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更需要老师的心理和谐
发表时间:2012-05-03T15:30:03.5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6月总第100期供稿作者:温玉红[导读] 近年来,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调查检测都显示出我国教师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
温玉红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乡洪信小学734000
近年来,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调查检测都显示出我国教师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
据教育部调查显示: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目前教师已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而这种心理问题不仅对教师自身有影响,更严重的是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面对在圣洁的教育园地里发生的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老师怎么啦?作为一名学校的领导,我非常理解教师的苦衷。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一种对心力和体力的考验,由于长期超负荷的脑力劳动,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焦虑感便常常侵袭着老师的心灵。
因此,建设和谐校园更需要我们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突出的瓶颈是强调了学生而忽视了教师自己。
这恰恰是最致命的,因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
如果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教育意识和心理教育能力不强,教师就不能卓有成效地指导学生,就不能较好地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
显而易见,教师的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心理异常主要是教师工作压力大造成的,而造成教师工作压力大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落差”、“挤压”、“强度”诸项因素。
①教师工作的高投入与低回报之间的巨大落差,令教师失望,也会令教师产生恐惧感,即难以体验职业的成就感。
②社会、家长、学生和学校对教师的高期待令教师战战兢兢地工作。
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望子成龙、不能输在起跑线的互相攀比之风愈盛,升学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校以分数论英雄的态势愈演愈烈。
③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劳动强度过大。
不少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大多数当班主任,早晨六点起床,到晚上十一点回家,每天睡眠时间不够六小时,全天候负责成“保姆”或“警察”角色,超负荷运转,老师太累了。
除职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外,教师还存在学习心理、人际心理、生活心理、适应心理和人格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那么,如何以人为本,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发展空间呢?
一、以理解为桥梁,给教师创设良好的职业心理
1.提高教师地位,关心教师生活。
国家兴盛,系于教育,党和政府要从现代化建设战略高度上来办教育,社会全员支持教育。
政府要多想办法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要多关注、多关心教师的生活,多送实惠一点的温暖,因为教师同样面临子女教育或就业、经济负担(如住房、能否及时发放工资)等实际问题,让教师走出尴尬的处境。
2.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对学生要减负,对教师要减压。
教育主管部门应少弄些形式主义、让教师苦不堪言的评比,改革教育评估标准,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
3.家长、学生要多尊重老师的劳动。
教师整天与学生打交道,老是担心出各类问题或者老是担心自己能否被学生接受,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压力很大。
一旦与家长的期望发生偏差,家长不能轻易迁怒教师;一旦学生与老师发生冲突,学生不能忘记尊师爱师。
已成为全社会监督和社会舆论焦点的教师,如果社会多些理解和宽容,多些尊师的氛围,教师就能有较好的职业心理。
二、以人为本,为教师营造和谐的人际心理。
不少教师认为单位人际关系复杂,言外之意牵涉到利益的分配,如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种类评优、工作分配、分房等敏感问题。
学校领导工作要做仔细些,量化标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尽量避免出现利益冲突。
考核教师要全面些,不要让学生的分数一票否决教师的全部工作。
另外,要正确引导教师面对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多体现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再者,就是多举办文体活动,让教师走出去,改变教师社会交往太少的状况。
如果教师人际心理和谐,就能形成一种凝聚力、向心力,从而推动学校各项的工作的开展。
三、以事业为号令,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职业理想就是教师的事业,一个仅仅把教书当做谋生手段的人,他(她)永远成不了气候;倘若把教书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那他(她)的天地就宽阔了很多,教师就能迸发出永不倦怠的激情。
1.精心培养青年教师,让他们较快地成长。
一般的学校都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培养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在政治上给教师奔头,在思想上给教师引导,在业务上给教师帮助,在生活上给教师关心,在心理健康方面给教师疏导,让他们迅速成长。
要采用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和大胆提拔青年教师。
2.研究“四十岁倦怠现象”,为他们寻找奋斗的动力。
人到中年万事休,到了四十的教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学校要多想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让他们重温昔日的职业理想,彰显职业情操,为他们寻找动力之源。
3.让每个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
每个教师都有发展的目标,学校的大合唱才能奏响和谐的主旋律。
教师成功,学生成功,也就是学校的成功。
因此,学校对教师要施行成功教育,根据年龄和知识层次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给他们定目标,挑担子,进行量化考评,然后运用激励机制,挖掘教师发展的潜力。
事业是美丽的,它很有感召力,在它的旗帜下汇聚着一大批忠于教育、奉献教育的有志之士!总之,健康成长的学生,需要有心理健康的教师;和谐校园更需要教师的心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