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运用学习方法 , 初学课文内容。
认真自读课文
理清故事内容
朋友
关心 奇怪 着急 担心
那个人
不以为然 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
课文解读
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填一填。
课文中的那个人要去( 南方 ),却往( 北方)走。 他的( 朋友 )告诉他(方向)错了。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以读代讲 体会感悟
(师)早上,我来到羊圈,发现羊圈破了个窟窿,羊也少了一只。 (生)我想:肯定是狼在夜里从窟窿里钻进去,叼走了羊。 (师)街坊邻居劝我赶快修理羊圈。 (生)我说:“羊都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师)第二天早上,我的羊又少了一只。 (生)我猜:肯定又是狼在夜里从那窟窿里钻进去,叼走了羊。 (生)我后悔极了,心想:我应该… … (师)我及时修补好羊圈,羊再也没丢过。 (生)经历了这件事,我觉得:一个人做错事,只要… …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拒绝朋 友的劝 告,固 执向北
课后作业
1.把这两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外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与朋友们分享。 3.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读了这两则寓言故事的 感想。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我们来朗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故事。
朗读指导: 这两则寓言都是以对话展开情节的,最好分角色进
行朗读。朗读时可以根据角色揣摩说话人的语气。 朗读示例:
来检验一下,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听写吧!
自读课文1——4自然段并思考问题: 养羊人丢了两次羊。 第一次是因为 羊圈破了个窟窿 第二次是因为 没有及时把窟窿修补好
他是一个不听劝告的人。
学习“补牢”部分 学习课文5自然段,思考问题:
第二次丢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可以看出养羊人是一个 知错就改 的人。
无论条件多么好,一旦方 向走错了,就永远不能到达要 去的目的地,所以我们无论做 什么事,都一定要首先弄清楚 方向。
结构梳理

马快

辕 走错 北 方向 辙
车夫技术好 钱多
法 抵 达
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拓展延伸
讳疾忌医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见到蔡桓公, 发现他有病在皮肤上,劝他早点医治, 蔡桓公不高兴。十天后扁鹊又劝蔡桓 公趁病在肌肉里赶快医治。蔡桓公隐 瞒疾病,不愿医治。过了一段时间后, 蔡桓公遍身疼痛,派人怎么也找不到 扁鹊了。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 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2.我们来交流一下,从这两则寓言中懂得了什么。
参考答案: 《亡羊补牢》: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
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行动与目的相反,行动越卖力,离目
标反而越远。
同学们,这一课学习的生字你们都掌握了吗?现在大家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 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总结学习方法
1 联系课文,理解题目字意。 2 细读课文,理清故事内容。 3 联系生活,感悟寓言道理。
初学《南辕北辙》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联系字意,想一想课题的含义? 南辕:一个人想要去 南方 北辙:他却走向 北方 目的和行动 背道而驰
第9课 寓言两则
叶公好龙 刻舟求剑 坐井观天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 杯弓蛇影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以一个生 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南辕北辙
联系课文 理解字意
亡羊补牢
A.灭 亡
A.羊 圈
B.丢 失
B.监狱
C.逃 跑
C. 坚固
亡羊 补牢
丢失
修补 羊圈
学习“亡羊”部分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3.那个人能到达南方吗?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 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 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这个人最后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说一说从中你看出这个人是怎样的性格?
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
执迷不悟
通过这篇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