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与交流教案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一、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2.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出示挂图,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幼儿了解的内容。
1.你们看到图上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看到的。)
活动过程
2.提问:
一、谈话,引出谈话主题。
1.小朋友,你们都有好朋友吗?你会和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2.动物们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听听哪些动物是好朋友?它们做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朗诵儿歌。提问:
你们听到儿歌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做了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听到的。
(2)猜猜小熊接下来会做什么?(打电话)
(3)小熊给谁打了?它拨了什么号码?
活动过程
(出示小松鼠图片和号码)
(4)小熊会对小松鼠说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的猜想表达。
(5)听听小熊是怎么说的?指导幼儿扮演小熊,拿电话学一学小熊说的话。
2.出示画面二,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
小松鼠要干什么?给谁打电话?拨了什么号,说了什么?
评价
记录
教育活动设计
月日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悟故事幽默诙谐的意境。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内容
小动物拔牙
要素
感悟故事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一、激发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
1.小朋友的嘴里都有白白的牙齿,可是我们的牙齿是从哪里来的?又有什么用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引导幼儿看图完整讲述内容,感悟故事幽默、诙谐的意境。
四、拓展知识。
1.小动物用牙齿做了好多事情,小朋友们想想我们的牙除了吃饭还可以干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结: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而要和小伙伴友好相处。
评价记录
教育活动设计
月日
活动目标
学习儿歌、尝试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反义词和量词,了解它们的用法。
语言与交流领域目标要求
中班下学期
倾听与欣赏:
1.听懂讲话内容,正确转达成人与同伴说话的意思。
2.喜欢听寓言、成语故事,能听懂主要内容。
3.在看、听、讲、表演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主要思想。
4.体会不同情感与不同语调的关系,学习不同角色的对话。
表达与表现:
1.在生活和游戏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
3.小动物的牙是从哪里出来的?它们的牙又是干什么的呢?
二、欣赏故事,提问帮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2.提问、同时提供相应的图片,帮
活动过程
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故事里的牙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样的?
(2)是谁先拔了两颗牙?是什么样的牙,用牙做了什么?
(3)动物们都喜欢自己的牙齿怎么样?是谁想出了好办法?
3.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连贯的话说一说。
三、欣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感受诗歌的意境。
活动过程
1.倾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讨论:(1)小朋友知道这首古诗叫什么吗?(春晓)
(2)古诗中说了些什么?(幼儿讨论)
3.讲解诗的大意:
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
内容
对对歌
要素
理解词义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儿歌内容挂图。
2.实物图片。
活动过程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一、谈话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听听儿歌里讲了什么?
二、欣赏儿歌,通过提问帮幼儿理解短文内容。
1.教师朗诵儿歌一遍,告诉幼儿题目《对对歌》。
2.小朋友们听到了儿歌说的什么?请幼儿大胆讲述。
2.老师给大家念儿歌,告诉幼儿,儿歌中只讲出它的样子,形状,用处或者颜色和其他的特点,不说名字,这样的儿歌叫“谜面”。
3.提醒幼儿仔细听,听完后把几句话连起来想一想,猜猜是什么东西。
二、幼儿学习猜谜语。
活动过程
1.教师朗读谜面: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想尝珍珠味,解带剥衣裳。
2.先请幼儿想一想,猜一猜,猜出的幼儿到老师耳边来讲。
昨晚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垂打下来。
四、学习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
1.引导幼儿看图朗诵。
