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00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等三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有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和上海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点的支撑。
本学科围绕国家、地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需求,积极探索高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开发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使用开发研究并举的学科建设方针,研究项目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科工委和企业的委托等,年均科研经费约3000多万,多项研究项目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本学科依托上海大学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学院,主要研究基地包括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新型显示技术及使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上海市机器人研究所、上海大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工程中心、上海大学机电工程设计院和各专业研究室等。
机械电子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是学校211工程和上海市的重点学科建设点,是集机械、电子、液压、气动等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检测、传感等技术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学科。
该专业着重培养既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又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造就能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研究、开发、使用及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以国际研究水平的前沿理论和尖端技术为发展目标,体现了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内容。
培养学生不仅通晓机械方面的专门理论,而且掌握现代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使用技术。
通过学习和研究,可获得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高等学校教学和选择多种工作的能力。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机械制造领域中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制造工艺和系统中的理论和使用方法、机电装备在交叉学科中的使用理论和方法等。
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专业的工程思维和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够独立从事本领域理论研究和使用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机械制造工艺和装备、创意展示技术和装备、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装备、先进机器人技术和使用工程、光机电检测和传感技术、机电产品数字设计和分析仿真、机电产品网络化设计和制造技术、机械产品数字检测和质量控制、机电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管理、制造企业信息化及管理、包装工程技术、工业设计技术和使用、3D打印和快速模具技术、生物建模和制造技术、三维重构和造型技术、生物3D打印装备技术、微系统集成、先进制造工艺和刀具等)02: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机器人技术及使用研究、工厂自动化及使用工程研究、基于精密技术的微机电系统研究、机电一体化装置和工程研究、检测和传感技术、机械振动分析及智能控制、计算机图像和虚拟现实技术、机电和流体智能测控技术、微纳电子机械系统元器件(MEMS/NEMS) 的研究及其使用等)03: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转子系统的润滑理论和轴承技术和密封技术、CAD 在轴系研究中的使用及系统优化设计、智能支承技术及机电一体化设计方法、机械工程现代设计方法和可靠性工程研究、机械强度可靠性和安全设计、计算机辅助摩擦学设计和测量技术、现代工业工程、润滑技术和表面工程、生物摩擦和生态润滑、电子封装和微系统集成技术、半导体光电设计、制造及装备技术等)指导教师:钱晋武教授、罗均研究员、刘亮教授、蒋蓁研究员、谈士力教授、谢少荣研究员、刘树林教授、周晓君教授、陆利新研究员、王志明教授、阚树林教授、陈晓阳研究员、王小静研究员、张建华研究员、沈雪瑾教授、张刚研究员、屠大维教授、俞涛教授、李明研究员、鞠鲁粤教授、李朝东教授、胡庆夕教授、何永义研究员、朱文华研究员、赵翠莲研究员、周传宏研究员、邢科礼研究员、张朝教授、刘丽兰教授、奚风丰教授、鲁华研究员级高工、施进浩研究员级高工、袁一卿研究员等70多名正副教授。
