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青诗选》阅读指导及重要考点梳理、习题演练(含答案)

《艾青诗选》阅读指导及重要考点梳理、习题演练(含答案)

《艾青诗选》阅读指导及重要知识点梳理一、阅读规划建议:《艾青诗选》建议大家用4周的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以及“阅读规划进度及自我测评”中的内容。

何时进行阅读,每天的阅读量是多少,可以因人而异。

只要安排合理,都是可行的。

(二)初次阅读时,建议同学们完成以下四件事:1.随手做一些圈点勾画。

勾画出诗歌的中心意象、表现作者情感以及构思奇妙之句,记录下你读诗时的感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阅读时,梳理并体会诗人在同一创作时间里,其情感的表达、诗歌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异同。

3.按照阅读进度完成四个“阅读规划进度及自我测评”,同步测评自己的阅读效果。

4.可以背诵全诗或某些精辟的诗句。

二、作者简介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一个中等地主家庭。

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勤工俭学,专修绘画。

1932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941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主编《诗刊》。

1945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军代表、中国美协理事、《人民文学》副主编。

1957年后先后在北大荒、新疆劳动。

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副主席。

艾青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

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诗论《诗论》,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闻一多、郭沫若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产生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三、名家评赏新近我读了青年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这在体制上使我联想到《学徒苦》。

可是两诗比较,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

这问题当然不在两诗人才力之高下,而在两人不同的生活经验等等。

——茅盾(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艾青,就正是这样的一个诗人:他的诗的外表自然是极知识分子式的,但他的本质和力量却建筑在农村青年式的真挚、深沉,和爱的固执上,艾青的根是深深地植在土地上。

——冯雪峰(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 他的悲哀的追索,使他看见雪怎样的带了“寒冷”降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他是从美的耽爱得到了对于健康的新人类的卓秀的狂喜。

他爱着大堰河,讴歌了北方的憨直,他从修饰里扬弃了修饰,获得了运用的技巧。

他始终是朴质的作家里而的一个:从他的作品里所撷取战斗的果实,是控诉,是告发, 是谴责。

看惯了枯燥的狂器的人,以为他的调子过于岑寂。

但是获得了艺术而且到达了战斗的目的的,却成了艾青的特权之一。

——端木蕻良(中国作家) 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

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

”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

——铁凝(中国作家) 艾青从上海黑暗的牢狱中寄出的一-首首以生命点燃的光焰熠熠的诗篇,倾诉了一代人的抑郁、忧伤、悲愤和理想,因而被誉为歌唱民主和战斗的“吹芦笛的诗人”。

——牛汉(中国诗人、作家)四、经典名句: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5.时间顺流而下,生话逆流而上。

6.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7.养在窗台上,梦想着海洋。

8.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9.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0.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

五、艾青诗歌的意象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

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

这正是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

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六、《艾青诗选》考题演练(答案附后)(一)填空题。

1.艾青(1910-1996),原名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

成名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发表于1933 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诗作《___________》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2.20 世纪30 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和______。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和“________”的歌手。

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3.艾青于1910 年阴历 2 月17 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

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_________ 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4.“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出自艾青《___________________》5. 艾青的《_______》歌颂了毛主席。

6.“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________。

7.1985年,艾青获得这是中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

8.艾青的诗的中心意象是和,主题是。

9.“忧郁”是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

我们可以把它叫作“”。

(二)选择题。

1. 下列诗歌写于诗人“归来”后的是( )A.《我爱这土地》B.《太阳的话》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D.《光的赞歌》2. 1978 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A. 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 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 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 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3.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4.《芦笛》是为了纪念( )而作的。

A.歌德B.阿波里内尔C.普希金D.泰戈尔5.《一个拿撒勒人的死》取材于( )的故事。

A.《圣经》B.《古兰经》C.《山海经》D.《金刚经》6.《春》是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的,( )拿去发表在了《生活与学习》上。

A.茅盾B.巴金C.老舍D.胡风7.“雪里钻”是( )。

A.一位战地记者B.一位团长C.一匹战马D.一个士兵8.( )被诗人艾青称为“人民的城”。

A.北京B.张家口C.石家庄D.锦州9.《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对( )现象进行了揭露和谴责。

A.男尊女卑B.不人道的种族歧视C.战争破坏和平D.人类破坏大自然10.《下雪的早晨》一诗中描写了一个( )的形象。

A.忙碌的妇女B.饱经沧桑的硬汉C.活泼可爱的孩子D.雪中读书的学生11.《帐篷》一诗高度赞颂了( )A.农民B.学生C.战士D.建筑工人(三)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盆景》中,塑造了盆景痛苦的形象,为的是塑造那个畸形年代所造成的痛苦形象,当然,这是艺术的再现。

诗人是通过对盆景的间接描绘来实现的。

( )2.《光的赞歌》是诗人对自己生活和创作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新的中国。

( )3.《梦》抒发了“钢丝床上有痛苦,稻草堆上有欢晤”的真情实感,表示作者对物质富有然而精神贫困的生活的依恋与追求。

( )4.《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由中国人所熟悉的蟋蟀相斗揭开了这首诗的序幕。

这一形象的选择,不仅立刻使人感到在大斗技场中奴隶们相斗的情景,而且这一形象所产生的感应笼罩着全篇,悲惨的严峻的气氛,都由这一形象所奠定的基调而产生了。

( )(四)综合性学习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现代诗歌,九年级(1)班举办了“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一起参加。

为开展好这次活动,班委会拟定了两个活动项目,请再补充两个。

①搜集喜欢的诗歌②整理搜集的诗歌③④(2)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请将表(五)阅读题(一)阅读《黎明的通知》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④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⑥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⑧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1.用文中原话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