2.教师采用互动的形式朗诵,让幼儿理解字、词及古诗的含义。
3.让幼儿知道,在朗诵古诗时要慢一点,音要拖长一点,别人才能听懂。
五、欣赏歌曲《春晓》,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评价
记录
教育活动设计
2.能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讲述,会用恰当的词讲较完整的句子。
3.愿意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完整复述故事,并学习仿编简单的儿歌。
4.学习扩句和缩句,所用词汇基本大意。
5.会说普通话,发音正确。
前阅读前书写:
1.能独立翻阅图书、图片、各类标记、文字符号,看懂每幅图的大意,知道每幅图之间的联系。
2.初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分组活动:猜谜语。
评价
记录
教育活动设计
月日
活动目标
1.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和意义,丰富词汇。
2.大胆尝试运用动作、表情、语言来表演故事。
内容
狐假虎威
要素
理解内容丰富词语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动物图片,录音机、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一、出示动物图片,导入活动。
1.“小朋友看,谁来了?”出示老虎和狐狸图片,请小朋友用好听的词来形容一下。(狡猾的狐狸、凶恶的老虎等。)
3.再次朗读谜面,并解释谜面。
4.出示实物粽子,分析谜面内容,帮助幼儿掌握猜谜的方法:
第一句是讲粽子的什么?(形状)第二句是讲粽子特征,第三句是讲粽子的用途,第四句是讲吃法。
小结:儿歌中没有名字,而是让小朋友猜,
才出来的“粽子”就叫“谜底”,像这样有谜面,又有谜底,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谜语”。
三、教师再请小朋友猜一则谜语,引导幼儿根据谜面的特征来猜。,巩固对谜语的了解。
1.游戏:《说相反》
教师问,幼儿答。如:教师说:“长”,幼儿说:“短”,宽—窄,远—近,高—矮等。
2.仿编:引导幼儿运用儿歌句式仿编一句。如:一盒橡皮泥多,一个玩具柜少……
评价记录
教育活动设计
月日
活动目标
1.观察每幅图之间的联系,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故事,想象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2.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内容
小动物们的电话
要素
发挥想象了解春天的特征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故事中动物的图片,电话号码等。
活动过程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想象小动物的对话。
1.出示画面一
(1)讲述:睡了一个冬天的小熊被惊醒了,揉揉眼睛,打开窗户,往外一看,“啊,原来是春天来了!”出示小熊图片。
四、讨论:理解故事含义。
教育幼儿不要向狐狸、老虎学习,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
评价
记录
教育活动设计
月日
活动目标
1.学习顶针儿歌的念唱方法,发现儿歌的趣味性。
2.感受传统儿童文学的乐趣。
内容
动物好朋友
要素
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儿歌内容图片一张。
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6)最后太阳哥哥又是怎样做的?
(7)为什么只有太阳哥哥翻开了?
三、引导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引导幼儿看图朗诵儿歌。
2.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演儿歌。
四、讨论,领悟儿歌蕴含的哲理。
1.你喜欢儿歌里的谁,为什么?
2.小朋友做什么事还应该有耐心?(幼儿
发言)
3.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幼儿知识。
小结:教育幼儿要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引导幼儿欣赏。
1.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2.你们听到儿歌里说了什么?(让幼儿大胆的表达。)
活动过程
三、讨论: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提问:
1.春风是怎样来的呢?(引导幼儿学说:轻轻吹,轻轻唱)
2.为什么说春风是轻轻来的呢?会吹进我的心房?
3.是谁在催小朋友快起床?
4.春姑娘站在门口说了什么话?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内容
古诗《春晓》
要素
朗诵古诗感受节奏
活动准备
配合古诗意境的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一、谈话,引出主题。
春天到了,你们发现春天有什么变化吗?让幼儿自由表述。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2.地上、河里的花瓣是怎么来的?它怎么会落下来?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三、出示挂图,提问帮幼儿理解反义词及量
活动过程
词的用法。
1.图上有什么?发现这些东西有什么不同?
2.多和少、大和小的意思怎么样?
小结: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就叫反义词。
3.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看图学习儿歌。
四、引导幼儿说说图里的东西,了解一些常见量词的用法。如:一只、一个、一棵……
五、拓展幼儿知识,丰富幼儿的反义词和量词的用法。
2.听故事的后半部分,边讲边提问。
提问:小动物看见老虎会怎么做呢?为什么?哪张图片讲的是这个内容?我们一起来学学,狐狸是怎样走路的?(大摇大摆)老虎是怎样跟在后面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