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按摩治疗斜视70例
(2011-10-31 21:49:58)
斜视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斜视日久或偏斜严重,必将导致近视、远视、弱视,加剧视力下降。
笔者从1991年以来,先后在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天津市静海区,青海省西宁市等地,以传统有效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斜视70例93只眼,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门诊收治70例,其中男25例,女4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18岁,平均8.9岁;病程最短6月,最长10年,平均6·9年;斜视类别(按眼分):左眼内斜24只,左眼外斜5只;右眼内斜11只,右眼外斜3只;双眼内斜38只,双眼外斜8只;上斜4只。
其中:共同性斜视52例,71只眼;麻痹性斜视14例,18只眼;间隙性斜视4例,4只眼。
斜视角度最大60度,最小5度,一般在10—20度之间。
患者治疗前视力最低
2.8,最高5.1,平均4.6;按受治疗每10次为1疗程,最少1疗程,最多10疗程,平均
3.6疗程。
1.2 诊断依据患者病情均为所在地省、市级医院确诊,在其它方法治疗无效或收效甚微的情况下转求我们按摩治疗,我们则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P1822,以医院结论作为诊断依据。
2 治疗方法
2·1 选穴
分为3组:(1)睛明、瞳子髎、风池、四白、合谷、太冲;
(2)丝竹空、鱼腰、阳白、光明、太溪、行间;
(3)球后、太阳、攒竹、承泣、三阴交。
加减:(1)肝血不足加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2)脾气虚弱加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3)肾虚加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7岁以上儿童尚可戴“金松保健眼罩”缓解眼肌疲劳;食用“三仁糊”增强身体素质,以达到系统措施,综合治疗,全面改善,巩固疗效的目的。
2·2 手法以揉、摩、点穴为主,辅之以捏、拿、推手法。
采用补、泻手法,适度控制力度,使其轻快而有节律,轻松而觉柔和,愉悦而乐于接受。
3 疗效判断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P1822及《难病针灸》P392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眼位复正,复视消失,头晕、恶心症状消失,视力提高到5·0以上。
显效:眼位复正或基本复正,视力提高3行,但未达到5.0;或斜视程度减少一半,视力提高5.0以上。
有效:眼位基本复正,视力提高1—2行以上,或斜视程度减少不到一半,但视力提高2行
以上。
无效:无改善或改善未达到有效标准。
3·2 治疗结果70例93只眼,痊愈51只眼,占54.8%;显效19只眼,占20.4%;有效23只眼,占24.7%,总有效率100%。
其中:内斜视73只眼,痊愈率58.9%;外斜视16只眼,痊愈率25%;上斜视4只眼,痊愈率100%;共同性斜视71只眼,痊愈率50.7%;麻痹性斜视18只眼,痊愈率61.1%;间隙性斜视4只眼,痊愈率100%。
不同地区治疗效果及疗程与疗效对比见表1、2。
(略)
4 病案介绍
罗某,男,7岁,1995年6月11日就治。
5岁时某省级医院确诊为“双眼麻痹性内斜约45度、远视”。
曾为其手术矫正,配戴双眼均为1100度的眼镜,效果不理想,初治时尚未拆线。
治疗前查视力左4.6,右4.7;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双肾无叩击痛,余未见异常。
治疗2疗程后,双眼视力提高到5.1,斜位开始纠正,经过6个疗程,斜位恢复正常。
双眼视力5.2。
1998年2月2日回访,双眼视力保持在5.2。
5 讨论与体会
5·1 不同地区疗效不同天津市静海区濒临渤海,海拔低,属海洋性气候,地处效区农村,空气湿润清新,孩子身体素质较好,接受能力强。
气温最高达40℃,最低到-15℃,5—10月为最佳治疗季节。
兰州、西宁地处内陆高原,海拔1300—2500米,气候干燥,气温最高达38℃,最低达-25℃,6—9月为最佳治疗季节,4—10月治疗效果亦好。
寒冬初春因风沙大,不宜施治。
城市孩子身体素质一般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又不太注重用眼卫生,眼肌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因而疗效较差,巩固亦难。
5.2 采用手法特点及优势患者大都为儿童,施术手法轻柔,孩子乐于接受。
同时,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孩子皮肤娇嫩,感觉敏锐,无需“深达病所”,总的说来,补穴要轻,泻穴略重:揉、摩、推要轻:点、捏、拿略重;轻则要让孩子舒适愉悦,重则要让孩子乐于接受。
5·3 疗程与疗效治疗斜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
一般说来,第1、2疗程增进视力,改善偏斜;第3、4疗程巩固视力,纠正偏位;第5、6疗程以上全面提高,巩固疗效。
资料表明:痊愈平均5.4个疗程,显效平均3.1个疗程,有效平均1.2个疗程。
但往往少数患者家长十分心急,企望急功近利,盲目终止治疗,致使显效、痊愈率还不高。
我们认为,按摩治疗无痛苦、无副作用、无手术之苦,是少儿患者的最佳选择,只要有信心、有决心,一般坚持5个疗程以上,积极配合,注意保护,都能取得满意效果。
同时回访表明,远期疗效确切,原治疗的患者已进入小学、中学念书,课外作业过多,同时用眼过于劳累,视力虽略有下降,但痊愈患者仍保持5.0以上,视位完全正常。
参考文献
〔1〕廖品正等·中医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10
〔2〕上海医科大学·眼科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257
〔3〕肖国士·眼科临床治疗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88、328
〔4〕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1
〔5〕黄庭镜·目经大成,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161
〔6〕张素芳等·中国小儿推拿学·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2:44
〔7〕栾长业等·栾氏推拿法·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81
〔8〕张仁·难病针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90
〔9〕陈贵廷等·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822、1826
(本文见《甘肃中医学院学报》J·GANSU COLLEGE OF TCM 1998年12月第15卷第4期,在中国知网可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