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打电话》教学设计[教材背景]:《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应用。

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

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

“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

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

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本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

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

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

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找出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教学法和动手操作学习法[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课件、表格、画图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课题1、猜谜语:一物长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两人远隔千里外,声音传递一线牵。

师:打一生活用品。

(电话)【设计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打电话”中有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打电话)二、提出问题,设计方案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2013年柳州市春季运动会在上周六举行,我们学校五(1)班15名同学很荣幸将在李老师的带领下代表学校参加长绳比赛。

周六上午,李老师要打电话确认队员到位情况。

师:如果你是李老师,你应该怎么通知这15名同学呢?(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1)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

(板书:一个一个通知)师: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一个一个通知,需要多少分钟?(15分钟)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太浪费时间了。

)怎样打电话更加省时呢?独立思考。

(2)方案二:分组同时通知。

师:四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更加省时的方案。

为了更加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表示老师,用○表示学生,第几分钟就标上数字几。

①四人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②小组汇报成果。

可能有以下几种分组方案: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师:这两种方法与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老师和组长都不闲着。

)(板书:分组同时通知)师:还有没有比7分钟更省时的方案呢?(3)方案三:全员参与通知。

引导学生用图示、列表等方法表示。

用图示表示:师:按照这种方案打电话,通知完15人需要多少分钟?(4分钟)这种方案的优势在哪?(每个人都不闲着)还有没有比4分钟更快的方案?为什么没有?板书:全员参与通知(设计意图: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比较方案一与方案二的区别,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

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老师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引导学生得出只有老师、组长和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才是最省时的方案。

)三、综合分析,优化方案1.分析方案回顾这3种方案。

师:在这3种方案中,哪些人最忙,哪些人闲着?师:方案1和方案2中有人忙着,有人闲着。

所以不是最节时方案。

师:而方案3中,老师没闲着,接到通知的队员也没闲着,即:一个也不闲着这种打电话的方法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

1 2 2 3 3 3 34 4 44 4 42、师:对比一下这三种方案,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让学生尝试着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三种方案,经历优化的过程)四、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方案三,我们刚才用画图法知道了李老师要通知15名队员最少需要4分钟,下面我们来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1.师生共同填表时间过程老师和队员总人数队员总人数第1分钟1人同时通知1人2人1人第2分钟2人同时通知2人4人3人第3分钟4人同时通知4人8人7人第4分钟8人同时通知8人16人15人第5分钟第6分钟第7分钟……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师: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什么?师:我们发现:老师和队员总人数分别是 2 4 8 16 ……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它的特点就是每一个数×2得到下一个数列。

即每增加一分钟,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前一分钟的2倍。

师:如果某一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64,下一分钟是多少?256呢?512呢?师:我们通过这个规律知道了老师和队员总人数,如何快速得出队员总人数呢?(在相同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1=队员总人数;)师:如果某一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64,队员总人数是多少?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128呢?512呢?(当学生观察出这两个规律时,让学生反复重复,全班重复,指名重复。

教师反复提问:这一列的规律是什么?这两列的关系是什么?)师: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时,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多少?队员总人数是多少?第6分钟呢?第9分钟呢?(要知道第九分钟的就必须先知道第八分钟的是多少)3.对比图示法和列表法,优化方法师:我们分别用了图示法和列表法呈现通知这些队员最短需要多长时间,这两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图示法只适合求人数比较少的情况,而对于人数比较多时,我们通常用列表法,列表法更加方便快捷。

师:很显然,列表法相对来说更加快捷,我们在实际运用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如果长绳队有32人,每人每分钟通知1人,李老师要通知到所有队员,最快需要多少分钟?6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2、蚂蚁每传递一次信息需要2秒钟,经过14秒钟,总共有多少只蚂蚁知道信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亲身感受。

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此类规律的应用。

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六、全课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2、实际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用到类似的统筹方法呢?(生答)师:沏茶;烙饼;校讯通;移动公司或联通公司给各手机用户发的暴雨橙色预警;4月20日上午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知道这个消息后,消防官兵和各界人士通过公路、水路、铁路、空中运输等多种渠道同时为灾区人们提供各种救援物资,使灾区人们生活及时得到保障。

等等。

生活中还有很多方面都用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统筹思想,可见统筹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尤为重要。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学会总结。

】板书设计:打电话方案1:一个一个通知 15分钟方案2:分组同时通知 7分钟方案3:全员参与通知 4分钟(图示法和列表法)《打电话》教学反思《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应用中的一个新增内容。

本内容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2013年柳州市小学生运动会开始了,比赛当日老师要打电话尽快确认每位队员到位情况。

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之后,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

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下面就如何把握目标重心、如何选择好的问题、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理解目标,抓住重点理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对于有效地开展教学无疑是非常重要。

“打电话”的教学经历了从“重结论”到“重过程”、从“重知识”到“重思想方法”的思路转化。

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尝试解决“怎样打电话时间最省”,教师通过较为明确的引导,最佳方案的得出是很快的,只经历了“一个一个通知”,“分组同时通知”,“全员参与通知”三个阶段,而教学重心落在对最佳方案规律的探究和应用上。

这样,从教学效果看,无疑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是深刻的,反观课堂,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体验?体会到优化的思想?能用数、式、图、表等多种模型和方法探索问题和描述结果?还将探究“怎样打电话最省时”的过程作了较大的铺陈,我不作明确引导,而是有意让学生不断经历试误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得出不同的方案,尽管此环节的教学时间大大增加,但方案更多样了,过程展开更充分了,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的思想,并体会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我在《打电话》教学中的目标定位,不是单纯追求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而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叫学生获得活动的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积极的情感体验等等。

当然这节课体现的还不够,我会在今后教学中继续努力。

二.善提问题,引起兴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问题是关键, 对于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应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本节课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

弹性和开放性是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并且不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能展示不同的个性和思考水平。

如:当学生提出分组同时通知的策略时,有分3组的,有分5组的,有平均分的,有不平均分的,有先多后少的,有先少后多。

另外,问题具有适应性。

所谓适应性,是指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学生经验与这一任务是否相匹配、相适应。

三、充分思考,充分交流提出问题之后,我为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多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关主题