔不得有椭圆形或损坏,有则应更换。
4.7.3轮边减速器零部件检查4.7.3.1检查行星齿轮齿面,轴承内孔表面及滚柱工作表面调整垫圈等,如有划痕,卡滞现象或过度磨损的痕迹应更换。
4.7.3.2检查行星齿轮轴与轴承内座配合表面完好,否则应更换。
4.7.3.3检查齿圈如损坏过度磨损或断齿现象应更换。
4.7.3.4检查半轴和太阳轮花键的配合情况,齿圈座与半轴套筒的花键配合情况。
4.7.4前轮毂检查4.7.4.1检查前轮毂各关键部位不应有裂纹等严重损伤。
4.7.4.2检查前轮毂两边的轴承座,双头螺栓,轴承的磨损及工作表面的磨损情况,逾限则应更换或修复。
4.7.5驱动桥壳检查4.7.5.1检查驱动桥壳无裂纹。
4.7.5.2检查连接盘式制动器的法兰螺孔及轴承端不呈椭圆及变形等现象。
4.7.5.3检查半轴套管两端螺纹不应有任何伤痕变形或划伤痕迹。
4.8制动系统修理4.8.1检查制动器的工作表面磨损是否逾限或有划痕等现象,逾限者更换,没逾限者修磨。
4.8.2检查制动片磨损是否逾限,逾限或有裂纹者更换。
4.8.3检查制动分泵与总泵的密封情况与磨损情况,损坏或磨损逾限者应予更换。
4.8.4检查制动分泵、制动总泵活塞主付弹簧的压缩长度是否符合标准,否则应更换。
4.8.5制动总泵与制动分泵装配完好后,需要在规定的压力下进行3分钟油压试验,不允许有渗漏现象。
4.8.6装配好磨擦片、制动鼓后要调整好间隙,保证制动符合规定制动距离。
4.9车架修理4.9.1车架4.9.1.1车架整洁、不得有变形、扭曲、裂纹和损伤。
4.9.1.2车架断裂之处过多而不堪修复,或遭到大的折损而变形严重时,应予报废。
4.9.1.3车架附件及拖车钩、保险杠、电瓶架、油箱架等均应校正并修配齐全。
4.10液压系统修理4.10.1升降缸、倾斜油缸检查:清洗全部零件,重点检查缸筒内表面、导向套内孔,若磨损过度或拉毛,则应修复或更换。
4.10.2拆下的防尘圈、O型圈和Y型密封圈必须全部更换。
4.10.3升降缸、倾斜油缸装配4.10.3.1用工作油箱同牌号的液压润滑油清洗导向套、活塞。
4.10.3.2在活塞上装好Y型密封圈。
4.10.3.3将活塞杆总成(包括活塞杆、活塞、支撑环、Y密封圈)装入清洗干净的缸筒内。
4.10.3.4在导向套上涂上与工作油箱内同牌号的液压润滑油,装入新更换的防尘圈、O型圈和Y型密封圈到导向套与缸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