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概念: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药物及不明原因引起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以致红髓被脂肪髓代替、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二、临床表现及分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由于骨髓受抑制,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异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
体现在各个病例的症状不完全相同,有的病例以贫血症状为主,有的则以出血和感染为突出表现。
根据起病缓急、病情严重程度,进展情况不同,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分为两个类型,即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基本特点是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贫血较重,病
人出现皮肤苍白、明显乏力、头晕、心悸、气短,呈进行性加剧。
出血
倾向重,可出现全身各部位广泛出血,表现为皮肤紫癜或大片淤斑,口
腔黏膜血泡,齿龈、鼻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如便血、呕血、血尿、女病
人月经量增多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头痛、颈项强直、视物模糊、双侧
瞳孔不等大、意识改变等颅内出血表现,常可危及生命。
病人易合并感
染症状,出现持续高热,感染部位以咽部、肺部、肛周及泌尿道感染较
为多见,常合并有败血症。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等多见,感染不易控制,且往往与出血互为因果,并加重贫血,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基本特点是起病和进展均较缓慢,常见病人诉头
晕、疲乏、心悸、气短,以活动后明显。
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和淤斑,
可见口鼻腔少量出血,内脏出血较少见。
约半数病人出现发热,以上呼
吸道感染多见,感染易控制。
浅表淋巴结、肝、脾一般无肿大。
三、ATG的药理作用:
AT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产生免疫抑制的基本原理是作用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衰竭,ATG在衰竭T细胞作用的基础上,可激发其它引起免疫抑制活性的淋巴细胞功能。
四、ATG的副作用:
ATG治疗最初几天,大多数患者可出现发热、寒颤、多形性皮疹、低血压/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可引起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出血加重、血小板输注需求量增加;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溶血、心律失常及癫痫发作;如果ATG经周围静脉输注,可发生静脉炎;治疗后7~10天约60%患者可发生血清病,其常见症状有:反复发热、皮疹、胃肠道症状、肌痛、关节痛及蛋白尿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血清病发病率取决于ATG 类型、剂量及疗程;肝肾毒性极少见。
ATG治疗期间需严密监护,应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可减轻或预防绝大多数急性副作用。
五、ATG的治疗方法:
ATG主要用于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用法:ATG3~5mg/kg/d,连用五天,同时应用激素,激素主要是抗过敏的作用,用ATG后继续使用激素主要是为预防迟发过敏反应,后激素逐渐减量,一般在一个月内减完。
六、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一)病情观察:
观察体温变化及局部感染征象。
出现发热(体温>385℃)大多提示患儿
有感染的存在,应仔细寻找感染灶,抽血做静脉血培养,连续三天,以查
明致病菌。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出血倾向,患儿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口腔、鼻、齿龈出血),内脏出血(呕血、咯血、便血、阴道出血、眼底出血等)。
密切观察脑出血的先兆,如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时应让患儿卧床,保持患儿安静,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二)心理护理:
急性型患儿因疾病进展迅速,疗效不明显,易出现悲观、恐惧心理。
慢性
型因病程长,药物副作用多而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
多与患儿及家长交谈,在亲切关怀的气氛中了解患儿及家长的真实想法,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
持,尽可能向其做好解释工作,如如何预防感染和出血,目前治疗疾病的
新方法、新技术,使患儿及家长增强对疾病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安心养病。
(三)休息和营养:
急性型患儿应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氧。
慢性型轻、中度贫血患儿适当休
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补充大量消耗。
可少量多餐,出汗多时注意补充含盐饮料,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液。
(四)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避免外伤和碰撞,防止皮肤损伤。
为患儿勤修剪指甲,避免搔抓皮肤。
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漱口,禁止挖鼻孔、剔牙,可保护口腔、鼻腔黏
膜,防止出血。
保持鼻腔湿润,可用石蜡油滴鼻,防止鼻出血。
各种穿刺
均严格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避免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皮肤损伤。
拔针后注意
延长按压时间。
预防消化道出血,避免食用生、冷、硬、煎、炸和过热的食物。
当发生消化道出血时,患儿应禁食,待出血停止24小时后方可给予流质饮食,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及生命体征,准确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详细记录出入量与呕血量。
血小板计数﹤30×109/L时,患儿应保持心情平静,预防便秘,避免排便用力过猛,警惕颅内出血的发生。
(五)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有必要时患儿可进入层流病房进行治疗,如在普通病房,病室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用消毒药水托地、擦拭家具和用物,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向患儿和家长说明限制探视的必要性,以防交叉感染。
做好口腔、肛周及皮肤护理,每次进餐后用漱口水漱口,便后及每日坚持坐浴,经医生同意可为患儿定期洗澡。
(六)用药的护理:
1、应用ATG治疗时,应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况应及
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发生寒颤时注意保暖,出现皮疹时注意勿让患儿搔抓皮肤。
同时应注意加强预防出血及感染的知识宣教。
由于ATG经周围静脉输注可能发生静脉炎,因此最好使用深静脉导管输注。
发生血清病反应可出现反复发热、皮疹、胃肠道症状、肌痛、关节痛及蛋白尿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2、应用环孢素A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是否有肝肾损害、高血压及神经系
统症状,如:震颤、感觉异常、癫痫发作等,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3、慢性型病人首选雄激素治疗:雄激素治疗时间长,一般3~6个月见效。
,
长期使用可出现毛发增生、痤疮、水肿、女性闭经及男性化、肝损坏等副作用,应注意密切观察并做好心理护理。
丙酸睾丸酮为油剂,局部注射不易吸收,可形成硬结甚至发生无菌性坏死,应予细长针头深部缓慢肌肉注射,注意更换注射部位,必要时可遵医嘱予局部热敷促进药物吸收。
(七)健康教育:
1、指导患儿及家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防止皮肤黏膜碰撞伤。
患儿出院后应坚持治疗,并学会出血及有感染倾向的观察,避免过大、过强的体力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定期复诊。
2、指导患儿及家长避免接触有可能引发本病的因素,不可滥用药物。
3、患儿及家长应认识到疾病的治疗是艰巨、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家庭
的关心和配合;患儿及家长应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