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区位因素1

工业区位因素1


规模优势,扩大自
身的影响.
(2010· 天津文综)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区域,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上图所示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 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 A.原料 B.基础设施 C.燃料 D.消费市场
工业转移
1、转移原因: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
需求、环境容量等
①集成电路、②卫 星、③飞机、④精
技术要求高
密仪表
运用1: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 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回答。
1.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
A、①电脑装配厂②钢铁厂③玩具厂④啤酒厂 B、①水泥厂②炼铝厂③纺织厂④家具厂 C、①啤酒厂②炼铝厂③纺织厂④榨糖厂 D、①炼铝厂②啤酒厂③榨糖厂④纺织厂
1、影响工业布局因素: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等 自然条件:地质、地形、气候等 社会经济因素: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劳动力等 生产技术因素:科技开发水平等
市场因素:市场需求等
环境生态因素:环境生态状况等
信息和知识因素:科研能力、信息通达性等
2.五种主导型工业
工业的主导 类 型 原料指向型 工 业 市场指向型 工 业 动力指向型 工 业 劳动力指向 型 工 业 技术指向型 工 业 工业生产特点 区位选择 举 例
自然条件
经 降低 济 经济 成本 因 效益 素 环 生态 境 工业区位 效益 因 素 社会效益 社会因素
政策 个人偏好
无污染、规模小的布置在城内的 居民区内;规模较大、轻工度污 染的布置在城郊;规模大、污染 重的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 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应当布 置在城市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 上风地带)和水源的下游。
2、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
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亚、拉丁美洲——我国
3、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原因
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传统工业区日益沉 重的环境压力 发 达 国 家 劳动密集 型产业 发 展 中 国 家 工资水平较低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4、发达国家维持对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
美国硅谷——信息技术产品 法国——高档化妆品 瑞士——名牌手表 日本——数码电子产品 德国——高级轿车
工业生产的分类:
生产的对象:采掘业、加工业(制造业)、 建筑业 生产出产品的用途: 重工业、 轻工业
生产需要
生活需要
投入要素:资源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 能源密集型工业、资金密集型工业
工业区位:
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 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及工业区位类型
拓展试题
读图,回答 2. 如果a、b、c分别表 示原料、能源、市场因素, 则下列各点最能代表炼铝 工业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区域工业布局因素综合分析模式:
土地(平坦地形)、水资源、矿产资源
因地、因时、因工业部门制宜
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地 动力指向型工业→原料地 市场指向型工业→市场 技术指向型工业→科技发达地区 劳力指向型工业→劳力丰富地区 交通便利→沿江、沿海、沿交通线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合理。 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 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
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
污染;
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
交通运输方便。
(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
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
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
一)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产品的生产链:
全球生产系统
(2)非生产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地方生产系统
工业集聚
集聚的两种情况 传统工业集聚区
在生产上有投入—产
出联系,原料和产品的
运输量都较大.聚集可以 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 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 和能源消耗等。
工业集聚
集聚的两种情况 新兴产业集聚区 在生产上没有联 系,是利用集聚的
4、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
化工厂
水泥厂
炼油厂
酿造厂
发电厂 钢铁厂
污染空气
污染水源
印染厂 造纸厂 电镀厂 皮革厂
固体废弃 物污染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 最小风频的上风地 带或与常年盛行风 向垂直的郊外。
污水排放口 远离水源地 及河流上游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对点演练1】下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 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 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读
接近消费市场
宝钢的区位优势:
接近市场,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
上海
沪宁杭
接近市场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交通条件改善 和能力提高
对动力和原料地依赖 性减弱,市场增强;
科学技 术的进 步
工业生产机械化, 自动化水平提高
工业产业对信息 的依赖程度提高
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弱, 素质要求提高;
信息通达性增强
【变式备选】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发展 变化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1)、(2)题。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 接近原料 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产地
①制糖厂、②水产 品加工厂、③水果
罐头厂
①啤酒厂、②家具 厂、③印刷厂等
①炼 铝 厂②其他 有色金属冶炼厂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 接近市场 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需要投入大量廉 价劳动力 接近火电厂 或水电站
接近具有大量 ①普通服装、②电子 廉价劳动力的 装配、③制伞④制鞋 ⑤玩具⑥包带厂 地方 接近高等教 育和科技发 达地区
分析题目的设问 了解考查问题的实质 调用储存的 知识分析模型 解决问题
组 织 叙 述
显性的信息 隐性的信息
分析材料(地图、图表、 文字叙述)获取信息
正确的文字表接近消费市场
沈阳的机械;大连的船舶; 吉林的汽车;哈尔滨的机电 制造都需要钢铁。
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一.分析主要区位
1.位 2.农 3.劳 4.交 5.技 6.市 7.政
1.有利 ;2不利 二.分析或评价的两大方面 下图是以某海湾为中心及周边地区轮廓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评价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
有利:①矿产和海洋资源丰富; ②农业基础较好;③科技力量雄厚; ④交通便利;⑤劳动力资源充足; ⑥市场广阔。 不利:水资源缺乏。
(1)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的变化相符合的工 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 C.纺织工业 B.化学工业 D.电子工业
(2)图中反映出的这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原因是A. 原料地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逐渐增强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
(1)生产上投入——产出的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