招生人数:180测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3. 301数学一4. 02方向:832机械原理和设计或 833电子技术和控制工程01、03方向:834机械设计或 835控制工程基础5.复试科目02方向:机电综合01、03方向:机械原理或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备注:1.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不招收色盲考生。
2. 联系人:02方向:陆筠联系方式:01、03方向:赵婷婷联系方式:判断题和选择题就不说了额,关键的计算填空,共5个,每个四分,考的是:1.疲劳损伤累积,求安全系数(书P31)2.螺栓残余预紧力Cb,Cm什么的(书p83)3.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4.忘记了,下面有人帮忙5.滑动轴承偏心率问答题:1.大概齿轮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吧,不懂这题说什么的。
2.滑动轴承参数和改进方法3.机械设计的步骤,设计一个开闭窗户4.运动副的定义,高副低副自由度什么的5.动平衡参考平面的选取计算题:1.带传动受力的画图2.忘记了0 03.机械设计习题集06年真题P129第5题4.轴承的计算机械设计习题集P106第4题5.齿轮的计算,(有关变位的)6.复合轮系及自由度7.运动副反力,画力图,总Md《机械原理和设计学习及解题指南》王三民编P223第5题8.凸轮的综合题有什么不对,大家帮忙修正一下,貌似少了题目的,唉,感觉自己太水了我的考研之路—经验篇就在前天,我已确认被上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录取。
在这里,我写下一些我的经验,供学弟学妹参考。
初试数学:我觉得看同济那本课本的作用不是很大。
我复习的时候把那几本课本看的很仔细,而且把课后的习题都做完了,效率很低。
我觉得只要把李永乐的那本复习全书好好看几遍就很好了,里面的知识讲的很简洁很实用。
推荐做做550,今年就出了好多那个里面的题。
400的意义不是很大,你要是有时间,做一下最好了。
数学主要就是做题,把你做的题都搞透了就好了,不要搞题海战术,没用的。
英语:背背单词,主要是做真题。
考研英语有很多的规律,真题你做3遍都不为过。
我六级没过,张剑的那个书也没做,我只做真题,最后我的成绩是63分,不是很高,但也还看的过去。
政治:政治从10月份开始看绝对来得及。
风中劲草很好,可以省掉你看红宝书的时间。
肖4任4启航都是必备的,还有,选择题一定要多练,每当你学习学累了就去做选择题吧。
专业课:机械电子工程的专业课考得是机械设计和原理。
就是考机械设计和原理这两门课。
机械设计就看傅雁鸣的试题集就ok了,那本书网上有卖的,蓝色的书皮。
有关螺栓的问题一定要会,还有各种齿轮的受力分析,还有轴承的寿命,齿轮箱改错等等。
总之把那本书做会就没问题了。
机械原理的话就很难了。
我是第二届考机械原理的学硕。
我觉得上大可能还在摸索怎么出题,出的题不够正规,就是要不然太简单了,要不然太难了,第一届是太简单了,我们这届就是太难了。
我们这次考得有(以下是我的回忆版):槽轮机构的计算会考一道小题,四连杆有好多概念的题。
凸轮有道标参数的大题(是类似于连杆机构的凸轮),这道题你一定要对参数的概念有很深的了解。
有轮系的计算,今年考得是齿轮箱的计算以及自由度的计算。
变位蜗轮蜗杆有道大题,这个在机械设计的课本中有所涉及。
还有就是好多设计类的开放题。
比如雨伞的设计(要求三种方法)。
目前只记得这么多了,还请其他同学热情补充吧。
另外,我必须强力剧透下,这个系在考研之前有次考研答疑,具体情况大家懂得啊,所以如果你有认识的人在那个系读书,可以让他告诉你时间。
我就是不知道所以专业课考得很差。
另外,上大的专业课压分压的很严重,要压10-20分左右,所以要小心。
复试英语测试:上大从去年开始复试加入了英语的测试,虽然不计入复试成绩,但是作为录取和否的关键。
50分满分,据说30分一下就不予录取。
听起来很悬,但其实很简单,比四级还简单。
最多就是4级的水平。
两段话,一段中译英,一段英译中。
我今年抽到的题中译英是讲美国总统大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英译中是帮助一个在美国迷路的外国人。
题目很简单,只是需要注意时间。
机电综合:150分,2个小时,全是选择概念。
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一张卷子,考得都是基础概念,但也有好多都不会。
比如考一个不同直径的多段杆,那个截面受力最大等等。
机械原理一张试卷,机械设计一张试卷,数电模电一张试卷,模电全是填空,电路部分没考,数电全是选择,都是很基本的概念,比如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等。
微机原理一张试卷,有机器时间的计算,其余全是概念。
工程控制原理一张试卷,有时间常数的计算,其余也全是概念。
以上就是机电综合的全部情况。
基本上都能做完,大家其实考得分都不高,不要太过担心。
据说我们这次最高分80多,最低分30多。
面试:老师进去叫你先报一遍考研的各科成绩,四六级的成绩,然后就是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
翻译只要说大意就好了。
然后他会突然问你一个英语问题,比如what is your favourite sport?或者是叫你自我介绍又或者是叫你介绍自己的家乡。
接下来就是专业课的问题。
老师很变态,都是问一下很专业的很难回答的问题,所以答不上来很正常,他这次问我为什么考上大机械电子工程,川崎机器人的使用,什么机构可以将直线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等等。
不要紧张,相信自己就好了。
以上就是我考研的全部经验,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